APP下载

网络意识形态的研究进展与趋势

2019-09-10杨洪雁王越芬

现代信息科技 2019年14期
关键词:网络意识形态网络传播话语权

杨洪雁 王越芬

摘  要:随着网络的日益全球化,网络意识形态已成为意识形态工作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本文从五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关于网络意识形态的研究情况,包括网络意识形态的内涵研究、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问题及治理研究、网络意识形态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及领导权研究、习近平网络意识形态思想研究。同时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研究的趨势和方向,为进一步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网络意识形态;网络传播;网民思想;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D64;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14-0175-03

Research Progress and Trend of Network Ideology

YANG Hongyan1,2,WANG Yuefen2

(1.School of Design and Art,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  150028,China;

2.School of Marxism,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  150040,China)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globalization of the network,network ideology has become a vital part of ideological work.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omestic research on network ideology in recent years from five aspects,including the connotation of network ideology,the security and governance of network ideology,the opportunities,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faced by network ideology,the discourse and leadership of network ideology,and Xi Jinping’s network ideology. At the same time,the shortcomings of current research and the trend and direction of future research are put forward,which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lated research.

Keywords:network ideology;network communication;netizens’thoughts;discourse power

0  引  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及网络大众化、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网络意识形态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成为各个国家、政党、学界关心和研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和关注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指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在2016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指出维护网络空间风清气正的艰巨任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也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指出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国内关于网络意识形态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希望能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1  网络意识形态基本内涵的研究

这部分的研究是其他相关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解读。网络意识形态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网络意识的概念、特征、功能等方面。关于什么是网络意识形态,学届主要有两种定义:一种认为网络意识形态是基于网络社会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意识形态。如张宽裕等认为网络意识形态是网民看待网络世界的有机的思想体系,代表着网民的利益,是对网民的行为具有价值指引功能的思想体系,是一种全新的意识形态;奉鼎哲等提出类似的观点,认为网络意识形态是虚拟反映网民真实精神世界的思想体系,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全新的意识形态形式,它与现实社会意识形态不同,它是以现代网络平台为舆论载体,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传播手段,以现代网络生态为表达环境,以追求自由、平等、开放为终极目标的;而另一种观点认为网络意识形态是现实社会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的一种存在方式,如赵惜群认为网络意识形态并非指网络空间中自然产生的各种意识形态及其所构成的观念体系,而是指现实社会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表现方式及传播方式。国内很多学者对网络意识形态的特征、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剖析,有代表性的研究有:张瑞红等指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四项主要功能,即宣传教育、舆论导向、文化服务和民意反映;陈堂发指出网络意识形态的四大特征,即政治意识形态生活化、网络舆论事件政治化、网络意见领袖平民化、知识精英思想大众化;黄冬霞等指出网络意识形态是指网民在借助数字化符号化信息化中介系统而进行的信息、知识、精神的共生共享活动中形成的有机体系,基本特点表现为生成的技术性、成长的互动性、信息的符号化、内容的融渗性、效果的累积性,而主要功能则有引导、聚合和转化功能。从以上这些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网络意识形态相对于现实社会意识形态而言,内涵更为丰富和多样,特征更为鲜明,更加多元化、开放化、真实化,也为网络意识形态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挑战,深入研究和把握网络意识形态的内涵,是实现网络意识形态监管、提出治理策略、制定法律法规的前提条件。

2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及治理策略研究

随着网络的日益开放化和全球化,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问题日益成为政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内容,受到高度重视,学者们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部分内容的代表性研究有:陶文昭教授指出网络意识形态的治理,涉及如何对待互联网、如何对待网民这两个本质性的問题,他认为治理是为了更好地倾听民意,治理应当体现依法治国的方略,治理要把握网络的特性;姚元军提出要实现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其前提是管控自主,根本目的在于服务社会,总要求是传递正能量,基本途径是坚持国际合作;赵惜群教授在分析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长效机制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机制的框架体系,包括领导监管、预警反馈、信息疏滤、内容“保鲜”等层面,并对安全长效机制运行的条件、策略和保障进行了分析,研究有利于抵制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网络渗透,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占领网络思想文化阵地,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鲁宽民教授提出正确把握开放理念引领下的网络发展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维护的辩证关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人民为中心以及法治与德治并重的原则,这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关键,也是新时期我国网络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方世南教授提出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牢固地确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理念,将争取民意作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主攻方向和根本任务,采取争取民意的有效对策,夯实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民意基础,促进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健康发展,构筑起固若金汤的国家安全网络阵地,以确保国泰民安。从以上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出,关于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和治理问题,仍然是学者和专家们重视和关注的焦点和重点,要积极正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存在的机遇和挑战,探索维护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措施及治理策略。

3  网络意识形态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

微媒体的广泛应用,以及网络应用的日益全球化,使得网络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这方面的研究较多,成果也很丰硕,如刘阳教授提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严峻挑战,并根据以往工作的宝贵经验,从进一步唤起各级领导者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加大主流意识形态成果数字化的力度、提升主流信息质量,增强吸引力、大胆创新机制,提高网络监管水平、以人为本,把网上网下工作结合起来、以青少年为重点,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六个方面提出新形势下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应对之策;曾维伦教授指出只有从创新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方法、加强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正面战场”建设、提高主流网站的凝聚力与感召力、加强对网络草根舆论的引导与管理,防范敌对势力的渗透、加强队伍建设,健全激励机制、提高网民的素质等方面着手,才能真正掌握网络宣传的领导权与主动权,使网络成为抵御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弘扬主旋律、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蔡志强教授指出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领导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完善网络物质支持系统和党的理论创新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问题,需要着眼于网民特点,盘活意识形态工作存量,克服网络逆动员;王浩指出网络意识形态在话语主题、话语主体、话语载体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提出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路径,包括创新话语体系、推进媒介载体建设、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三个路径;宋海龙教授指出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实质是政治斗争,就是敌对势力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疯狂进攻,并从三个方面提出搞好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对策思路:一是切实强化理论武装,二是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意识形态发展,三是抢占网络空间制高点,打好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主动仗;卢黎歌教授以当前网络意识形态博弈的表现形式为突破,从坚持理论武装,创新发展主导意识形态、创建现代化平台,优化网络生态环境、创新方式方法,增强网络意识形态感召力、提高网民个人素养,营造良好氛围四个方面提出引导新时期意识形态博弈的对策。从以上研究概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的日益全球化及开放性,以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网络意识形态形成和发展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要正视网络意识形态斗争面临的严峻形势,并因时、因势提出相应的对策。

4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领导权的研究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话语权问题同样是网络意识形态的核心问题,很多学者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包括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话语权内涵、特征、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等,其中有代表性的文献有:郑元景教授分析和探讨了当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变迁与重构,指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作用机制为维护与批判、引导与整合、动员与激励,分析了当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面临的国际和国内方面的压力及自身存在的局限,并从强基固本、平台塑造、模式转换、空间拓展四个方面提出实现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路径;叶剑锋教授指出网络空间中意识形态话语权生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执政的权威性、理论的真理性、价值取向的人本性、表达形式的有效性、多元思潮的借鉴性等,并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三个维度,即推进主题、夯实基础、方法和策略来加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党要牢牢掌握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领导权,就要夯实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根基,确保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现实性与科学性,要创新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方式与传播方式。王继承等指出目前有五大认识误区阻碍着我国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分别是网络空间价值无涉论、网络意识形态无用论、网络技术发展自主论、网络危害现实有限论、网络空间主权无涉论,并提出在新时代必须树立对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认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彻底匡正上述奇谈怪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领导权一直是各国意识形态斗争的焦点所在,掌握了话语权、领导权,无疑就是掌握了意识形态的命脉,因此应进一步加强网络话语权、领导权的体系构建,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

5  习近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思想的论述的研究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总书记对网络意识形态也进行了深入的而全面的阐述和解读,对习近平网络意识形态思想进行学习和进一步的解读,对于网络意识形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学者也对习近平网络意识形态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有代表性的研究有:王永贵教授等从战略地位、逻辑理路、治理方略三个方面对习近平总书记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思想的重要论述进行深入的学习和解读,提出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推动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从“最大变量”走向“最优存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刘秀峰基于网络传播学的视角,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传播效果五个方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论述进行了解读;卜建华教授等指出习近平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思想有其产生的现实语境,信息革命是习近平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思想产生的社会语境,全球资本主义危机是习近平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思想产生的世界语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习近平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思想产生的中国语境,指出习近平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思想的基本框架包括地位意义、目标任务、条件保障、方针原则、思路模式、途径策略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从三个方面解读理解习近平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思想的实践价值;张俊教授同样对习近平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思想进行论析,从网络意识形态的地位与作用、斗争的特点与规律、治理的理念与方针、斗争的策略与方法、国际网络空间合作的原则与目的几个方面对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进行了解读,指出习近平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以上的研究中可以得出,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习近平同志网络意识形态思想进行了深入学习和领会,并进行了深刻的解读,这些对于我们开展网络意识形态研究及指导网络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和策略的提出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除以上几方面的研究,还有学者对网络意识形态基本情况进行研究、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研究、对西方网络意识形态进行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中的研究等。

6  结  论

综上所述,国内关于网络意识形态的研究虽然涉及的方面较多,成果也很丰硕,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网络意识形态的实证研究较少,实证研究更能深入地把握相关问题的逻辑和实质,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策略;二是对网络意识形态的内涵的研究不够深入,虽然很多学者对于什么是网络意识形态,具有哪些特征进行了研究,但对于网络意识形态与现实社会意识形态的区别与内在联系的研究不够深入,没有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三是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和治理问题的研究不够全面和具体,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框架;四是对网络意识形态面对的挑战及对策研究不够全面和具体,网络意识形态相对于现实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具有其独有的特征,网络的日益全球化、技术的日益进步,使得网络意识形态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五是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话语权的研究不够。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拓展和深入,用发展和变化的眼光来看待網络意识形态的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6-04-26(第2版).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J].中国民族,2017(Z1):1.

[2] 张宽裕,丁振国.论网络意识形态及其特征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2):37-38.

[4] 陶文昭.探索网络意识形态的有效治理方式 [J].前线,2014(1):53-55.

[5] 刘阳.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挑战与对策 [J].新视野,2008(2):49-51.

[6] 郑元景.当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变迁与重构 [J].社会科学辑刊,2015(6):52-56.

[7] 王永贵,岳爱武.着力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思想的重要论述 [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7(4):1-8.

作者简介:杨洪雁(1984-),女,汉族,辽宁葫芦岛人,辅导员,讲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在读博士后,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网络意识形态网络传播话语权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网络意见领袖视角下的网络意识形态传播路径
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理论逻辑
当前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思考
陈年凡客创始人
新媒体时代河南文化资源网络传播的现状及对策
争衡·重塑·掌控
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从《大鱼海棠》看中国动画与新媒体的关系
网络意识形态内涵的新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