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古诗诵读教学的原则

2019-09-10章海凤

海外文摘·学术 2019年15期
关键词:诵读教学原则

摘要:古诗诵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由于各种原因,当前小学古诗诵读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其实践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要提高实效性,古诗诵读教学的全过程必须谨遵审美性、渐进性、创造性三原则。

关键词:小学古诗;诵读教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5-0000-00

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犹如夜空中璀璨的星斗,照亮了千百年來华夏儿女砥砺前行的文化之路,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在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一直占据着较大的比例,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千法读为本”,作为中国经典传统教学法之一的诵读教学,兼顾吟诵体会声律之美和阅读理解文章之意,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然就本课题组在金华市区四所小学展开的调查及访谈来看,当前小学古诗诵读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师的古诗素养不够、指导不到位,学生的诵读兴趣不高,诵读形式过于单一等,导致古诗诵读教学的实践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我们认为,想要切实提高古诗诵读教学的实效性,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 审美性原则

古诗是一种具有特殊美感的文学体裁。它的美首先在音韵,讲究平仄、押韵、对仗,注重音调节奏的和谐优美。而诵读教学与其他教学最大的区别就是能够通过声音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把文学的形式之美一览无余、直截了当地展现出来。古诗之美,美在文字。“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何其寻常,却写尽了春回江南万物复苏后的一派生机;“云破月来花弄影”“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弄”一“闹”,意境全出。古诗之美,还在于内容,虽短小精悍,却字字传情。无论是爱慕相思、生死离别、还乡去国,还是歌咏田园、思虑人生、感慨今昔,无论是缠绵悱恻还是慷慨激昂,总有一种情感会打动你。可见,古诗把形式美、文字美、情感美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1]。

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诵读很难达到理解古诗的目标,因此将大量时间用在逐字逐句的翻译上,这种枯燥单一的填鸭式的讲解折损了学生大量的学习兴趣。其实诵读的过程也是释义的过程。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的诵读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古诗的音韵美、形式美,还可以体会到蕴含在文字背后的情感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揣摩文意的能力。例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这些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理的佳句,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反复涵咏,必能引发学生思想情操的美化。因此,小学古诗诵读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多的是美的熏陶,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学会审美才是要义。小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审美体系,对于好坏、美丑、善恶往往凭借表象去感知,不能分析其内在的美感和价值,古诗诵读教学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点。因为古诗的感情往往是内敛含蓄的,学生在诵读中若能被作品感染,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其审美视野将得到进一步拓展,也能得到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

2 渐进性原则

首先是诵读难度和目标的渐进性。小学生身心发育、认知水平、阅读积累、生活阅历等方面是循序渐进发展的,故《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每一学段的诗文也确立了相应的诵读目标,其中第一学段是“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是“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第三学段是“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与此同时,教材在编排古诗时也大致遵循了这一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第一学段的古诗主要以写景抒情为主,第二学段的诗歌在情感的理解把握上会更深一步,第三学段则加入了像《己亥杂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样非知人论世不能解的现实主义诗歌,难度更大,蕴意更深[2]。

此外,诵读的过程也必须循序渐进。作为书面文学,古诗的文字主要承载了其理性含义,而附着在其韵律节奏之上的感性含义则最好用声音形式进行解读感悟。《吕氏春秋·音初》中说:“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音成于外而化乎内。是故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观其志而知其德。”诵读教学必须立足于诵读者内在的情感体验,挖掘作者的“风”“志”“德”,以最具表现力的声音形式引起情感共鸣,以便洞察古诗作品的全貌。具体到诵读一首诗歌而言,大致可分解为以下几个步骤:(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感受音律美;(2)理解诗意,推敲文字,体会语言美;(3)展开想象,创设情境,领悟情思美;(4)反复诵读,以意逆志,产生共鸣。

3 创造性原则

古诗诵读教学要求诵思结合,正如王守仁《传习录》中云:“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诵而不思,则与老和尚念经无所区别。诵读教学不仅要求诵读者尊重原作,能准确传达原作的思想内涵,还要求诵读者通过思考想象进行再创作。古诗短小精简,意蕴丰富,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想要充分品味准确领会,就要依靠诵读者的想象力去补充、去“填空”。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力。古诗诵读教学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并进行艺术再创造的途径。学生诵读古诗时,会根据生活经验,在大脑中先生成若干已知形象,之后根据诗意展开想象,把记忆中的各种形象进行再造重组,最后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画面。这样的过程不仅使诵读者对诗意的理解更加全面准确,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小学生由于各自经验阅历、认知水平不同,在诵读过程中也会呈现个性化差异。他们在补充、“填空”和创造诗歌画面时,可能会大相径庭甚至“离题”,作为引导者,教师不要急于干涉,更不要直接宣布所谓的“标准答案”,否则会打击学生的创造积极性,造成他们的心理惰性。

以上三原則,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并贯穿于古诗诵读教学的全过程。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当前我们提倡古诗诵读教学,是希望参与其中的师生,能传承这项优秀的传统教学法,并且使其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愈加完善与科学。

参考文献

[1]何昱.小学古诗诵读的实效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

[2]翟庆花.小学语文古诗课堂诵读的魅力与教学指导建议分析[J].学周刊,2018(06):24-35.

课题:本文为2019年度金华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提高小学古诗诵读教学实效性的研究》(JB2019042)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章海凤(1978—),女,汉族,浙江海宁人,硕士,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古代诗歌。

Principles of Reading and Teaching Ancient Poetry in Primary Schools

ZHANG Hai-feng

(Normal Collegeof Jinhua Polytechnic,Jinhua Zhejiang 321017)

Abstract: The reading of ancient poetry has special value and significance in the chinese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Due to various reasons,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reading in primary school, and its practice is far from reaching the ideal state.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the whole process of ancient poetry reading and teaching must abide by the three principles of aesthetics, graduality and creativity.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ancient poetry; reading teaching; principles

猜你喜欢

诵读教学原则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谈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的开展
谈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的开展
如何开展初中语文诵读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诵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诵读教学模式下的高校古代文学课程考试改革
初中文言文诵读教学策略研究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原则与原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