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建模素养的高中函数应用教学设计
2019-09-10赵文英
赵文英
摘 要:本文将呈现一份基于数学建模素养的函数应用教学的教案设计,把建模素养渗透入教学设计,渗透入课堂教学,在提升学生的建模素养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数学抽象、数学运算与数据分析等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建模;函数应用
1、前言
近年来,“核心素养”变成了教育界的新新话题,高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应仅将目光局限于数学建模素养,还需要配合其他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数学模型搭建了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桥梁,在中学阶段逐步将建模思想、思维等渗透入数学课堂、渗透入学生头脑中,培养与提高学生数学建模素质可以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模型与工程、技术、科学、经济、环境和人口等诸多领域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下面将通过实例展现数学建模素养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渗透建模思想,提升学生的建模素养。
2、教学過程设计
2.1创设简单情境,形成建模思维
问题呈现:假如你有一笔资金用于投资,现有三种投资方案供你选择,这三种方案的回报如下:
方案一:每天回报40元;方案二:第一天回报10元,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回报10元;方案三:第一天回报0.4元,以后每天的回报比前一天翻一番。请问,你会选择哪种投资方案?
教师行为:同学们可以直接根据每个方案的叙述,列出每种方案相应的函数关系式,然后通过函数的形式进行三种回报的大小比较。将自己想像成为投资人,利用数学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学生行为:小组讨论,列出三种函数方程,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三种函数的图像,直观感受它们的增长情况。
问题解决过程:设第x天所得的回报是y,则各个方案可以得到如下函数方程:
方案一:y=40 方案二: 方案三:
在经过了上述的分析,学生们对这三种投资方式有了大致的认识,为了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我们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画作出这三个函数的图像
教师提问:由函数图像我们很容易知道方案三的回报增长的最快,那么我们是不是就要选它呢?
提问意图:这种选择方案问题要综合考虑,回报的资金不仅与回报方式有关,更与参与投资的天数有关,即对于一个具体函数来说,与它密切相关的除了值域还有定义域,离开了定义域的“限制”,对于函数的讨论也就失去了实际的意义。这里主要考察学生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情况考虑与最优思想的渗透。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让学生成为“投资者”,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冲动”,使他们迸发出学习热情。同时启发学生利用数学的方式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从中抽象出相应的数学模型,在头脑中形成建模的思维。在整个思考的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也体现出数学抽象的能力。
2.2通过模型延伸,渗透建模思想
问题呈现:一般情况下认为体重低于相同身高的体重平均值0.8倍为偏瘦,高于1.2倍为偏胖,一位身 高175cm体重78kg的未成年男生体重是否正常?下面是问卷调查得到的一些数据,根据此你能否编制一个合理的身高体重对照表。
教师活动:仔细阅读题目以及数据,不难看出身高x与体重y可能存在着某种函数关系,如果我们可以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代入该未成年人的身高,算出相应的标准体重,再与实际体重进行计算比较,即可知道这名未成年人体重是否正常了。比较难把握的是这个“某种”函数关系应该怎样确定,所以首先需要将数据整理成能大致看的出趋势的形式,便于学生大胆猜测函数类型,不难想到利用散点图来启发学生。
学生活动:分小组进行讨论探究,通过画散点图大致了解函数图像的形式,从已学的函数中找出图像走势相似的,先猜想函数类型,因为数据的偶然性或者误差,还需要对猜想的函数进行验证,从而找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函数模型。
问题解决过程:我们可以画出散点图,经过讨论最后认为有两种模型较为符合
模型一: 模型二: 或
全班分为两大组,分别将表格前三组数带入,确定参数,再带入后面几组数据进行验证,从中选出比较符合题意的模型。
设计意图:本题也是从日常生活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情境中提取出来的,可用的条件在于给出的表格,所以本题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对于题目条件的提炼与筛选、考察学生对于数据的分析能力,从而提高数据分析素养。除此之外,本题需要自己建立合适的模型并进行检验,将建模的过程完整的体现在这个题中,由此总结出建模的一般步骤。
教师总结:这节课总共给出了常数函数、一次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等不同的函数类型,我们可以结合图像通过具体函数模型的增长情况进行探究、论证,得到不同类型的初等函数模型增长趋势,并进行交流总结,形成结论性报告,然后对结论进行评析,借助信息技术进行验证演示。
3、反思与展望
本节课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设计实施的,整堂课的设计都是围绕着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来进行的。例题的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逐渐体会建模的过程,让数学建模思想渐渐深入人心。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会有新的认识,能更好的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数学模型,真正将数学运用发挥作用,体会数学的强大功能。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 王丹 数学建模思想在高中函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37-42
[3] 崔淑湘 数学建模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中的作用[J].中学教研.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