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国维境界说浅论

2019-09-10张红晶

锦绣·上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来源对比境界

张红晶

摘要:意境说是王国维先生文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学说,本篇文章主要是讨论意境说的内涵,西方的思想流派对于王国维的影响等问题。

关键词:境界;来源;对比;影响

一、“境界”的内涵

“境界”一词,从佛教用语转到王国維的文学批评用语的概念含义已经有了转变,但是对于“感受”的重视这一点上,二者是有共同之处的,例如在《人间词话》六则中写道: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国维认为构成境界的因素之一就是“真”。在作品中不仅要写真景物,还要有真感情,只有这样诗歌才能创造出境界。所谓写“真景物”,就是写景得其神韵,而非刻板的描写、只求形似。“真景物”和“真感受”并不是分开的,而是应该二者兼而有之。这是作品“有境界”的第一基本。

有了真切的感受,真挚的情感之后,诗人应该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是有些作者由于能力的限制,并不能如实的表达出自己的真切实感。正如陆机在《文赋》的开篇所说:“恒患意不称物,词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在进行了境界的基本概念的提出之后,王国维又对境界的含义进行了细化,王国维将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在第四则中补充说明二者的不同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王国维对于“有我”、“无我”的阐释可知,“有我之境”是指当自我存有“我”的意志,因而与外界有某种对立的利害关系的境界;而“无我之境”是指已经泯灭了自我意志,与外界事物并没有利害关系相对立的境界。所以在“有我境界”中,“我”与“物”相对立,所以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需要注意的是,在“无我之境”中并不是说在作品中描写的状态中没有了我的存在,比如上面举的两个例子来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王国维认为的“无我之境”,但是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句诗并不是单纯客观的景物描写,“我”是存在于作品中的,从“采菊”和“悠然”中我们就可清楚的看出这当中必然存在一个“我”,其所说的“采菊”明明是“我采”,而其中的“悠然”也是“我”的一种状态,所以“无我之境”是物我达到和谐统一的一种状态,所以在这样的状态下“无我之境”就可以是“于静中得之”。所以说“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根据以上的论述再加上王国维在《叔本华哲学及其教育学说》的论述,我们自然就明白王国维所说的两种境界对应的“优美”和“宏壮”的原因和内涵了。

在境界说中,王国维还提出了关于“隔”与“不隔”的说法,对于这一说法,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举例论述。

“在‘隔’与‘不隔’的问题上,王国维并没有做出具体的解释,只是列举了几个诗句例子作为佐证,让读者自己体会这两种概念的区别”。但是从四十则所列举的诗句来看,王国维认为,作品的“隔”与“不隔”首先在于作者所传达的情感意境的真实和直接。比如,王国维认为谢灵运的《登池上楼》中“池塘生春草”一句便是“不隔”,原因在于其“话语都在眼前”。也就是作者所要描写的、表达的景象我们能够通过他的话语,真切的感受到,就像是在我们眼前一样。正如其所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二、西方思潮对王国维的影响

王国维美学思想的历史来源,大体来说,是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国学”,一是“西学”。在西学中,王国维受到德国哲学美学的影响最为突出,而其中以叔本华的影响最大,他虽然同时受到康德、叔本华的影响,却是站在叔本华的立场上去理解康德,这使他的哲学与美学思想带有更多的消极因素,这主要表现在对于艺术功能的看法上,是借艺术而“出世”超脱,而不是“入世”进取。叔本华的这种消极的哲学思想,深深的影响着王国维的思想。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对于红楼梦给予了极高的认同和赞美,就是因为他把《红楼梦》看作是反应悲观主义的杰作,认为它是“宇宙的大著述”。同时,王国维认为,《红楼梦》最后告诉了人们一个从这种悲剧中解脱的路径,便是像宝玉一样放下对于人世间的欲望和牵绊,进入到一种超然的境界中去。由此,《红楼梦》也便成为了王国维反映叔本华主要思想的一部作品了。

除了在《红楼梦评论》中有西方思想的影响,在他的《人间词话》中同样存在着影响的印记,王国维认为写实派诗人,就是现实主义诗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都是西方文学艺术史上的重要创作思潮或创作方法。席勒认为,诗歌分为“素朴诗”即现实主义的诗歌,和“感伤诗”即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他认为这两种诗歌是可以统一起来的。王国维对“造境”和“写境”的论述深受西方美学和文学理论的影响。他把诗人分为“理想”和“现实主义”,认为两者很难区分,这显然吸收了席勒的美学思想。

猜你喜欢

来源对比境界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学习算法的“三种境界”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图表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图表
图表
最高境界
最高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