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换个角度读历史

2019-09-10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17期
关键词:通史隋文帝宋国

学者杨照花了5年时间整理成13册的《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涵盖从新石器时代到辛亥革命。

  这套通史中有和大家一般认知不同的地方。比如,讲到隋,大部分人会想起隋炀帝,而忽略隋文帝杨坚。隋文帝重建长安城、开创科举制度,甚至开凿大运河也是由他开始,隋炀帝只是继续了这一工程。

  为什么一建国就要开始如此浩大的国家工程?杨照说:“因為北方经历几百年战乱,不足以支撑一个帝国的运转,而南方正欣欣向荣,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把南方的资源往北运,这是运河最重要的功能。一直到近代,统治中国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南方资源能不能运到北方。”

  从这个角度,又可以看到原本历史书上没有说的一些事情。比如对宋代,大家的印象是“积弱不振”——靖康之耻,南宋臣服于金,十分卑微屈辱。“但如果我们看到更大的通史的变化——文明的重心往南移,会发现南宋不太一样。”杨照认为,南宋和金的关系,从政治上看是南宋屈服于金的武力之下,然而到后来,南宋掌握了非常富庶的资源和先进的生产工具,金人控制的区域越来越贫穷,在经济生产上依赖于南宋,最终走向灭亡。

  杨照说:“通古今之变”,就是要从规模上将历史的因果解释放到最大。“通史”之“通”在于建立起一个有意义的观点,帮助学生、读者从中国历史中看出一些特殊的贯通变化。

  最后揭晓一个“彩蛋”,春秋时期诸国为什么鄙视宋国和杞国?因为周初进行分封的时候,商的后代成了宋国,夏的后代成了杞国,于是其他诸侯国就经常编排一些笑话安在他们头上,比如杞人忧天、揠苗助长,守株待兔。

(摘自《中国青年报》)

猜你喜欢

通史隋文帝宋国
有机构成、人的发展与党的策略问题
蔡美彪心语
鞭长莫及
不以公权泄私愤
高三历史后期通史复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鞭长莫及
隋文帝造字
颜氏家训千古传
朝三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