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课堂“微探究”
2019-09-10张智慧
张智慧
摘 要:如何在有限的课堂45分钟内,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在探索中感悟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建立起数学知识外延认知并从中领悟數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呢?笔者将从课堂“微探究”这一角度进行阐释。
关键词:“微探究”、“合作交流”
“微探究”是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某个小知识点或者某个问题,选好1~2个探究点,从一堂课中拿出8~10分钟时间,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让学生用自我探究或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
一、片段一:中心对称的课题引入。
1.“微探究”的教学策略
1.1在课堂引入阶段,巧设有效的微探究情境,激活认知情趣。
第一步,情境引趣——回顾旧知。
展示一组图片
师:这组图片美不美,美在哪里?
生:美———对称美。
师:这六幅图形中,有没有你所学过的对称图形?
生:(1)(3)(5)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呢?
生:①有一条直线——对称轴②翻折180°③重合
第二步,操作观察——获得新知。
幻灯片动画旋转演示图形(2)(4)(6)。
师:类比轴对称图形的三个特征,图形(2)(4)(6)有什么特点?
引发学生思考,并小组间进行讨论,最后给出答案。
生:①有一个点——对称中心②旋转180°③重合
师:我们把这类图形称为中心对称图形。结合中心对称图形的三个特征,你能给中心对称图形下一个具体的定义吗?
生:如果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180°后,所得图形能和原来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
二、片段二:例题探究
本课例题:求证: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x,y)与点B(-x,-y)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书本中这道例题出现的比较突然。而且要用到中心对称的三个条件进行证明,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微探究。
2.1在应用拓展阶段,挖掘有效的微探究资源,培养认知策略。
第一步,抓住资源——元认知策略。
在学生完成作图(图一),适时引入直角坐标系(图二)。
师:现在以对称中心O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你能观察读出:A、B、A’、B’四个点的坐标吗?
生:A(-2,2)→A’(2,-2)
B(3,1)→B’(-3,-1)
师:对称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生:横坐标和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师:反过来,横坐标、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吗?
引发学生思考,并做猜想。
生:对称。
第二步,层层递进,验证猜想.
师:下面我们来求证: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x,y)与点B(-x,-y)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师:我们假设点A在第一象限,那么点B在第几象限?
生:点B在第三象限。
师:点A在第二象限,点B在第几象限?
生:点B在第四象限。
师:点A在哪个象限对问题的解决有没有影响?
生:没有影响。
师:点A与点B关于原点对称需要证明几点?
生:①OA=OB②点A、B、C三点共线(∠AOB=180°)
师:现在我们唯一知道的是点的坐标,点的坐标如何利用?
生:过点A、点B作x轴的垂线。
师:如何得到OA=OB?
生:通过证明△DOB≌△COA得到OA=OB。
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你是如何得到?
生: ∴CO=DO,AC=BD
师:图形中没有180°的角?
生:∠DOC=180°
师:如何从∠DOC=180°得到∠AOB=180°?
生:∴∠AOD+∠BOD=∠AOD+∠AOC=180°即A,O,B三点共线
所以点A(x,y)与点B(-x,-y)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三、对数学课堂“微探究”操作的思考
数学课堂微探究的实施,首先是依据课程标准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并能随着学情的变化进行调适,使探究的目标不是僵化固定的,而是开放和动态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调适生成的。二是教师根据学情和新课标要求,指导学生做好探究活动,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微探究”是根据教学内容、课堂实际用8—10分钟时间围绕某个小知识点或某一问题灵活地进行教学的过程。它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研讨。看似微小的探究活动,它转变了以往教师为主角的讲述式、发言式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影响也是巨大的,对学生思维的冲击和变化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结论教学的好形式[J]中学数学参考(中旬),2012(1)
2.多元化的“微探究”:从机械记忆走向理解构建[J]中学数学参考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