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培养学生法治素养
2019-09-10陈玫芝
陈玫芝
【摘要】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培养初中生法律素养的重要途径,对初中生更好地保护自身利益起到了积极影响。鉴于此,本文从农村中学道法课学实际出发,提出有效的教学对策和建议,以提高教学效率,为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治素养;初中生
初中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阶段,由于初中生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对其在思想意识上进行教育,有助于学生未来的综合发展。初中政治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涵盖了多个层面的知识内容,对正处于健全人格关键时期的初中生而言,经课堂学习后法治观念等各项能力都将会有显著提升,有助于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增强法治意识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使其成长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初中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刻不容缓。这对广大教师群体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从我国农村中学道法课教学实际来看,相关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师资质量有待提高。农村中学道法课教学很长时间内因受限于应试教育与各种环境因素,整体教学效率普遍不高,加之教师的管理能力与自身素养也有一定局限性,导致具体教学中存在一些实际问題,难以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其中,师资资源短缺问题尤为突出。第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从目前教育改革的形势来看,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还存在升学考试这一关,而道法课在初中阶段的学业水平考试中所占比分相对少。因此,学校对道法课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其他课程,甚至将其当作副科对待,对任课教师专业知识要求不严,专业性的师资严重不足,只重视学习成绩好坏、忽略法治修养的培养。对于学生家长而言,学习科目印象中只有语文、英语和数理化等,道法课程形同虚设。家长们愿意把更多的钱财和精力投入这些科目的培训中,没有人在乎政治这一科。长此以往,将会严重打击学生对道法课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此外,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未能有效解决,加之学生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学生的法治素养的形成。第三,未结合学生特点展开教学。农村很多留守学生都相较缺乏家庭教育,而对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与青春叛逆期的学生而言,缺乏合理的家庭教育犹如缺失了精神支柱,无有效的引导则极其容易误入歧途。教师需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综合特点组织探究活动,否则难以从根本上有效提高道法课堂教学效率。第四,课堂教学理论脱离实际。农村道法课教学很多时候是脱离实际的,仅有纯粹的理论而缺失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难以真正达到道法教育教学目标。受到农村条件与环境的限制,留守学生的知识面较窄,在实际教学中难以有效理解大部分选自城市的教材案例与热点关键词,与时事政治、焦点事件的有效结合,有助于减轻他们在学习上的紧迫感。此外,农村学生的思想道德基础相对薄弱,学生法律常识淡薄,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也便于学生加深时政热点的印象。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法治素养的对策
基于多年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法治素养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1.真正审视道法课的地位,提高师资质量
今年习近平同志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要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鼓励教学名师到思政课堂上讲课。
2.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合理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直面问题,深入思考,探寻解决之道。例如,针对中美贸易战事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个中美双方谈判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中美谈判代表,利用自己掌握的法律、道德知识进行辩论。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的本质,学会从更多的角度、更高的层面分析和解决问题,还使学习过程更加富有趣味性,能够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深化知识理解和掌握,渗透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能够很快地了解是非对错,却在遇到实际问题时缺乏正确甄别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社会责任的相关知识时,教学可以设置如下情境:“你和同学放学途中,发现有人掉入河中,会怎么办?”面对这类问题,通常学生的第一反应是跳水救人,然而真实情况是很多人并不会这样做,也不应盲目救人。让学生以集体讨论的形式思考这一情境问题,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这一类问题的应对办法:我们应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然而如何承担,也是需要同学们深思的。
3.丰富教学媒介和形式,结合学生特点展开教学
初中道法课教学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丰富教学媒介和教学形式,多角度、多方面开展教学。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托教材,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比如搜集身边的人和事作为典型案例,组织辩论会和情景剧,让课程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学生在日常购物中如果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应该怎样处理,如何寻求消费者协会和工商局的帮助,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如果面对校园暴力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邀请法律工作的人员来授课,针对学生日常会遇到的疑难问题给予专业解答,法律专家会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讲解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何正确应对。
4.通过时政播报,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紧扣时代脉搏,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时刻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把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要将课文基本知识与国内外重大时政以及学生思想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为了贯彻这一思路,激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例如,在讲解和平与发展这一内容时,可以结合当前中东战争问题、中美贸易战问题、香港暴乱问题等热点进行分析。事先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要求学生在时政播报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念,然后教师稍作引导总结。通过几个时政问题的讨论,揭露了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野心,强烈干涉别国内政和贸易单边保护主义,都是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流的严重挑衅,是违反国际法的行径。这样学生对和平与发展这个知识点内容就很容易理解,同时也增强国际之间的交往必须遵守国际法律秩序的意识。
综上所述,初中生作为道法教育的主体对象,学校需要加强对课程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师资质量,教师则要灵活运用情境教学、丰富教学形式,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来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和他人。
参考文献:
[1]吴风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125+128.
[2]赵四军.让《道德与法治》教学走进生活[J].学周刊,2019(32):108.
[3]李有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0):48.
[4]魏则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2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