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
2019-09-10戴瑞绒
戴瑞绒
摘 要:幼儿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关于幼儿的教育,本人提出几点建议:一是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素质能力;二是重视学生的心理和情感教育;三是管理模式要民主平等;四是从特色活动入手,丰富班级活动;五是让幼儿作品展现,彰显幼儿学习的“足迹”;六是建立与学生家庭间的反馈机制。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学生
【中图分类号】G 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5-0043-01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幼儿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幼儿教育形式是以基本活动为中心。关于幼儿的教育,我们要不断的思考,怎样教好、管理好孩子,根据本人的多年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1.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素质能力
幼儿教师是年轻一代最初的启蒙教师,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必须要热爱自己的事业,在教育中用爱去感染学生。在工作中,教师都要发自内心地去关怀学生,爱护学生,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是如此。因为老师和学生间的关系是最纯洁的,幼儿园的学生年龄都很小,教师的言行对幼儿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幼儿教师更要提升自身的素质能力,运用丰富的学识、幽默风趣的讲解和崇高的人格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喜爱,为学生树立楷模榜样。作为幼儿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运用自己的幽默机智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感染学生的同时带给学生极强的示范和影响力。同时,幼儿教师要能够与时俱进,学会运用新的思想和方法,改變传统的与幼儿沟通的模式,使得每位学生都可以活动起来,让学生有朝气,有生气。
2.重视学生的心理和情感教育
因为幼儿的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对于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就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而且如果有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就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更有甚者可能会出现行为障碍和人格缺陷等问题,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最先解决的应该是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问题,加强对学生心理和情感教育的力度。一般幼儿教师要与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学生做朋友,让学生可以主动的和教师沟通。在学生参加的不同活动中也要进行心理情感教育,推进积极情绪的体验,培养学生用正确的理念积极的面对问题,通过参加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懂得维护班级荣誉,发挥自身的能力和优势。
3.管理模式要民主平等
对于目前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模式要进行优化,实现管理模式的民主平等,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比如组织主题班会时,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树立榜样,号召其他同学学习。在评选优秀中,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公开竞选、自我推荐、演讲等方式都可以,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注重人本教育,为幼儿提供展现才能的平台。
4.从特色活动入手,丰富班级活动
要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班级凝聚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开展活动,这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另一种方式。比如:通过园里组织拔河比赛,通过活动,有效的提高了学生间的协作能力,学生通过活动,增强的集体荣誉感,也会更快的成长。再如,叠衣服比赛,活动风风火火的进行,有些小朋友在30秒就可以拉上拉链和折叠衣服,锻炼了儿童的动手能力。因此,幼儿园要多开展相关的活动,也可以开班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班级主义精神。
5.让幼儿作品展现,彰显幼儿学习的“足迹”
幼儿美术作品展,能够促进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
(1)节日展出作品
对幼儿来讲,都希望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表现自己、增强自信。我们就要利用空间进行展示活动,比如“儿童节”“圣诞节”“元旦”等进行展演,让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其中。
(2)生活主题展示
在幼儿的生活中,活动丰富,有亲子小作品,有安全演练,春游时外出观察……幼儿通常在区域活动中,将这些见闻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将这些作品展示出来,让幼儿看到自己的成果。
6.建立与学生家庭间的反馈机制
注意形象,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鲜活的榜样,家长是对孩子影响最深刻的老师,其言谈举止和思想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必须要重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作用。孩子的老师要主动和家长联系,向家长讲一讲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定期与家长沟通孩子的在校情况,调动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积极性。学校也可以建立与学生家长间的反馈机制,比如召开家长会、学生问题个别讨论等,通过家长和学校的合作,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快乐生活。
近年来,幼儿园的招生规模在逐步扩大,要从微观上做好管理工作,做好幼儿的教育,和家长建立好沟通。面对新形势和发展要求,教育领导要认清方向,及时更新观念,探索教育发展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慧.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J].学前教育研究,2011(05)
[2]王春燕.对当前幼儿园整合课程的思考[J].早期教育,2003(08)
[3]钟正南.幼儿园管理过程中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05)
[4]苏小玲.论幼儿园教师的情感管理[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