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价体系形成影响因素
2019-09-10刘金辉
刘金辉
摘 要:作为电力市场改革的核心、引领电力市场改革的灵魂——电价体系,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的深化,也日趋完善。电价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和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形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论文对这些影响电价的因素进行了最基本的剖析,并于最后基于影响电价的因素,提出对于我国电价体系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电价体系;供求关系;建议
一、电力产业背景
长期以来,世界各国的电力工业无一例外的实行发、输、配、售垂直一体化的独家垄断体制,受政府管制。但这种垄断体制因缺乏竞争,效率普遍低下,这成为困扰政府的难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国家纷纷放松对电力等具有自然垄断特性行业的管制,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的浪潮,英国、美国等先后有50多个国家对原先的垂直一体化电力体制进行了改革,与此同时,中国为了适应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趋势,1985年开始实行电价的改革,先后实行了多种电价政策。多种电价制度切实缓解了当时电力紧缺、电力投资不足的问题,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电力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近年来全国出现了“电荒"等现象,究其根源在于电力工业没有有效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因此,进一步打破垄断,深化市场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规范的、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推动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就成为必然。系统的电力市场化改革中,电价形成机制既是改革的关键环节,又是整个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它贯穿于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各个环节,是引领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灵魂。
二、电价的形成过程及其特性影响因素
1.电价的形成过程
价格是商品生产者投入生产要素而创造商品和劳务所实现的顾客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体现了通过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交易实现的买者和卖者双方认可的彼此的付出和所得的利益关系。传统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电价同样也是电能价值,等于电能生产中物化了的资产加上劳动力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价的制定根据供求关系变化,消费者偏好,替代产品的经济比较和市场未来预期的影响等社会综合因素考虑。
2.影响电价形成的因素
2.1成本决定电价
成本是定价的基础。在正常情况下,定价首先要能够弥补总成本。从电力的供应过程可知,最终电力价格形成涉及发电、输配电和售电三个环节,因此对应来看电能的成本是由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构成的。电力的生产成本是指电能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即发电成本。电力企业要为用户提供两种服务,即用户实际消耗的电能和为了供用户随时使用而提供电能所做的准备,根据这两种服务的性质,应地把发电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固定成本是表示为用户随时用电而提供电能所做的各项准备时耗费的成本,主要指设备折旧、维修费用等,与电力企业设备容量的大小成正比关系,而与发电量的大小无关。变动成本表示实际提供电能的成本,主要指燃料费支出。发电成本等于固定费用加变动费用。
不同的电源结构,发电成本差别很大,火力发电的燃料—煤炭或石油价格是其发电成本的主要因素,一般占发电成本的60%以上,且燃料运输成本也很高;水力发电变动成本主要不是燃料,而主要由水电厂投资建设成本构成,没有运输成本,它与发电量成正比关系,而与设备容量大小无关;核发电成本则包括原料成本与基建成本等。可见,不同电源由于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不同,以及发电技术、发电效率的差异,发电成本明显不同。
2.2电价构成的复杂性
电价是由发电价格、输配电价格、销售价格构成的体系,而它们都有各自的特性,因此应分别对他们定价。各环节的电价应该是互联的,根据价值链理论,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构成一个电价链,电价链中的各环节电价必须遵循互联机制,即前一环节电价变动必然影响后一环节电价变动,后一环节电价变动也必影响前一环节电价变动。
2.3电能成本受消费群体的影响
电能成本形成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消费特性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个别成本。一方面,电能固定成本的发生方式与众不同:一般商品的固定成本主要取决于生产与销售的批量,同一批量下的单位商品包含同量的固定费用,但在电能的生产和销售中,同一计量单位有所不同、有时固定费用含量会有很大差别,这是由用户不同的负荷率和供电电压对系统的结构和运行的影响产生的。负荷率亦即发、供电设备的利用率。各类用户在各时段具有不同的负荷需求,因此具有不同的负荷率,如三班倒的大工业用户,负荷曲线平稳,负荷率高,随着负荷率的增高,用户用电量增大,固定成本分摊到每度电的费用下降:而居民和商业用户,由于负荷曲线峰谷差较大,负荷率低,其承担的平均单位固定成本高。处于同一负荷中心的两个用户,虽然与电源的距离是一样的,但由于供电电压不同,供电系统为之配备的运送设备不同,比如低压用户就比高压用户使用更多的变电设备,供电线路也会相应的增长,从而相应的增加了供电成本。另一方面,电能生产中的边际成本居支配地位。这是因为在不同负荷水平上发电,在经济上和技术上会有适宜不同负荷水平上的不同机组结构安排,而不同的机组发电的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的比例完全不同,核能的建设成本极高而变动成本很低,燃油机组建设成本很低但变动成本很高,燃煤机组居中。因此,会出现不同负荷水平上发电的边际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会有很大的差别的现象。
2.4电能成本受时间与空间的影响
供电成本因时因地不同,这也就是电价体系中出现供电种类差价、容量电价、峰谷分时电价的根源之所在。因此,必须合理区分与核算,反映出不同电能消费方式造成的成本差异,才能正确制定电价,实现公平负担。我国地域辽阔,电力资源和负荷分布不均衡的问题非常突出:西部煤炭水能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低,而东部负荷大,却离电源点较远,电价水平就在丰水时大发水电,成本较低,枯水时主要靠火电,成本较高;高峰负荷时为了保证供电质量和系统安全,边际成本显著提高,低谷负荷时成本则大幅度下降,这种成本差异必须由电价反映出来,并以此来引导用户合理分配用电时间,调剂峰谷用电量;低压用电线路损耗比较大,电价应高,高压用电线路损耗小,电价应低。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在成本核算形成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电价水平和电价体系,以满足用户对供给的公平性要求。
2.5 电力的供求关系
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直接影响产品价格的变化。在电力市场运营中,电力需求是电力市场的主导因素,电力需求可能小于电力供应能力,此时将会引起电价和电力公司业绩的变化,为此,电力公司会根据电力需求的信息及时调整短期内电力的供应能力。从长期来看,需求的变化会引起电源建设的投资方向。因此,我电价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系统的总需求,当系统的总需求增加时,电价便会升高;系统总需求减少时,电价便会降低。也就是说,当负荷变化时,发电功率与输电功率随之变化,电价亦随之调整。
三.关于电价体系的建议
随着电力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电力行业中某些因素的变动对于电价体系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因此为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因素变化,在电力市场中應基于不确定性因素的研究后形成一个能够与之相适应的电价理论和体系,以求在扩大用户需求,满足用户的需求的基础上,及时对电价体系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电力行业的变化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