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 小主人”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2019-09-10丁舟萍

教育家 2019年15期
关键词:游学幼儿课程

丁舟萍

打破原有思想桎梏,通过课程建设SWOT分析、园本化课程要素梳理、课程架构顶层设计以及实施路径拓展延伸,确立“小主人”课程。以自主、流畅的一日生活为基础,着力打造生活实践、园外游学特色项目,建立访谈式评价、学习故事评价、“任务卡”评价等多元评价机制,致力培养自立、自律、自信“三自”小主人,为儿童获得终身幸福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建设的SWOT分析

S(优势):传承母体特级园的课程构建理念,教师能够基于以儿童为中心、生活即教育等理论,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课程建设有力的参与者。同时,家长、社区间联动活动丰富,得到广泛认可和支持。加之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以及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使得课程理念有了大背景的支撑。

W(劣势):聚变裂变过程中,课程园本化内容与基础内容存在脱节和断层现象。教师受年龄、经验、成长背景、培养力度、能力水平的影响,总体缺少专业敏感度,理论联系实践能力较弱,缺乏作为课程建设者的实践支撑。周边教育资源整合和利用率低。

O(机会):伴随课改力度的加大,基于“生活即教育”理论,形成了课程上位架构,在传承基础上寻求自身的再发展。幼儿参与各类活动的主观愿望强烈,对课程内容的丰富性、适宜性、发展性提出更高要求。年轻教师对自身的专业成长有迫切的需求。家长文化程度不断提升,幼儿成长关注面扩大、关注点聚焦。大自然、大社会均为课程资源,在不断探索中,寻找适合幼儿园课程发展的模式。

T(威胁):周边居民对优质园的期望高,打造自身品牌迫在眉睫。幼儿一日活动中自主与规则之间尺度的把控度不够。教师流动性大,导致课程实施的不连贯。三维互动课程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有待考量。

基于以上现状,我们打破原先课程建设零敲碎打的局面,系统梳理课程理念、目标、内容、实施路径。

“小主人”课程的生活实践

以一日生活为基本教育途径,让幼儿在不同的水平上获得个性化发展;营造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建立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构建以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优化以活动、体验为特点的课程实施;完善以发展为导向的课程评价;落实以民主为原则的课程管理。

衣:与靓衣“美丽”相邀。各班定期开展“选衣我做主”活动,根据不同季节、不同主题,引导幼儿自主选衣。每个楼层提供温度计,提供衣帽镜,张贴穿脱方法示意图,设置汗巾区域,投放多种挂衣架,提供幼儿自主生活、自我服务的环境,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食:与食材“幸福” 相约。倡导“食育”,细化营养餐点、渗透进餐礼仪、创造食育空间。创设自主点餐区域,推出“五色食谱”“四季营养茶”,引导孩子了解不同颜色的食物对身体造成的影响。同时,将面食调料、时间沙漏、食谱呈现、刷牙时间、餐具、午餐播报、餐后整理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提高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提供“家庭式”师幼共同用餐环境,让幼儿自主选择共餐同伴。播放轻音乐,提供餐垫、个性化餐盘,营造温馨、舒适的用餐环境,增加进餐仪式感。

住:与空间“甜蜜” 相约。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让幼儿自主规划生活、学习空间。小班的孩子需要科学适应幼儿园一日生活作息制度,按时、按需午睡。针对中、大班幼儿,开设“我的空间我做主”,让幼儿规划布置班级格局,包括区域隔断、物品摆放、作品呈现等。同时,尝试与同伴共同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制定午睡规则,并努力遵守。对于个别入睡困难的孩子,按共同制定的规则自主选择延迟入睡或提前起床,未睡或起床后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自主活动。同时,对幼儿园原有的室内外环境进行空间大挪移,自主创设室内小空间和户外运动环境,挑战更多空间小游戏。

行:与出行“快乐” 相会。在参与各类活动中,幼儿通过自主选择、同伴探讨、寻求帮助等方式参与一日生活秩序的制定,创设班级公约,开展各类自我管理、自我规划的活动。由“锻炼+早操+教学活动+点心+自由活动”等模块组成,不固定具体时间,享有多种自主选择的权利。

“小主人”课程的园外游学

让幼儿的学习模式从传统迈向开放,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玩中学”,培养完整儿童。

儿童视角,游学架构从预设到生成。在推进“小主人”课程背景下,游學的地点、交通工具的选择、出行准备、问题预设都由孩子来讨论决定。教师仅仅作为孩子园外游学“支架”的提供者。孩子们的真实想法让教师拓宽课程建设的路径和载体,在园外游学过程中,有新发现、新启发、新的学习项目产生。

统整架构,游学资源从随机到分类。依托周边的社区资源,幼儿园进行多次实地走访、调研,确定城东公园、凤起花鸟城等多个具有教育价值并适合进行园外游学的地点。同时,根据大、中、小班的年龄阶段特点,重整周边社区资源,梳理出更为有效的园外游学资源。

蔓延发展,游学形式从活动到项目。以教研组为先导,形成“基础+特色”的双驾马车。将课程内容(衣食住行、创意建构、园外游学、特色文化节等)有机融合,进行项目开发前审议、教研组中审议和园区园长教研主管终审议,最终完成以园外游学为载体的园本化特色项目活动的实施。

问题情境,游学状况从给予到探究。在开展园外游学的过程中,孩子们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小状况,教师不再急于支援并帮助孩子解决,而是更多地给予孩子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机会。并以课程故事、学习故事等方式进行推送,呈现幼儿的探究与发现。

深度学习,游学品质从浅表到深层。将各个游学项目做深、做透。从同年龄段游学到大带小的经验分享式游学,从集体式游学走向个别化、小组式游学。

从以前完全在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向幼儿自发性、生成性的主动学习转变,逐步引导幼儿通过多种学习形式自主探索、自主思考。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凤栖幼儿园)

责任编辑:王妍妍

猜你喜欢

游学幼儿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理性看待“海外游学热”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海外游学勿忘教育之本
寓教于游,从“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