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好普惠性学前教育事业的奋进之笔

2019-09-10杨志彬

教育家 2019年15期
关键词:普惠性公办普惠

杨志彬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幼有所育”是国家重要的民生问题。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未来。

发展学前教育体现国家的责任与担当

坚持学前教育的“普惠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體现。2018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共有九章35条,重申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在总结已有成绩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明确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的发展方向,彰显了国家的责任与担当,反映了人民对让每一个学龄前儿童都能接受到良好教育的迫切需求。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成绩既是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实际表征,也是党和国家解决民生问题的奋斗成果,更是我国步入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若干意见》在肯定学前教育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坦率承认其发展中存在不足。如:学前教育资源尤其是普惠性资源不足,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保教质量有待提高,存在“小学化”倾向,部分民办园过度逐利、幼儿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若干意见》是党和国家对全国人民宣示的承诺书,彰显国家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与担当。要想切切实实贯彻实施之,全面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解决民生问题的“普惠”发展思想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学前教育的普惠发展有三个阶段,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特点。第一阶段,国家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时,多数孩子无园可上,社会力量主动积极投入民办幼儿园,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学龄前儿童的毛入园率逐年提高,大多数儿童有园可上是这一阶段“普惠”思想实实在在的落实。第二阶段,对学前教育重视的热度不断升温,民办园入园费用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攀升,家庭投入学前教育成本不断增加。国家想办法降低孩子入园收费标准,努力让家长尽可能花较少的钱,使孩子享受到质量较高的学前教育,是现在“普惠”思想的新要求。第三阶段,国家按照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广大人民群众自己花钱不多,每个孩子都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实现国家提供“幼有所育”的全部保证,真正落实学前教育“普惠”发展的理想目标。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稳居世界第二。由于“人口多底子薄”,2010年11月提出第一个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时我国GDP总量只有487940.2亿元,在这种背景下,国家投入在学前教育领域的经费明显不足,老百姓经济状况也并不宽裕。2018年我国GDP达到900309.0亿元,国家有钱了,在连续实施发展学前教育的三年行动计划中,政府不断增加投入,扩大了国家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中央财政今年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专项基金168.5亿元。同时民众腰包也鼓了,民间资本有能力适应社会需求,投入学前教育开办幼儿园。由于国家和社会力量两个积极性的共同发挥,所以学前教育取得历史性成绩,毛入园率突破80%大关。

对于学前教育,特别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应该以国家投入为主,以公办园为主,给钱给编制给待遇,鼓励教师为学前教育发展贡献力量。而在经济发达地区,不仅要有公办园保基本,还应该更多地鼓励社会力量,发挥其办园积极性,国家给出好的政策。如此,实现2020年毛入园率85%的发展目标毫无悬念,一定会取得新突破。

攻坚阶段需多渠道扩大普惠性资源

当前,开展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进入攻坚行动,要多渠道扩大普惠性资源。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要补的“短板”很多。不断强化政府投入并不是解决目前尚属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前教育发展问题的唯一办法,也因此,李克强总理指出“只要保证儿童安全,收费合理,家长满意”,不管公办民办,政府都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若干意见》在普惠率的表述中有一个重要说明,“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也就是说,不是普惠园的园所数量要达到全国幼儿园数量的80%,而是普惠园在园幼儿的数量要达到全国幼儿在园总量的80%。这就给了民办园更大的发展空间。

回顾过往,民办幼儿园发展迅速,在国家学前教育普惠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国家学前教育的基本事实。2018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6.67万所,民办幼儿园16.58万所,占全国比例62.16%。全国在园幼儿 4656.42 万人,民办园在园幼儿 2639.78 万人,占全国在园幼儿的比例为56.69%。无论在园所数量上还是在解决儿童入园的实际作用上,民办园都是国家学前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民办园的迅速发展是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紧密相关的,应该进一步释放国家扶持民办教育的政策效应,充分发挥社会投入学前教育的积极性。加大国家学前教育投入,既包括经济投入,也包括政策投入。发展公办园需要国家真金白银的经济投入,发展民办园则需要国家制定有利于民办园发展的好政策投入。

从世界各国学前教育普惠程度看,实现以每个孩子为标准的普惠,对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而言还有困难。把公办民办并举的方针落到实处,才能稳步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

把公办民办并举的方针落到实处,促进民办园普惠发展,就要充分认识民办园发展的主流,充分保障民办幼儿园举办者的利益,充分保障民办幼儿教师的利益,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鼓舞他们的发展信心。《若干意见》公布后,众多媒体纷纷发文评论,其中绝大部分反映是对股市的负面影响。似乎中国的民办幼儿园都是或者绝大部分都是上市公司的组成部分,都是股东。这种看法是不对的。事实上,上市公司内的民办幼儿园总量不足全国民办幼儿园体量的10%,股价的涨跌和90%民办幼儿园的举办者没有经济利益关系。

在上市的民办园中不乏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孩子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没有上市的举办者中也有投机取巧一心牟利者,不应该以是否上市作为评判对错好坏的标准。当前,坚决遏制民办学前教育被资本捆绑之风的蔓延,意在积极引领民办学前教育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广大民办学前教育举办者应该认真贯彻落实。

2019年4月18日,教育部在贯彻落实《若干意见》初步情况介绍发布会上对下一步工作作出部署,进一步强调开展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攻坚行动,推动各地完善布局规划,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投入保障长效机制,多渠道扩大普惠性资源。公办民办,都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保卫者,都是为了培养实现中国梦的栋梁。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让每一个生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上的儿童都能接受基本的学龄前教育,不是看这所园是国家投资还是社会投资,而是看这个幼儿园是不是坚持党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教书育人”和“立德育人”的目标,是不是遵循教育规律。

促进普惠性幼儿园健康发展

《若干意见》就大家关心的分类管理问题、小区配套园问题、幼儿教师问题、经费不足问题、无证办园问题等,均做出了回应。根据具体描述可以看出,落实学前教育发展一系列政策的主体责任是地方政府,重要的时间临界点是从2019年6月到2020年底。在这场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硬仗中,党中央国务院给各级政府下达了动员令,吹响了冲锋号。

广大民办园支持普惠性的发展道路,也愿意尽早成为普惠园。通过降低民办园收费标准促使民办园普惠发展,关键在于地方政府能不能把对民办园的政策和经济补贴落实到位。经费不足一直困扰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公办幼儿园一度收取不菲的入园赞助费,民办园被不断指责“高收费”。问题的关键是缺乏科学的收费标准,無规可依。

目前,许多民办园收费比公办园高,一是因为民办园不能像公办园那样享受国家无偿提供的园所,需要支付高额房租;二是民办园不能像公办园一样由国家支付教师工资和管理成本,要依靠保教费收入努力满足教师的辛勤劳动报酬。很多民办幼儿教师的工资收入不及公办园教师的2/3,有的每月仅有一千三四百元。如果给普惠园收费定价既没有如实地计算房租成本,也没有按公办园标准计算民办教师工资成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会造成民办幼儿教师工资偏低的状况。

在强调民办园收费太高的同时,是否应该看到公办园享受政府补贴非常高,才形成了收费低的情况呢?条件充足的情况下,公办园需要发挥保基本、兜底线、引领方向、平抑收费的主渠道作用,但无论公办还是民办,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前教育成本都应该由国家、社会、家庭三方合理分担。

针对当前的普惠工作,对一些地方为了达到上级要求的指标而违背法律、在数字统计中弄虚作假、工作中报喜不报忧、粗暴执法的各种错误行为应该予以纠正。这些问题严重伤害了广大民办园举办者、园长、教师为学前教育发展贡献力量的初心,对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有害无益。同时,在大力发展公办园的过程中不应该一味追求硬件“高大上”,讲排场。有的公办幼儿园建设过于奢华。表面看是给孩子一个很好的环境,实际上导致了教育资源新的不公平。

2020年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年。打破当前阻碍普惠发展的瓶颈,以进一步支持和引导民办园发展为突破口,及时纠正发展过程中各种偏差,才能完成2020年普惠园在园幼儿80%的努力目标,促进普惠园的健康发展。

(作者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原副会长、学前专委会第二届理事长,中国质量协会儿童用品分会会长)

猜你喜欢

普惠性公办普惠
把普惠性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
益阳: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
加快破解普惠性学前教育难题
公办学校不插手民校,避免“民贵公轻”
北京:发布普惠性幼儿园认定新规
北京:发布普惠性幼儿园认定新规
神数据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The Great Unbank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