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研究

2019-09-10章倩倩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5期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章倩倩

摘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核心环节,将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全程,从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进而开创高等教育新局面。这是党和政府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提出的新要求,所以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政工作水平已经成为集中关注的问题。本文立足新媒体时代宏观背景,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提出建议。期待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时效性,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前言: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落实,基础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特点,一方面为社会发展培养与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另一方面也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培养与输送现代化人才的阵地,必须始终本着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进一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平。新媒体时代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所以高校办学实践中一定要结合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基本要求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积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客观环境,从理念转化着手,将工作机制创新作为驱动,开创大学生思政教育新局面。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转化

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指出:“观念,简单来讲就是将输入到头脑中的物质进行转化,成为驱动实践的精神力量”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观念是行动的指南,只有观念的创新,才会推动实践的创新。新媒体时代中,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理念应该实现进一步优化与革新,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开展提供观念指引。

传统大学生思政工作中始终将强化管理教育作为指导思想,是指高校的思政工作人员通过特定的组织形式,采取相关指挥与控制措施实现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管理与把控,传输相关法律与道德知识,以此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一工作理念在实践中发挥主导作用,经过长时间的运行与实践,已经相当成熟,其呈现出计划性、规范性、方向性的基本特点,同时也具备强制性的特质。在新媒体时代强势来袭的今天,大学生利用新媒体技术了解了更多的网络信息,从而也就大破了学生与施教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状,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施教者的主导性地位。这在客观上要求大学生思政工作理念必须与时俱进的革新,才能凸显思政工作育人的基本功能。所以在实现理念创新与转化的过程中,首先要求实现强化管理教育向实施引导教育的转化。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与思政工作者都可以利用新媒体搜索与阅览信息,可见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地位日趋平等,所以实施引导教育理念更符合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政工作各要素运行的情况。这就要求思政工作人员一定要树立网络思维,积极提高新媒体素养,利用新媒体技术解决工作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化解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与矛盾。基于引导实施的工作理念,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实现角色的转变,从以往的强化管理者转变为当下的服务者,既可以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又能够通过新媒体了解学生诉求、聆听学生心声,真正成为大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知心人”和“引路人”。在实施引导工作理念的指引下,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内容将会更加全面,方式将会更加民主,进而实现整体工作机制的变革。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创新

(一)思政教育内容创新

思政教育资源是思政工作的物质基础,所以新媒体时代中高校思政工作机制的创新首先要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进而推进思政工作内容结构体系的优化设计。受到传统思政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一部分高等院校并没有实现思政工作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导致思政教育内容同质化、资源闲置等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思政工作效率的提升。对于高校来讲,思政工作的资源主要来自于学校的党委宣传部、学工部、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各个院系的学工办,同时其他职能部门当中也包含了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在日常思政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个部门展开工作,另外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从而形成齐抓共管、万众一心的局面,打造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合力。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平台,所以高校发展中应该调动各个职能部门的积极性,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思政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例如,可以建设思政教育的专题网站、引进思政教育专题数据库,鼓励优秀思政教育工作者录制专题报告等。与此同时,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将社会中、家庭中包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整合到思政工作内容体系中,以此实现思政教育内容的多元化。

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主题内容可以概括为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治观教育、道德观教育五个模块。在内容结构系统中,上述五个板块密切联系、相互作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新媒体时代中,要求大学生思政教育必须实现进一步优化,从而提高教育内容的吸引力与时效性。基于此,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承时代性与开放性的基本原则,施教者一方面要引导当代大学生以正确的视角看待社会,另一方面还要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思政教育工作中,不仅要引导当代大学生关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更要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参与到民主政治生活中,逐步强化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不仅要在社会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自觉以核心价值观约束社会行为,同时还要认识到网络社会中的与人为善,自觉遵守互联网领域中的道德素质与法律法规,从而在多元化、多维度的思政教育内容熏染与影响下成为遵纪守法、适应现代社会的优秀人才。

(二)思政教育渠道创新

中共中央總书记习近平同志针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如下要求:“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必须利用好思政课堂这一主渠道,强化思政教育时效性,思政政治教育的理论课一定要在改进中强化,从而提高思政工作的亲和力与针对性,进而适应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诉求,其他专业课一定要守住阵地,与思政课相生相伴、同气连枝,进而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推进思政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基于此,思政理论课教师一定要积极应用新媒体技术强化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精准把握学生成长规律与个性发展诉求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展开思政教育工作。理论课要始终将内容为主作为原则,以新媒体技术作为搜集与呈现教学资料的渠道,进而推进思政教育内容的不断丰富与创新,使其整体上与社会发展、立德树人成为集合体。与此同时,思政理论课作为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决不能忽视课堂教育的重要作用,而是要通过新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以更加新颖的、适应“90后”、“00后”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形式呈现出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丰富课堂教学语言,营造和谐、趣味、生动的思政教育教学氛围。在专业课以及其它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地位,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体系,从而与理论课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

思政教育工作者是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施主体,也是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主要渠道。新媒体时代对思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需要较强的信息敏感度以及信息开发能力。所以,新时代中思政工作人员一定要积极树立互联网思维,以积极的心态提高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各类信息资源的管理能力。在社会发展中,西方国家会利用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实施意识形态渗透,从而使得各类错误的思想观点在网络中泛滥,不利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基于此,思政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强化理论学习,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和甄别信息学的能力,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

(三)思政教育环境创新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马克思也曾强调:“人可以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可以影响人。”所以新媒体时代的网络环境是人创造的,其也会对人产生重要影响。网络环境是现实环境在新媒体技术中的呈现与延伸,而现实环境是网络环境的基础与依托,所以网络环境对现实环境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人是现实环境与网络环境的主体,同时也是将二者紧密相连的媒介。基于此,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机制创新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构建起和谐、向上的环境氛围。这就要求高校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发展理念,引导与教育当代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强化理论学习,从而提高思想道德素養和科学文化技能,在学习与成长中正确处理、分析遇到的矛盾与问题,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维护良好的校园环境,共建和谐的社会环境。而网络环境是否净化直接影响新媒体时代中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与虚拟性,如今的网络空间中存在着大量不健康信息,各种错误的思想也在网络中风起云涌。基于此,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强化网络信息安全的监管力度,进而营造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为新媒体思政工作局面的打开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提高新媒体时代中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

结语: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的全面到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推进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发展不仅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与输送优秀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可以使得高校以及思政教育工作者认真分析新媒体时代的特质与环境,积极转变传统思政教育理念,从渠道创新、方法创新、环境创新等多个维度出发,尽快构建起全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开创人才培养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其良.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转型思考[J].传媒论坛,2018,1(19):123-124.

[2]孙百慧.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方法的创新途径[J].传媒论坛,2018,1(19):143+145.

[3]姚铖.关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9):52-53.

[4]啜一芃.新媒体视域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9):223-224.

猜你喜欢

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