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化学素养的高中化学知识教学研究

2019-09-10赵治国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8期
关键词:化学素养高中化学

赵治国

摘 要:高中教育被视作最重要的人文教育阶段,近年来社会对于高中教育的发展的关注不断提高,尤其在高中化学知识方面的教学层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现阶段高中化学教育的现实状况出发,总结了目前高中化学教育在化学素养的培养方面存在的几大问题,并剖析其原因,尝试提出与之对应的解决措施,以帮助进行对高中化学知识教学的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素养;化学知识教学

引言:

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教学,以化学理论的概念教学与公式的运算为核心内容,要求学生不仅掌握优秀的理论知识,更能够进行综合的应用。而能否顺利地对学生进行综合化学素养的培育,是对高中化学知识教学的水准高低的一大衡量标准,需要具体分析目前教学体系下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帮助讨论的进行。

一、当下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理解程度浅薄

在现行高中化学教学体系下,应试的课程安排,使学生的化学学习浮于公式层面,而没有深刻地理解其含义、来源,使化学在学生眼中成为了没有历史的“空中楼阁”。

(二)缺乏联系生活的思维

由于在应试教育体系束缚下,学生过度地进行对某一化学知识点的刷题与练习,导致其对化学的组成部分是割裂于生活的一条条冷冰冰的公式,无法与生活产生紧密的联系。

(三)无法举一反三

在日复一日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听取知识的课堂形式中,学生逐步丧失了对化学科目的自主思考能力,使其拓展思考的意识被严重抑制,自主学习化学的素养大大降低。

二、完善措施

(一)深化化学史观教育,重塑学科理解

一项学科的历史,是对于其科目的渊源、发展的整体性归纳,也是在现今高度整合统一的教育理念里,作为有着高度探索精神、对真实的历史有着了解渴望的高中学生所期待去接触的学科史观。因此,基于化学素养的化学教学改革,必须从对化学科目的发展史的教育进行深化革新,要扭转当前化学教育体系中对于化学史采取不重视态度的现象。例如,现今大部分高中的化学课程中,将化学史的内容高度凝练于高一上册的最初一两节课,进行笼统的化学史教育。这样的教学安排是基于在应试的教学体系下,快速进行对学生的整体化学历史观念的粗略灌输后,方便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的考量。在这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教学,不是注重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或其对化学的自我认知,而仅仅是看重学生在寫对应的高中化学题目时的得分率高低,并以此作为评判进行对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评估。在新型的化学素养教育视角下,要根本性地扭转这一国内应试教育思维的僵化局面,必须从课程安排出发,要将原先被不合理整合至一节课的化学史按高中规定的章节进行有历史逻辑的分章节叙述的内容分布,保证每一节课堂能够有五分钟左右的化学史阐述环节,通过对学生化学史观念的塑造,重塑他们对化学科目的认知,强化对化学理论的深层理解。

(二)注重联系生活的意识培养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育体系中,强调理论的背记与公式的套用,两大联系模式,即记忆与计算。但在应用的思考方面,却缺乏对高中学生的引导与启迪。这导致一个普遍的现象,即在正式的化学考试中,往往与生活关联更紧密的场景联想题,会使学生更为棘手。例如一道典型的选择题:试问在生活用品中,碘酒中的碘、暖宝宝中的铁粉、抗酸药中的氢氧化铝和尿不湿中的聚丙烯酸钠,它们中哪个的用途与还原性相关?在这一道题目的考量中,存在着两个考验点,一是学生对于各类成分的化学性质的掌握程度,二是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了解程度。在前面的例题的教学中,曾有一个男学生提问过“暖宝宝究竟是什么”的问题,这样的疑问,折射出的正是当下化学科目教学的漏洞。高中的化学知识教学过分注重对于理论常识的灌输,只为让学生在长时间的理论学习与题型练习中能够形成对某一类型的化学题目的记忆,使其掌握某种做题的套路。这是针对于现下应试教育的捷径式教学方式,但一旦抛开了应试的目的,学生是否连在生活中把洁厕灵和84消毒液一起使用会导致氯气中毒都不一定知道?要使高中学生习得的化学理论不囿于理论框架,实现在日常生活中的高度应用,要从高中化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方式进行改观,在每一章节的教学中,对当堂的化学原理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行联系教学,使学生形成化学与生活高度结合的应用常识,形成正确、灵活的化学知识意识。

(三)强化师生互动,拓展学习思维

传统的化学知识教学体系中,对于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形式简单地用幻灯片与黑板板书作为媒介,进行知识从教师这一发送端到学生这一接收端的传输。然而,在这一过程中,缺乏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极其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恶心理,同时产生对于教师讲解的依赖性,使自主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大大降低。因此,基于对化学素养的培育考量,要实现化学课堂的师生互动的优化。例如在课堂中,可以适当加入小组实践的部分。以“钠的性质的实验”为例子,将学生按六人一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每一小组分发一份刚切割下的金属钠,诱导他们进行对金属钠在空气下放置的外形变化的观察,同时指引他们进行对将金属钠置入滴过酚酞溶液的盛水烧杯的实验,观察其实验现象。在完成了课堂实验后,由各个小组推选小组长的形式,进行对实验结果的归纳与交流,并思考其中的化学原理,类比至其他物质设想是否有相同的性质。通过学生自主进行对化学知识的实践学习与交流的形式,使学生在化学学习中不再处于被动局面,而能够与教师、同学进行积极的沟通,拓展自身的学习思维,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结束语:

高中化学知识教学的改革,要基于对现阶段高中化学教育体系的现实问题的针对性诊断,并以学生的学习习惯出发,通过改革教学内容、课堂形式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化学科目的学习积极性,形成正确的化学理念,成长为具备高度化学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支架式教学设计研究[D]. 聊城大学,2017,67(23):000134-000135.

[2]寸得钦. 基于高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2017,89(89):000123-000124.

[3]徐巧兰.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 新课程(下),2017,78(9):000139-000140.

猜你喜欢

化学素养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高中化学解题中守恒法的运用研究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探讨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高中文科班化学教学探讨
关于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研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研究
针对初三化学教学中创新型教学方法的探究
如何提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