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2019-09-10魏淑梅
魏淑梅
[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康复和对照组,两组均实施优质护理,康复组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FuglMeyer、MBI评分。结果:接受康复护理后,康复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康复组患者的FuglMeyer、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有积极意义,能够帮助患者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强化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康复护理,NIHSS,MBI评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22-0160-02
高血压脑出血是因为高血压诱发的卒中类型,很多患者在积极治疗后病情稳定,但还会存在以认知、神经和肢体功能障碍为主的后遗症,不利于预后。康复护理的高效落实对此类患者极具意义,而越早进行康复护理,效果越理想。此次研究分析了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研究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②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临床资料完整。②患者发病后病情和各项生命体征相对稳定,未危及生命。③患者无认知、语言和肢体功能障碍。④患者无精神疾病史。⑤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有30例患者。康复组内男性、女性分别有19例、11例;年龄54~70岁,中位年龄(63.15±3.12)岁。对照组内男性、女性分别有20例、10例;年龄52~70岁,中位年龄(61.04±2.85)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开展优质护理,康复组增加康复护理并及早开展,具体方法:(1)对患进行综合评估,发现不利于康复训练以及能够影响康复依从性的因素,制定个体康复计划。(2)认知干预,脑出血患者中以年龄偏大人群为主,很多患者会缺乏面对疾病、治疗和康复的正确认知,会影响康复依从性和康复效果。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我们给予患者持续性的认知干预,在患者意识清醒时为其讲解脑出血疾病知识,细致讲解疾病发生后的症状、并发症、注意事项,对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告知各项指标的意义,对患者在康复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耐心讲解。详细讲解各个阶段的康复重点,以多媒体、图片形式讲解康复锻炼时的动作要点。(3)帮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强化,以运动再学习为基本理念,帮助患者完成不同阶段的肢体功能康复。疾病早期,帮助患者处于正确体位,并定时的被动活动肢体,也可以适宜的力度进行按摩,促进患肢产生反应。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教会患者怎样在床上进行肢体主动活动,从手指、脚趾活动开始,随着患者适应能力的提高增加关节运动,病情基本稳定时可引导患者进行主动翻身训练。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帮助患者每天定时的进行起坐、握手训练。恢复良好的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起床、下床锻炼,并逐渐增加站立强化训练。恢复期指导患者进行走训练,并逐渐增加负重,恢复良好过渡到楼梯行走锻炼。后期以精细化肢体训练为主,指导患者以作业疗法强化日常生活能力,比如进食、穿衣、刷牙等。在进行康复训练全程,加强看护,创造安全的康复环境,提高康复安全性。(4)强化吞咽功能,准确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指导其进行吞咽功能康复。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发声训练,并加强进食护理,合理的选择患者进食时的食物形态,进食时创造安静的进食环境,教会患者怎样处于合适体位,在初期帮助患者进食时,准备的勺子应当小、浅,将食物放置在口腔相敏感的部位,以由少到多为基本原则,引导其将每口食物都分为几次进行吞咽。每天指导患者进行舌肌、颊肌和咀嚼肌强化训练。指导患者每天进行发声练习,如发出“啊”、“喔”声等。(5)心理功能康复,患者因为发病急、病情重,不仅机体功能被严重影响,也因为多种因素会不可避免的产生负面情绪,对康复积极性造成不良影响,要予以重视。住院期间和患者多交流,多给予关心,多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多了解患者的想法,予以正确的引导。指出不良情绪的影響,对可能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因素进行分析,指出患者康复过程存在的不理性情绪,教会患者进行科学的方式和情绪调节。患者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往往会因为每天重复的乏味动作而积极性下降,这时就要多考虑增加趣味性,可以组织病情的患者一同进行康复,也可以设置一些完成目标后的小奖励。患者也可能因为效果在一段时间后没有初期是明显而信心不足,护理人员要及时的告知积极的康复效果,予以足够的安抚和鼓励,也要和家属高效配合,共同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1.3观察指标应用NIHSS量表对接受护理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量表总分30分,获得分值越高代表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采用FuglMeyer量表以及MBI量表对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予以评估。
1.4统计学分析研究获得的数据资料均输入SPSS23.0统计学软件实施分析、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接受护理前后患者的NIHSS评分护理前对比NIHSS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康复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接受护理前后患者的FuglMeyer、MBI评分护理前对比FuglMeyer、MBI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康复组患者的FuglMeyer、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4讨论
脑出血是脑卒中的一种,同时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为临床危重疾病,对患者机体乃至生命安全影响非常严重。高血压是引起脑出血的重要原因,而且近年来源自于压力、饮食、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高血压患者数量居高不下且逐年增长,使得高血压脑出血患病率也明显增长。高血压脑出血发生后,会损伤患者的脑组织,也会损伤神经功能,很大几率会有后遗症发生,比如认知障碍、肢体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目前针对患者因疾病造成的机体功能障碍,往往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若要保障康复效果,需要进行进行及早、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康复护理被认为是对患者病情进行有效改善的关键,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疾病损伤的脑部神经元,强化机体功能,还能有效避免压疮以及肌肉、关节等并发症的发生。而康复训练的开展时机,也应当是越早进行越好,在初期以被动训练为主,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时更注重循序肩颈的主动训练,常常能收获更满意的效果。本文康复组接受康复护理后,康复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康复组患者的FuglMeyer、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进一步证明的康复护理对此类患者的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有积极意义,能够帮助患者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强化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