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类专业培养模式
2019-09-10张旭
摘要:随着社会事业不断迅速发展,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日趋完善,艺术与体育作为两门独立的学科,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相互融合,互相渗透,产生了一门新型交叉的学科,这就是体育艺术。这门新兴的学科不仅愈来愈受到大众的青睐,而且各体育院校也逐渐开设了体育艺术教育专业课程。
关键词: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培养模式;专业培养
1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类专业培养模式构建的意义
据有关调查研究分析,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类专业有着极大的发展前景。目前艺术类专业建设在体育院校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在摸索中渐趋成熟。但在现实的建设过程中,由于诸多方面因素使得其建设过程存在一定的误区,为此本文通过论述,针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开设艺术类专业的办学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建议,不仅将会对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建设的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使其沿着正确轨道和谐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艺术表演方向专业人才的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最终在促进艺术类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创新,提升艺术类专业的整体文化品位及办学水平,为建设多学科、多门类、高层次的体育大学特色专业的实现奠定基础。
2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办学现状
体育艺术表演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在我国体育院校开设的时间较晚,在各方面还处于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对体育艺术类专业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体育艺术表演专业已经成为各高校专业建设的焦点;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高等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化,使得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中的基础调节作用更加突出,这也预示着高等师范院校的发展要与人才市场运行相一致,这使体育教育与艺术教育的结合不仅仅成为理论上的可能,而且成为持续发展的现实。
体育艺术类专业是体育与艺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专业。根据体育艺术类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该专业的学生既要具备体育与艺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这两方面的专业技能。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就业的需求,体育艺术类专业学生应着重培养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实践性人才。
3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类专业培养模式的构建
3.1教学手段上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
目前全国各院校体育艺术专业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体育、艺术结合能力。然而近年来我国的体艺教学任务片面地强调体育技能、理论和艺术修养,把学生当作注入知识的收纳盒。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导致体艺专业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各院校结合体育藝术专业的内容和特点,各院校采取多项措施改革教学方法,采用“走出教室、走上社会”的方式不断丰富课堂教学。体育艺术人才的培养应考虑学生毕业之后工作地点更多的是俱乐部、休闲场所,因此应打开教室之大门,让同学走出校门,走进社会,通过参与各种术科课堂,了解体育、艺术项目,做到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走向社会,直接参与各项体育项目的工作,了解体育艺术的全方位、全过程。
3.2师资队伍结构上采用引进高水平师资与挖掘、培养自身教师潜力相结合
体育艺术的综合性和对体艺教师的高要求使得体艺专业师资短缺成为高校教学中十分突出、棘手的问题,而体育艺术的教师除了具备所有体育、艺术师资的各自共性外,还需具有体育艺术的新特性。体育艺术人才培训面临着教师在队伍年龄和学历分布上的不合理,大多数教师没有经历正规、系统的教学培训,教学中过分偏重语言或侧重体育的现象。为此,各体育院系特别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体育艺术专业走上社会需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专业基本理论,还有具备各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需要具备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各院校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将引进高水平师资与挖掘自身潜力相结合。请进来是指聘请优秀的人才做兼职教师以及引进高水平的体育艺术专业毕业生或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聘请国内外知名的教师和高级艺术外事部门、对外文化交流部门、新闻及出版部门以及体育、竞技、科技和社会各领域担任教师,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跨文化交流经验,或曾在各高校担任专任体艺教师。除了接受教师培训外,还应该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实战训练机会,教师通过实际参与到正式的相关领域,让教师不断自我学习,自身提高。通过学历培训、培育,继续教育,实战训练,建立起一支合格的体育艺术教师队伍。走出去挖掘各院校自身潜力,是提高教师水平的最佳方法之一。
3.3在教育效果评价方式上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教育评价是指通过系统地采集和分析信息,对教育活动满足于预期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以往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体系,即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已不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在教学评价中引入形成性评价,在强调突出结果的基础上,引入对过程的考核评价,将评价的内容由单一的评价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转向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现代教育评价理论认为,评价最重要的不是证明,而是改进;评价不是为了甄别和评定等级,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评价不只是为了给学生一个结果,而是更好地促进和激励学生学习。
3.4在教育课程设置上重点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课程上设置上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各院校按照培养方案都为学生安排一定时间的社会实践。一是定时、定期的实训基地训练。各院校除了自有的基地如国家体育总局援外教练员培训基地,全国各专项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各种青少年培训基地外,还要积极同校外的单位或机构联系,开拓多渠道的实践机会;二是不定期的社会实践及志愿者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们不仅盘活了平时学习中积累的相关知识,展现和锻炼了已经学习到的技能,学会了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批判的思维,增强了自信心和创造力,提前熟悉了未来的工作岗位,为能在毕业后迅速进入角色做好准备。
4结语
高等体育院校开设体育艺术专业可以借鉴体育专业院校所开设的体育艺术专业培养模式,但在社会需求为导向实现专业设置市场化,在整体设计、优化教学、实训、实习等人才培养细节,在贯彻新教育理念,出台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有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韩杜梦姣.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学生知识技能构建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8.
[2]刘欢.全国高等体育类院校舞蹈学(体育舞蹈)专业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17.
[3]刘青,邬红丽,邱建钢,李翔.论艺术类专业在高等体育院校办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43(03):1-7.
[4]江山.我国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02):117-121.
[5]马鸿韬,李敏,吴梦晗.我国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发展的再审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07):91-97.
1. 构建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类专业培养模式
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
项目名称: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人才培养研究
项目编号:2018D068
作者简介:张旭,1981年6月,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大学体育部,讲师,硕士。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