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让爱扬起教育的风帆
2019-09-10邹惠婵
邹惠婵
【摘要】 在繁琐的教育工作中,与学生的沟通其实就是和他们在心灵上的触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我们的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就需要老师付出全身心的关爱。以爱为源,滋润学生、感化学生、守护学生,从而做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转变教育观念、扬起教育的风帆,做到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施爱于细微、施爱于巧妙,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重拾信心,激发斗志,形成正确的个人成长目标。
【关键词】 爱 滋润 教育 扬起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2-189-02
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着的一种心理需求,和谐美满的生活充满着爱的温馨。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求学期间学生在学校与老师的相处时间比学生在家里与父母相处的时间长,很多学生重视师爱有甚于父母的爱。学生一旦感受到温暖的师爱,就会迸发出一种力量,并化为内因,从而较自觉和持久地积极争取向上。教师一旦有了师爱的心,对工作就产生高度的责任感,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尽力去钻研教育艺术,创造教育方法。可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正的师爱,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要排除无原则的溺爱、偏爱。
教育工作者的劳动极富创造性,又富有挑战性。我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作为座右铭。工作中我用施爱于细微、施爱于巧妙,用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田,拔动学生内心深处的琴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以爱育德,先成人、后成才
班中每个孩子都是爸妈的宝贝,都是家里的小太阳。但是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久而久之使孩子变得不懂得关心、尊重别人,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十分严重。在工作实践中,我始终牢记这个信条:“以爱育德,先成人、后成才。”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以爱为主线,精心设计每周的周会课,课前让学生说说本周自己在校内校外发现“爱”的故事或者自己的亲身经历,抒发自己的感受,并对典型的事例进行大力的宣扬并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就使全班同学有明确的思想认识,共同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进,建立一个文明友爱,勤奋向上的班集体。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既是矫正不良道德的熔炉,又是学生实现转化、共同进步的摇篮。
例如2011年我刚接手五(2)班的教学工作,了解到这个班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很少在家。究其原因是莲塘镇是一个建筑之乡,大部分学生家长都是从事建筑行业,他们早出晚归,有的家长甚至长期在外承包工程,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到孩子的身心健康,致使这批“留守儿童”缺少家庭管教,缺乏家庭的温暖。于是就有一部分“留守儿童”常到网吧上网玩游戏,产生无心向学的念头。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举办了“远离网吧,专心学习,孝敬父母”的主题班会、演讲会等活动,倡议全班同学结成“手拉手”的亲密伙伴,家长组成“心连心”的坚实后盾,共同关爱这些“留守儿童”,使学生感受到家庭、班集体的温暖。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这些爱汇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像是紧紧地拧成的一股绳,密不可分。让他们懂得友爱,懂得感恩,懂得奋进,也使班中的“留守儿童”逐渐消除自卑心理,克服了孤僻性格,振作精神,树立起同班集体一起争取进步的自信心。
二、爱生如己,教生如子,待生如友
教育家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我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得出一个经验:爱生如己,教生如子,待生如友,多与学生接触,与学生打成一片,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师生情谊深厚,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利用课余时间,做到“三多”:多了解他们的生活,遇到学生有实际困难给予解决,稳定他们的情绪;多到教室去,多与学生谈心,缩小心理距离;多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玩游戏,吃水果、聊聊天,增进师生友谊。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互相的信任,找到教育转化的突破口,融化学生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
(一)抓住闪光点,作为爱的“切入口”
大部分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都是绷着脸、目光严厉,振振有词地逐一指出他们身上存在的種种缺点,然后要求其一一改正:不能迟到,要按时交作业,要按时做好保洁工作,上课不能睡觉,趴桌子。甚至“威胁”如果犯任何一条将罚站、报告家长等等。个别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更是夹杂着“白痴”、“笨蛋”等有伤学生自尊的话语。这些班主任自以为通过自己的威严可以吓退学生,使他们变得温存驯良。但事实证明,许多学生是口服,心不服,依然“死不悔改”。其实,教师若“施爱”得当,往往能使“朽木”“起死回生”、“萌芽开花”。
2015年我接手二(2)班时,发现赵勇同学是一个特殊的人物,他脾气暴躁,霸气十足,全班同学都怕他,无心学习,上课经常打瞌睡,令好多任课老师十分头疼,而他总以为老师们不喜欢他,干脆就“破罐子乱摔”,行为上表现得自由散漫,吊儿郎当。我知道大概情况之后就对其进行深入了解,发现原来赵勇同学生活在一个畸形的家庭:父母离异,母亲带着妹妹去了香港,父亲是一个吸毒的“瘾君子”,几次进入劳教所,对孩子也没有管教可言,现在他和奶奶相依为命,他的生活环境颇为恶劣艰苦。虽然是这样的情况,但我心里还是有些欣慰:像他这么一个情况,没有误入歧途已经是很不错了。看着这孩子倔强的外表,我内心的母爱不禁被激发,心里暗暗想:无论如何也要拉这孩子一把。经我多方深入了解,发现赵勇有很多闪光的之处,比如:讲义气,勇于担当,孝顺奶奶等等。于是,我经常找他谈心,过问他的生活和学习并多次去他家进行家访。在他奶奶生日时我还买些礼物给他奶奶,和他一起给奶奶过生日,让他体会到家庭温暖。那一晚,我看到他红彤彤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晶莹的泪珠还在他的眼眶里打转。渐渐地他和我亲近了,笑容多了,成绩提高了,和同学融洽了。看到他的进步,同学们还选他做副班长,真正成了我的好助手。看到他的改变,让我懂得:抓住闪光点,作为爱的“切入口”。
(二)施爱于细微之处,施爱于急需之时,施爱于意料之外
学生生病请假到校时问问学生的康复情况,关注这些细节,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在学生想不到的时候给予关爱,往往会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2003年9月我带六(2)班,班中赵玉同学,基础比较好,由于他的身体素质较差,请假治病时间多了,学习跟不上,情绪的连锁反应,更是产生退学的念头。我对赵玉同学进行了耐心的开导,在他身体不舒服时带他去医院看病,给他熬药,鼓励他要坚强。班里的同学知道了他的情况后,都自觉主动帮助他,课间陪伴他玩耍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他落下的功课,我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在开学第6周时,由于他感冒发烧需请假回家,当时联系好家长后我就让他一个人晚上回家了,晚上下自习后我给他打了一个电话,询问他是否平安到家以及他的病情,当他接到电话时很是意外,原本认为像他这样的学生班主任根本会不把他放在眼里,更谈不上关心了。也许就是这次触及到了他心灵中柔软的部分,此后他自身有了很大的改变。在我们的关爱和鼓励下,他渐渐地增强了信心,恢复了斗志。最后以290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中学,再经他三年初中,三年高中的不懈努力考上中山医科大学攻读医学研究生,现在在深圳重点医院工作。实践让我深深的明白到王煊所说的“爱生必须用真情,情真方能育良才”的含义。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三、密切家校联系,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保障。在多年的工作中,我非常注重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
每学年开始,在学生注册时,我即组建家校通讯录:电话记录本、QQ群、微信群、“和教育”等,方便与家长的沟通联系,让家长了解学生校内外的情况,便于对学生进行教育。尤其是对“留守儿童”更是密切与其家长联系,预防他们在心理上自我封闭,游离集体氛围,变成“心理孤儿”。我建立“留守儿童”的日常行为记录手册,每天、每星期、每月坚持做好记录,对他们在校行为进行跟踪,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的异常或不良行为,同时通过谈心等充满温情的教育,了解孩子的内心渴望,并把情况反映给家长,把问题熄灭在萌芽状态。这样通过家校合力,效果显著,确保了孩子健康成长、快乐成长。
在2016年9月,我担任一(3)的数学教学工作。我班的陈伟同学聪明乖巧,成绩也很优秀。但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他上课经常开小差,人在教室心却不知道飞到那里去了,还经常不交作业。经过多次找他谈心与沟通,虽然他表面承诺要好好学习,但是过后仍然没有任何改变,成绩一落千丈。看到他这个样子,我心急如焚。经过了解我知道,原来他是个三峡移民的儿子,这段时间,父母外出深圳工作了,他缺乏父母监管。幼小的他跟随奶奶生活。他奶奶管他很严,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打骂他,使他的自尊心大受伤害,产生了叛逆心理,导致他沉迷游戏,无心向学。发现问题的所在,我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真诚地和家长谈心,协商教育好孩子的方法。经过多次沟通,他深圳的父母终于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态度有所改变,肯与我一起想办法感化孩子。他们经常打电话回家,询问孩子的日常情况,给予孩子温暖的怀抱。他的奶奶也转化了思想观念、改变以往打骂的做法,注重对孩子和风细雨的关心,会常打电话给我了解孩子情况。在学校我起用陳旭为体育委员,对他委以重任,对他多次谈心引导,和科任老师一起辅导他的功课。“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次次推心置腹的交流与辅导,陈伟思想慢慢改变,学习渐入正轨,各科成绩优秀,让人感受到“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喜悦。
鲁迅先生曾说过:“教育植根于爱”。的确,老师要学会用爱去感染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沐浴在师爱的阳光雨露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不言而喻。在孩子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魅力。所以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倾听孩子心底的声音,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在他们需要帮助的关键时刻,及时向他们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重拾信心,激发斗志,形成正确的个人成长目标。“爱是最好的教育”,让我们用永不厌倦的爱滋润学生的心田,扬起教育的风帆吧!
结语
在我教师的生涯中,每一天与学生的接触都产生了点点滴滴的启发与感悟,让我清楚地知道有爱才为教育,用自己的爱心浇灌学生的成长,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
[ 参 考 文 献 ]
[1]熊霞.爱与智慧让教育起航.《教育现代化》,2017(8).
[2]郑玉蓉.谈师爱.《塑造美的心灵》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