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物理练习题校本化设计方法与技巧
2019-09-10刘家安
刘家安
【摘要】 物理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帮助学生掌握灵活的问题解决方法,升华学生对物理知识和物理原理的认识,教师需要精心为学生设计习题,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从而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在习题设置中,如果单纯地以机械训练的方式训练学生,既无法培养学生多样的学习能力,更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乏味枯燥的认识。因此,丰富习题形式并注重多样性教学引导的教学方式才能帮助学生有效提升。本文就高中物理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物理练习题校本化设计方法与技巧展开了论述,为优化高中物理教学提供一定的见解和思考。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高中物理 练习题 校本化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2-134-01
一、挖掘校本化练习题,点燃学生好奇心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应用于生活,物理学科学习的最终目标应当是为社会和实际生活服务。在探索物理规律和物理原理时,也是基于人们为了寻找更加完善的物理规律以服务实际生活而开展的。因此,物理教学应当尊重知识的产生规律,应当从探索知识的过程、从新知的源头出发,为学生建立认知矛盾,让学生在校本化情境、生活化情境资源中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解决问题、探索规律的欲望,从而点燃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自由落体运动的影响因素,帮助学改变已有经验中的一些错误认识,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通过设置如下教学习题的方式展开教学,选用习题如:
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质量的3倍,它们在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
A. 甲比乙先着地
B.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C. 甲、乙同时着地
D.着地时甲的速度比乙的大
此外,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上,通过物理情境问题的创设,颠覆了学生固有的认知,也帮助学生建立了相应的物理观念,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注重课后校本化练习题设置,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校本化习题的设置,不仅让学生体验到物理学习的趣味性,也能切实地让学生体验到物理学习对自己实际生活的帮助,让学生感知物理学习中所获得的物理规律给自己生活带来的便捷性,帮助学生有效应用知识解决校本化、生活化问题。对此,教师在课后习题的设置上,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校本化习题创设的方式训练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训练学生的变式思维,帮助学生灵活应用物理学习的规律,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通过创建如下校本化练习题的方式开展教学。教师选择如下习题:
随着智能手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一些人在驾车时也常常离不开手机。然而开车使用手机是一种分心驾驶的行为,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如图甲所示,一辆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以v0=20m/s的速度勻速行驶,此时车的正前方x0=100m处有一电动三轮车,正以速度匀速行驶,而出租车司机此时(t时刻)正低头看手机,3.5s后才发现危险,司机立刻采取紧急制动措施。若从司机发现危险开始计时,出租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10m/s2。
(1)假若出租车与三轮车不发生碰撞,从司机低头看手机(t时刻)到出租车停止运动的这段时间内,出租车前进的距离;
(2)通过计算判断三轮车是否被撞。
在以上习题设置的基础上,学生在探索新知时,能够有效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运动规律和速度规律有效解决校本化问题,帮助学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提升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注重校本化实验创设,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手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一些简便的实验可以通过校本化练习题的方式考察。例如,在摩擦力实验或者弹力实验中,都可以设置校本化资源,让学生学、练、做相结合,从而优化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实验素养。对此,针对一些难度不高、学生能够自主验证的实验,教师大可以将其交由学生在课后完成,让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训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例如,在《研究摩擦力》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学生大可以根据自己的猜想,自主设计简便的实验验证。一只牙刷或者一个鞋刷在桌面上滑动,学生便可以直观看到其刷毛的方向,继而推断出滑动摩擦力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认识到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这一性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课后实践能力也相应获得提升。
总结
物理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物理练习题校本化设计方法与技巧可以通过挖掘校本化情境问题、注重练习题设计和校本化实验创设,以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课题研究:清远市教育教学研究院2017年度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基于物理教学设计校本化的实践与案例研究》课题编号:17-14 ;清远市教育教学研究院2018年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物理练习题适切性的研究》课题编号:1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