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如何进行深度融合
2019-09-10徐远根
徐远根
摘 要:信息技术在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不少学校也同样引入该技术,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学习的自主性,以及开拓学生物理思维、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如何将信息技术真正融入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可能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本文即通过分析现今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着重探讨如何将该项技术和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以期指导实际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 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6-0093-01
1.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融合中的问题
虽然信息技术对教学有利,但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课件内容制作、教学互动及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
(1)课件未能重视基础知识
不少物理教师在教学时会运用微课的手段来辅助教学,应该说,微课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声、光的刺激,让学生们被微课内容所吸引,能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高效的吸收课件中所传递的知识。但这种方式也会存在一定弊端,如教师过于依赖这一手段,未能结合实际教学计划认真制作课件,而是直接搬用网上的现成课件,就难以起到对实际教学的辅助作用,甚至出现微课内容和教学中涉及的基础知识相分离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学生难以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公式和概念,无法系统的学习、理解知识,导致教学思路不明,影响到知识的吸收效率。
(2)缺乏有效的教学互动
传统的课堂,习惯于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也能就自己不清楚的地方随时向老师提问,通过这种互动交流加强和老师、同学之间的沟通。所以,传统课堂虽然有许多弊端,但在师生的课堂互动上,会占有一定优势。然而,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微课教学,虽然比传统授课的口述和板书更为生动形象、发人深省,但一些老师使用的不恰当,使得一堂课中大部分时间在播放微课,哪怕微课内容再吸引人,但对于学生来说仅仅相当于看了一节课的电影,甚至抓不住学习主题,由于缺乏有效的交流和互动,不能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作出详细讲解或者答疑解惑,长此以往,反而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厌倦。
(3)教学内容不能重点突出
一些教师在应用微课时,未能注意到微课本身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忽略了课堂讲解的部分,而是一味的追求微课课件的趣味性,过于注重微课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甚至有喧宾夺主的情况发生。教师忽略了本身备课的重要性,而是直接用微课来代替本应该作出的讲解部分,以至于学生们在观看课件时,并不清楚播放微课的目的,仅仅注意到课件中有趣、吸引人的部分,却忽视了本应掌握的重难点内容,导致微课教学达不到预期目的。
2.利于两者深度融合的策略探讨
教学情境、物理实验和建模,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均占用重要地位,因此,笔者认为,若微课能从这三方面着手实现深度融合,对于物理教学来说,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和教學情境融合
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帮助学生们尽快进入学习角色,通过自己平时熟悉的事物特点来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更有助于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而信息技术能通过声音、动画等元素和教学知识相结合,创造丰富的情境,让抽象知识形象化。如,在教授《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老师可以在课件设计中纳入汽车行驶的视频,包括汽车起步、加速、匀速行驶、减速及刹车的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速度变化并描述,再由老师画龙点睛般引入这一理论知识,引发学生思考及对这一知识的兴趣,促进微课和教学内容相互衔接,同时,视频中的形象过程也会让抽象知识更易被理解。
(2)和实验教学融合
不少物理理论知识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需要通过实验来让学生们观察并进行对知识的验证,通过信息技术的演示,可以让学生们对实验观察得更仔细,对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掌握的更清晰,从而有助于自己动手完成实验。如,《惯性演示》实验教学时,老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模拟汽车、自行车等急刹车后的情景,让学生们直观的看到惯性现象;《游标卡尺》实验教学时,也可以通过微课视频,让大家对数据观察得更清晰,从而能够精确读数。
(3)和物理建模融合
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经常要通过建模来解决,而用信息技术对于建模有较大的优势,更便于学生观察整个建模过程和结果。如,研究跳水运动员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打网球时网球的运动等物体运动问题,可以分别转换成质点的竖直上抛运动和平抛运动模型,在微课中能让学生们直接看到这些模型的运行方式,并让模型更细化,乃至可以分段对运动模型进行处理,更利于对物体运动过程的分析。当然,运用信息技术建模,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需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才能更好的建模。
总之,物理教师们需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并将其和教学情境、实验、建模等深度融合,才能切实提高授课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海燕.物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关键环节[J].物理教学探讨,2014(07):1-2
[2]何克抗.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课程·教材·教法,2014(02):59-60
[3]陈军.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探索—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2)为例[J].物理教学,2015(09):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