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后进生的教育

2019-09-10侯洪运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6期
关键词:热爱社会转化

侯洪运

摘要: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自身问题、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忽视和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身为教育工作者,帮助他们是我们的责任。

关键词:社会 家庭 学校 教育 热爱 转化

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通过学习有关教育法规和教师道德规范,应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应试教育的现状下,更要坚持素质教育,尤其要重视对后进生的教育。这里所说的后进生,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学习能力较差、成绩低下、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有哪些?有没有可以落地实施的教育方案呢?笔者从事教育工作四十多年,对此有如下几点心得,供大家参考。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1.农村教育底子薄弱。相对于城镇,农村教育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不足,信息接收、传达稍微滞后,后进生比例较高。因为师资力量薄弱,所以老师在一班学生中,更容易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老师的聚焦点在他们身上,教学进度不自觉加快,从而使一部分学生“吃个饱”,一部分学生“消化不良”。学生若是落后于大部队,就会对学习产生畏难、苦恼和厌倦心理,从而丧失学习信心,步入后进生的行列。

2.社会不利因素影响。我们常说,社会是一所大学,包罗万象。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更加多元化,各种思潮百花齐放。尤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如果没有过滤,学生又缺乏足够的思辨能力,就可能渐入歧途、迷失自我。

3.学校教育教学不力。学校不仅要传播知识,更应该培养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国家培养“四有”人才。教学让孩子获得知识,教育让孩子健康成长。教育的重任落在学校肩上,学校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摇篮。学校内部没有做好校风建设和教育工作,孩子就更容易成为后进生,沦为不良少年。

4.家庭教育不当或缺失。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一半时间在学校,另一半时间在家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至关重要。宠溺孩子使孩子骄纵,孩子犯错却又护着,没有适当的教育引导,很可能使其形成自私自利、蛮横无理的性格,长大后成为妈宝男、啃老族。另外,有些学生家长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使大量儿童留守家中,自然缺失了家庭教育。

5.学生本身主观因素。人类的求知欲在孩童时期最为强烈,对新鲜事物总想尝试,但是非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尝试难免犯错,家长和老师处理不当,就推着他们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建立了“友谊”。青春期的男女学生,处于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的阶段,开始有了对异性的朦胧追求。学生早恋,是我们无法回避的话题。之前有媒体报道“河南某中学禁止男女生同行、以防早恋”,该学校这种做法是否可取?笔者不敢苟同,恐怕效果也不会好。我们的教育引导如果不当,只会适得其反;孩子再受其他不良因素的“污染”,误入歧途,就不仅是变成后进生这么简单了。

可见,后进生的形成,不仅有孩子的主观原因,更是社会、学校、家庭客观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现在,我们知道了问题症结,就好对症下药了。

二、转化后进生的方法

1.提高成绩,树立信心。后进生多从成绩掉队开始逐渐边缘化,所以提高學习成绩是关键。一方面,学校应努力创造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另一方面,教师要针对成绩差的学生,分析原因,因材施教。在教学活动中,笔者的做法是异步备课、作业及辅导,具体做法如下。

针对中等生备课,并做到促优带差。中速推进、兼顾两头,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问题设计做到难易适中,并讲究提问方式,注意照顾各种类型的学生,努力活跃课堂气氛。课堂结束,设计异步作业。在作业布置及练习上不“一刀切”:基本内容要求全体学生完成,并设计不同层次的选做题。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对学生的课外辅导因人而异:对中等生深入引导;对优等生注重开发他的潜能,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差等生建立分阶段学习计划,及时表扬,让他们不断尝试进步的喜悦,逐渐走出自卑的阴影。

2.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是《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对中小学教师的明确要求。鲁迅也说:教育植根于爱。特别是对那些几近绝望的后进生,教师的爱心、信任和鼓励定能让他们加倍感动,使他们愿意自视自己的错误,愿意尝试改变。好的意愿带动好的开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当我们找到某个后进生落后的原因后,付出自己的诚挚爱心和饱满热情,生活上关怀他们,学习上帮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付出,他们就会产生不好好学习对不起老师的想法。这时再引导他们尝试做出改变,循序渐进地完成转化。

2016年我带的班级有一个学生,人很聪明,成绩却很差。他常在课堂恶作剧引起哄堂大笑,与老师唱反调,气得女老师能掉眼泪,还带动身边孩子一起捣乱,老师们都对这个“混世魔王”感到头疼。怎么解决呢?我先了解情况,知道他家境不好,父亲常年打工在外,母亲务农,还要照顾老人,根本无暇关注孩子的成长。闯了祸,打骂是家常便饭,但好了伤疤忘了疼,久而久之,大人小孩都习以为常。他在家里找不到归属感,开始和一些大龄的孩子旷课、泡网吧,整天游手好闲。我知道这样下去危害日深,后面更难归正,于是家访的时候就孩子的表现、对他将来的担忧与他母亲长谈了一次。平时母亲只知道孩子调皮捣蛋,没想到这么胡闹,更没意识到以后的发展,一时间长吁短叹。后来母亲把孩子喊过来,我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教导了他。也许是体会到父母的艰辛、懊悔自己的胡闹,觉得对不住妈妈,他流下了眼泪。傍晚从他家里出来,我知道这次家访成功了,这有可能成为他重要的人生转折点。回到学校,我和其他各科老师沟通,一起设计了补习的课程,关注他在课堂上的表现,对他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在生活上,我也特别照顾他,农忙时节的中午会喊他到我家里吃饭。一天天的变化积累下来,他母亲都觉得他似乎变了一个人。付出总有回报,他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毕业时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我们县城较好的初中。

3.严爱结合。教育孩子、培养学生,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同等重要。和后进生的“博弈”中,当他们气得你发抖的时候,我们不妨尝试冷静五分钟,思考一下:假设现在对这个孩子不管不顾,他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作为教师,我们职责何在?老师,是不应该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在后续的沟通中,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火候,并切忌讽刺挖苦或间接借父母的手出气。“后进生”闯了祸,批评教育是必须做的,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错要自己承担,但万万不可抓住不放。这正是教育引导、创造条件使之转化的时机。所以,“爱”不是一味地迁就放任,“严”也不是超过学生承受力的高压和训斥。“后进生”的微小进步,正是我们心血浇灌的结晶。

4.分化瓦解“后进生组织”。“后进生”大多三五成群、拉帮结派,在班里打架斗殴,不服从班级管理,他们甚至通过公开与老师对抗来获得某种成就感。他们的通病是讲“哥们义气”,虚荣心强,瞎话多。这在心理上叫“自我蒙骗”。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在掌握了因“哥们义气”而掩盖的错误事实后,对他们搞“分化瓦解”的工作。然后,指出“哥们义气”、互相包庇错误、渗透消极情绪造成的严重后果,引导他们在新的共同理想的基础上建立友谊。通过讲道理,不讲情面,争取家长、班级、老师的多方配合,对症施治,然后再加以“调养”。

5.注重言傳身教。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言传身教对他们影响很大。并且在一定意义上,身教的作用大于言传。我们常讲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听了老师的话,不如看到老师用自己的行动去验证这些道理。这样,学生才会真正信服,跟着去做,逐渐抛弃自己不好的毛病,慢慢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这就是言传身教的作用。

后进生的自控力不强,不是一时一次的指导就能使他们转变过来的,坏的毛病总容易再犯,良好的习惯却很难形成。因此,教师不能操之过急,要密切关注,持之以恒地陪伴他们。

事实证明,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求教师要有责任心、耐心和爱心。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收到较理想的效果。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育工作普通而平凡,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参与了孩子成长早期的重要阶段,意义非凡,责任重大。百年前,梁启超先生著慷慨激昂的《少年中国说》,寄托了对少年中国的热切期望。其中说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是啊,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为祖国输送人才,优秀人才是中国持续发展的动力。

猜你喜欢

热爱社会转化
正确塑造自己当教师的角色
用心为每个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