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作学习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陆春健
陆春健
【摘要】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要依据核心素养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习作意识,积极利用单元角度展开习作教学,利用好各个单元的文章主题以及特点,通过精读课文以及写作迁移、读写结合等学习实践方法,让学生将所学的内容应用到写作中逐步培养读写能力和提升整体赏析素养。合作学习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旨在丰富习惯教学活动,深化学生习作课堂体验,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与交流中,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彰显出自己的内心精神世界,合作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展开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促进学生在习作教学掌握写作技巧以及提升鉴赏素养。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
1、合作学习法的概述及应用现状
合作学习法是一種以基本合作组织形式为主,通过科学分组实现资源的最大化配置,这种学习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交流,通过小组交流与沟通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促进达到学习的目的。合作学习与其他学习方法一样都是以学生学习为主,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分组方法,并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从学生表现以及学习任务灵活地采用最为合适的分组方法,教师在应用合作学习法时一切要以教学实际情况为主,灵活地选择小组划分方法,采用科学分组提高习作教学的质量。合作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技巧,在课堂学习中让学生学会尊重,并且明确习作教学目标,在小组合作中共同面对问题,并在交流中共享观念,着重在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并且学习习作题材、学会共同制定写作框架,并且相互评价写作结果。整个合作学习过程涉及到较多的环节,合作学习是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在实施中让学生之间互动,教师必须要把握好教学环节与学生共同实现教学,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2、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现状
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不明白习作的含义,很多高年级的小学生在写作中出现了下不了笔不知道写什么的情况,对于写作缺乏全面的认识。学生没有将写作作为是一种表达方式,看成是文字堆砌,写作课堂中教师也是注重让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忽略了学生写作的目的,枯燥的习作课堂氛围以及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写作。教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集中在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和组织文章结构上,但是却忽略了写作中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其情感和,若是只有文字没有情感,则写出来的内容也不过是一些文字而已,这样的习作教学达不到原本的目的。二是学生习作缺乏互动,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与人交流以及日常积累素材,才能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但是习作课堂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无法将所思所想表达在文章中,教师要以平常心对待学生,才能让学生参与到写作中,才能解决以往的背诵作文模版的写作问题。
3、合作学习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是指的高年级小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表述自己的生活以及精神世界,这种学做训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以及创造性,习作的概念是写作练笔,通过写作呈现自己所见以及所闻、所思与所想,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习作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明确制定教学任务,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完成由易到难的教学。合作学习应用到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旨在改善学生阅读面狭窄的情况,丰富学生的阅历和拓展学生思维,展开语言组织和表达的识字断句训练,从而提升学生语文能力。教师要借助各种社会调查的小组活动、演讲经验或者是编排刊物等,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积累知识与经验,还可以选择一些优美的佳作,例如在“家乡习俗”的习作教学中,除却课本上的《北京的春节》《藏戏》以外,教师还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一些地区的习俗,对一些节日的特点、来源等进行地调查,并且可以将一些描写节日的优美文章推送给学生,结合实际调查结果进行讨论和点评,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活跃学生的思维,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节日先用语言描述出来,为之后的写作奠定好基础。然后,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再学生分组后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节日或者是一个习俗进行描写,整个各个小组的素材对不同的习俗进行介绍,学生在集体讨论中积累素材,推出一系列的习俗写作题材,例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京戏等,充分地调动学生写作兴趣,促使学生在交流中吩咐词语运用,保证下笔有内容可写,并将情感流露在写作的字里行间中。
结束语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其课堂发言积极性有限,习作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支持,在合作中学习习作技能,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交流以及学会合作,学生们在合作中能获取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自我展现、自我表达能力等,只有这样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恒良.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 学周刊,2018(30):126-127.
[2]刘小丽. 小学语文高年级单元教学之“精加略”尝试——以《最后一头战象》+《金色的脚印》两课为例[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06):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