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我的眼里没有学困生

2019-09-10陈周英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6期
关键词:捕捉表扬改变

陈周英

摘 要:“天生我才必有用”,“因材施教”,但在现实的教育社会里能做到的谈何容易?最令每一位教师头痛的还是学困生。我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积累,找到了转化学困生的有效途径。学生自己本身的学力差距;学生自己本身的价值感缺失;教师课堂教学的失当。在课堂上多关注学生,不要和优生比较,增强自信心。“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希望广大教师多些关注学困生,让他们的人生有亮丽的色彩。

关键词: 学困生  困之源  改变  关注  表扬  捕捉

在现在这个“分分计较”的教育现实里,最令一个教师徒叹奈何的是学困生了。大多数的教师都搜索过“如何转化学困生”,或搜索过“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但一旦自己采用这些方法却遇到了“南橘北枳”的困惑──这些转化学困生的方法真的是他们真实经验的分享吗?还是他们只是为了写论文而造出来的?还有些名师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更是令教师们挫败感指数高升──原来不是学生笨是自己笨。

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每一个教师职业终生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我的眼里从来没有“学困生”,并不是我洒脱得不要分数,不要成绩。或者说我的教学能力强到把每个学生都教到满分。只是我理解学生的“困之源”在哪?更体谅学困生的不易,视学困生为更需要帮助的学生,我从来没有放弃过他们。

要转化学困生,从来就没有“包治百病”的方法,一定要靠教师自己去探索,这个探索之旅一点都不比沙漠之旅轻松。学困生的“困之源”在哪呢?

源于学生自己本身的学力差距。这个是大家都公认的常识,每个人的学力高低是不同的,有的学生一看就会,有的学生一教就会,有的学生教而不会……。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也是不同的,有的学生需要讨论交流才学会,有的学生需要独立思考才学会,有的学生需要经历错误才学会……而现行的大班额集体教学,教师不太可能实行因人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个性化需求。

源于学生自己本身的价值感缺失。在班里,学困生都表现得没有自信,没有灵气,不敢开口回答,不敢表现自己。甚至沉默怕人,唯唯诺诺。捣蛋调皮,惹事生非的也有,但也只不过是以此为手段来填补自己不为人重视的缺失,也是没有价值感的体现。他们觉得自己于集体于老师是没有价值的。因为他们上课听不懂老师教的内容,因为他们作业不会做,因为他们考试分数低拖了全班的后腿,因为同学嘲笑过他们,因为老师没有关注过他们……

源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失当。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于这句话,越是有经验的老师,越是优秀的老师就越认同。是的,无论你多优秀,无论你备课多精心,教学设计案多完美。课后你一定会发现有遗憾,有教学的失当之处,还有改进的空间。而有些课堂教学的失当是受教师的专业能力之限,自己会发现不了的,从而造成成绩的不佳,学困生由此而产生!台湾非常有名的教师李玉贵在与上海的老师进行教学交流时说:“教学目标不是用嘴巴完成的,但许多教师只接受嘴巴快的学生。表达能力不好或不好于表达的学生往往得不到教师的关注与肯定。”这是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失当之处,甚至说是所有教师的失当也不为过!还是借一位名师之言来说明大家都存在的教学失当。日本教育家佐藤学问老师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第一目标是什么?”老师的回答观点不一,都有一定的正确性,但他认为都不对。后来他自己回答了:“课堂第一目标应该是敏感捕捉学生释放不会的信号。”如果所有学生不会的信号,老师都没有捕捉到,那就失去了最佳的教育机会,课堂亦失去最大化的价值,学困生由此而产生!

源于现行的评价制度。现行对学生好差的评价最主要的标准就是分数,从数学统计学上来说,只要出现一列数,就必然会把数分成三类:高于平均数的数,平均数,低于平均数的数。于是优等生,中层生,学困生由此而产生。这也没什么不好,甚至是最公平的了。不要相信什么“高考要加入素质考核”,“高分低能”,“人才的标准品德比能力重要”……之类的话。这会更加加重了教育的不公平,招生的不公平。

知道学困生的成因我们才能有針对性地帮助他们。

针对第一点“困之源”,老师要改变自己的成绩观,学生观。既然每个学生的学力有高有低,那么每个学生的成绩必然有好有差,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能力的,每个学生都要求上进的,每个学生与自己比都会有进步的,学困生更需要帮助的;学生不是我们教师争分数的工人,不是我们教师争名誉的筹码;当然这不是说成绩不重要,成绩当然重要,但不是唯一重要的。比成绩重要的是学生的思想、品格、能力……的成长。就尤如钱是重要的,但眼里只有钱的话,就会失去所有的人生意义与乐趣。我们有这样的学生观,才能在看不到学困生进步时心平气和,宽容豁达。学生观改了,态度就改变了,态度改变了,师生关系就改变了,师生关系改变了学困生就想学了,学困生想学了就有进步了。(与自己比,原来只能考20分的,考了25分就是进步。甚至可能还是20分,但他比以前好学了,思想表现好了也是一种进步。不必与学优生比,与学优生比,他们永远都是输,这是不正确的比较。)

针对第二点“困之源”,老师首先要纠正自己和学生不正确的比较观,减轻学困生的压力。告诉学生,不必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比,只与自己比,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若非要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比,就比努力的程度,好学的精神。拿自己的优点与他们的缺点比,明白每个人都有优点有缺点,每个人都要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其次对学困生要做到“四优先”,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优先关注──在课堂上优先关注学困生的听课状态、思维状态、掌握程度……。在课后优先关注学困生的思想表现、心理状态,主动地他们打招呼。优先表扬──拿着放大镜看学困生的优点,优先表扬、鼓励他们。优先提问──只要预期学困生能回答出来的问题,都要优先让他们回答。如果回答不上来,就降低难度再问,让他们回答出来为止,让他们有成功感。优先帮助──课堂上学困生遇到的学习困难是最多的,也是最需要帮助的。老师一定要及时关注到并给予最及时的帮助。

针对第三点“困之源”,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就要把关注点放在学生的需要帮助上,学生的思维状态上,学生的听课状态上。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处理教材上,如何讲授上。教师课堂上把知识讲授得如何的流畅,如何的深入浅出,都只是一个的精彩而已。一个“目中无人”的教师无论如何都达不到优秀程度。像佐藤学说的一样,要敏感捕捉课堂上学生发出的不会的信号,并给予最及时的帮助及调整,不要自我陶醉于学生会的信号。学生不会的信号受到漠视,学困生会大量出现。像李玉贵说的一样,学生对于知识掌握,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不要只听嘴巴快的学生的声音,更要“听”没有说的学生的声音(观察学生的眼神、反应、表情、神态、练习效果、作业效果)。

针对第四点“困之源”,我们教师没有解决办法,那是教育专家学者顶层设计的事了。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作为一种教育结果的角度来说,我不同意这个观点。作为一种教育理想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是需要这种乐观激情的精神。作为个体化教育的角度来说,我是绝对认同。经过教师的教育,无论多差的学困生都会比之前有进步的,成为最好的自己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坚信:没有学困生,只有更需要帮助的学生!

参考文献:

1.《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说开去》学术期刊《时代教育》2015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捕捉表扬改变
如何评价一堂体育课
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的注意力需要“多彩”的途径
浅谈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关怀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错误也是一种课程资源
实现“四个”改变 提高阅读质量
品德教师应善于捕捉意外促成精彩
奥迪品牌峰会见证“改变”发生
浅谈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