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肠毒血症防治
2019-09-10石永军
摘要:羊肠毒血症又被称为软肾病或类快役,它是由D型魏氏梭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该文主要结合一个养殖场的实际发病情况,分析了羊肠毒血症的诊断和防治关键技术,对进一步提高该种疾病防控质量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羊肠毒血症;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6.086
0 引言
羊肠毒血症是一种严重威胁羊健康生长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我国将其划归为3类动物疫病。该种疾病的致病菌是魏氏梭菌。该种致病菌在厌氧条件下生长,可以形成芽孢和荚膜。魏氏梭菌本身在自然条件下抵抗能力较差,但是其产生的芽孢抵抗能力,能产生大量外毒素。临床上羊肠毒血症可以危害绵羊和山羊,其中对绵羊造成的危害较严重,养殖场的患病羊和带菌羊是主要的传染源,发病主要以2~12月龄的哺乳羔羊和健壮绵羊为主。由于魏氏梭菌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发病急、发病过程短、致死率高,一旦发生常来不及防治就会死亡。
1 发病经过
2018年5月13日,某养殖场养殖的山羊出现了发病情况,共养殖山羊76头,其中成年羊43头,羔羊33头。养殖场主要以羔羊和青年羊发病为主。有个别患病羊处于发病急性期,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突然倒地死亡。急性期的患病羊症状明显,表现为全身肌肉震颤、磨牙、口鼻流出泡沫状内容物,不能正常行走,并在较短时间内倒地死亡。死亡后尸体迅速腐败膨胀。调查后得知,该养殖场采用放牧养殖模式,但整个放牧地点地势低洼,潮湿不堪,同时养殖场也没有对羊群进行妥善的疫苗免疫接种。养殖场的整体卫生环境较差,饲养密度较大,羊群接触频繁,很容易加速病情的传播蔓延。
2 流行特点
羊肠毒血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放牧地区初夏和秋季最容易发生。舍饲养殖主要在夏季多发,散发流行或地方流行。新疫区疫病流行速度较快,致死率较高。羊群采食了被D型产气夹膜梭菌污染的饲料和饮用水后,芽孢就会进入胃肠道内,通常芽孢不会表现出致病性,但是在特殊的应激条件下会引起芽孢大量繁殖,如饲料突然发生变化,温度突然发生变化。特别是从吃干草改变为采食大量谷物类、青嫩多汁富含蛋白质的牧草后,会使羊群的抵抗能力和消化功能出现紊乱,此时魏氏梭菌就会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大量外毒素,毒素进入血液后会引发全身毒血症症状,最后引发休克死亡,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
3 临床症状
患病羊感染魏氏梭菌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神经障碍。个别最急性型的患病羊不会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突然倒地死亡。根据整个羊群的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型和亚急性型。急性型主要表现出突然发病伴随明显的神经症状,患病羊不能正常行走,行走时左右摇摆,随后倒地不起,四肢滑动,全身肌肉震颤,眼球震颤,磨牙,从鼻腔和口腔当中流出大量泡沫状的内容物,随后患病羊的头颈肌肉强直抽搐,或者转向一侧,通常在出现典型临床症状6h内就会引发死亡,具有发病急、发病过程短的特征[1]。亚急性型主要表现为患病羊在羊群中来回走动,烦躁不安,磨牙,喜欢采食泥土,出现异食癖,不停的空嚼。随后患病羊会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不能正常行走,身體侧卧,昏睡不醒,头颈向后仰,出现角弓反张。大多数患病羊还会出现严重的肠炎症状,在临死前排出黄色或者黑色的水样稀便,粪便中携带有大量肠粘膜和血液,此时全身临床症状最明显,口吐白沫,磨牙严重,角弓反张,通常在出现上述症状4h内死亡。
4 病理学变化
将刚死亡的羊立即解剖可以发现尸体迅速腐败。患病羊的皱胃中蓄积大量未消化的饲料,周围和小肠粘膜普遍充血出血,外观呈紫红色。在十二指肠和回肠中携带大量气泡和出血的内容物,俗称血灌肠。肾脏肿大明显,质地柔软,轻轻一碰就会稀烂如泥,呈现典型的软肾症状。全身淋巴结特别是小肠淋巴结肿大出血严重,切面呈现黑褐色[2]。病死羊解剖后,还可以发现腹腔和胸腔中蓄积大量血液性的内容物,积液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迅速凝固。心内膜和心外膜血管破裂,肝脏淤血水肿明显,切面外翻,质地变脆,外观呈紫红色。
5 实验室诊断
采集上述病死羊回肠内容物50mL,用生理盐水稀释3倍后放置在离心机中,离心处理5min,取上层清液,用过滤装置过滤到液体透明后,接种到小白鼠体内,接种1h小白鼠死亡,说明肠道内容物中存在毒素[3]。采集上述病死羊的病变脏器组织常规方法进行染色镜检,可以看到粗大革兰氏阳性染色的杆菌存在,单个或成对排列。将采集到的病料粉碎后,划线接种到牛血液琼脂平板上,放置在恒温培养箱内,厌氧条件培养24h,温度控制为37℃,在血液琼脂平板上生长出了圆形湿润光滑,边缘不整齐,存在条纹的菌落,菌落周围存在溶血环,挑取分离得到的致病菌,镜检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结合上述诊断结果可以判定致病原为魏氏梭菌。
6 防治
在治疗前应该做好患病羊的分群工作,将濒临死亡没有治疗价值的羊立即扑杀,无害化处理,对于发病较为缓和的患病羊选择使用10%的安钠咖注射液、5%的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后静脉注射,同时肌肉注射磺胺嘧啶钠,使用量为0.1mL/kg体重,2次/d,连续使用3d为1个疗程。针对魏氏梭菌繁殖产生的外毒素可以灌服10%的生石灰水,大羊每只灌服200mL,小羊每只灌服80mL,1次/d,连续使用1~2次。由于魏氏梭菌造成的危害较严重,首次用药应该加倍,第2天恢复到正常使用量,采用上述方法治疗5d,养殖场有2/3的羊治疗无效死亡,剩余患病羊恢复健康。由于羊肠毒血症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常规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因此一定要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尤其是在春夏之交和秋季该种疾病发病高峰期更应该采取必要措施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春夏之交应该避免抢青,秋季避免向羊群投喂结籽的草料或多汁的饲料。对于放牧养殖的羊应该做到晚出早归,保证放牧地点,地势干燥,地势较高。禁止在发生过疫区的地方放牧。同时还应该做好整个养殖环境的卫生清理工作,对于运动场和羊舍可以使用含氯的消毒剂进行喷洒消毒,墙壁可以使用10%的生石灰乳喷洒消毒。做好免疫接种工作是预防该种疾病传播流行的最有效措施。
7 结束语
羊肠毒血症是一种发病突然,死亡快,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传染性疾病,在养殖中,应该做好饲养管理工作,每年定期对羊群进行疫苗免疫接种,保证饲料科学搭配,禁止在发生过该种疾病的地点放牧,定期清理羊舍,保证圈舍清洁卫生,严格卫生消毒。对于养殖场的病死羊应该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禁止上市销售,应该对所有运输工具进行彻底的卫生消毒。
参考文献
[1]袁占齐.如何预防及治疗羊肠毒血症[J].农家参谋,2019(14):145.
[2]冯晓敏.简述羊肠毒血症症状与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9(1):79.
[3]马文兰.羊肠毒血症的症状及防治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9(1):89.
作者简介:石永军(1981-),男,内蒙古达拉特旗人,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绵山羊传染病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