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鸭巴氏杆菌病流行、诊断及防治

2019-09-10姚清明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流行诊治

摘要:鸭巴氏杆菌病又被称为禽出血性败血症,它是由致病性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传播感染引发的一种细菌性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传播流行严重威胁鸭的健康生长,造成严重的死亡现象,具有发病突然、发病严重的特征。养殖场出现发病情况后,会在较短时间内向整个鸭群传播蔓延。

关键词:鸭巴氏杆菌病;流行;诊治

中图分类号:S858.3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6.085

0 引言

鸭巴氏杆菌病是鸭养殖中极易出现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临床上常呈现败血症经过。该种疾病的传播流行不受季节影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具有发病速度快、死亡率高的特点,常会引发鸭大批量死亡。巴氏杆菌属于典型的条件致病菌,当鸭身体抵抗能力较强时,通常不会表现出严重的临床症状。只有当养殖环境恶化,饲料营养价值偏差,卫生条件不佳,导致鸭身体抵抗能力下降时,会使致病菌进一步传播蔓延,产生致病性。

1 发病经过

2018年8月,某养殖户养殖的21日龄的雏鸭出现突然发病情况,该养殖场共养殖雏鸭4000只,在新修建的养殖场养殖,周围存在水塘,供鸭游泳。鸭群中先后出现精神状态萎靡不振,腹泻排出黄绿色粥样稀便的患病鸭,个别最急性型的患病鸭没有出现任何临床症状,突然倒地死亡,随后病情迅速向整个鸭群传播蔓延,患病鸭在鸭群中不断甩头,不能正常行走,还会出现跛行的症状。出现该种情况后,养殖户选择使用几种常见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养殖户仅免疫几种常见的重特大传染性疾病,整个免疫程序不合理,疫苗免疫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另外,通过进一步检查发现养殖场的卫生环境普遍较差,饲养密度较大,养殖区域内存在粪便堆积现象,没有及时清理,很容易加重多种致病原的传播蔓延。

2 流行特点

鸭巴氏杆菌病主要发生于2~7周龄的雏鸭,其中对2~3周龄的雏鸭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致死率最高,5周龄以下的雏鸭出现临床症状1~2d后出现死亡现象,个体较大的鸭存活时间较长。随着鸭年龄的升高,该种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成年鸭感染该种疾病后呈现隐性经过或慢性经过,成为养殖场的主要传染源。巴氏杆菌可经过多种渠道传播蔓延,通过污染饲料、饮用水、飞沫尘土等途径经呼吸道、消化道、损伤的皮肤粘膜传播。近年鸭巴氏杆菌病的传播流行,呈现全新的特点,常发生在每年的阴雨潮湿的夏秋季节。应激刺激是导致该种疾病传播流行的一个主要诱因,养殖场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5%~80%和5%~75%。

3 临床症状

急性病例表现为嗜睡、缩颈、不愿意走动、瘫痪、共济失调,从鼻孔中分泌出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排出绿色的粥样稀便。濒临死亡时,会出现神经症状,全身肌肉痉挛震颤。慢性型主要表现精神状态变差,采食欲望下降,头颈歪斜,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最急性型的患病鸭,常不会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突然倒地死亡。养殖场主要以急性型发病为主,在发病1~3d后,患病鸭的关节出现肿胀,疼痛难忍,不能正常行走,恶心,有的患病鸭脚掌肿大似核桃,将肿大的脚掌横切后从中流出脓性和干酪样的坏死物[1]。幼龄鸭常呈现多发性关节炎,表现为一侧或两侧的跗关节、腕关节、间关节肿大,发热疼痛,不能正常站立。慢性型患病鸭表现为食欲体温正常,身体逐渐消瘦,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精神倦怠,从眼角和鼻腔中流出分泌物并出现轻度的咳嗽症状,腹泻,部分患病鸭共济失调。

4 病理学变化

将病死鸭解剖后,最典型的变化是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肝脏脾脏肿大明显。急性病理可出现严重的心包炎,将心包打开后,内部蓄积大量积液,心包和纤维素性渗出物粘连在一起[2]。肝脏显著肿大,并存在肝周炎,肝坏死,气囊显著浑浊增厚,有些病例能看到脑部充血脑膜炎,少数日龄较大的患病鸭还会出现输卵管炎,输卵管膨大坏死内部存在大量干酪样的坏死物质。

5 实验室诊断

结合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可对病情做出初步诊断,怀疑是鸭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但要确诊,还需要进一步进行严格的实验室诊断。采集病死鸭的病变脏器组织进行染色镜检,发现革兰氏阴性雄染色的短小杆菌。将病料粉碎之后,划线接种到血液琼脂平板上,放置在生化培养箱内,温度控制37℃,持续培养48h,在培养基表面生长出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圆形、露珠状、灰白色的致病菌菌落,菌落周围不存在溶血环,小心挑取分离得到的致病菌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染色的卵圆形的短棒杆菌[3]。将分离得到的致病原进行药敏试验发现对强力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高敏。

6 治疗

多杀性巴氏杆菌很容易产生耐药性,在临床治疗中,一定要结合药敏试验,选择2种以上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患病鸭选择使用硫酸庆大霉素,使用剂量为2mg/kg体重,与适量的柴胡注射液稀释后,肌肉注射每天2次,早晚各使用1次,连续使用3d。同时在整个鸭群的饮用水中添加98%的强力霉素可溶性粉剂、维生素C、葡萄糖,添加量为0.1g/L饮用水、1g、3g,让鸭自由饮水,连续饮水1周。采用上述手段治疗5d后养殖场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除个别患病鸭治疗无效死亡外,其余恢复健康。

7 预防

通过对养殖场的发病原因进行进一步分析,主要由于长时间的高温导致鸭群产生应激反应,再加上卫生消毒不彻底,免疫不到位,导致鸭群身体抵抗能力下降,加速巴氏杆菌病的传播流行,在今后养殖中,一定要加强饲养管理,重点做好养殖场的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疫病的防范工作,为鸭群营造一个健康舒适整洁的环境,减少应激刺激。控制该种疾病应该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防范该种疾病最有效的措施是免疫接种禽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或活疫苗。在治疗中应选择高敏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保证应有的治疗效果。此外,由于巴氏杆菌病可导致各个家禽发病,在养殖中,应指导養殖户在发展规模化家禽养殖中,鸭、鸡、鹅等禽类应该单独养殖,不能混淆养殖,并保证不同日龄的鸭群分离养殖,做到全进全出。密切观察鸭的采食情况、饮水情况、排泄情况及精神状态,当出现患病鸭后,应立即隔离,做好患病鸭舍的清理工作,将清理卅来的各种污染物和粪便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避免病源扩散。在整个疫情发生期间,应每天使用0.5%的二氯异氢尿酸钠溶液对鸭舍内外喷雾消毒,1次/d,连续使用1周,且在整个养殖区域内散布生石灰吸收地面水分的同时起到消毒灭菌的作用,连续使用7d。另外,还应做好池塘的卫生消毒工作,将池塘的水排干净后再引入新水,保证整个游泳区域的卫生清洁。

8 结束语

在鸭养殖中,为防范巴氏杆菌病的传播流行,需做好鸭群的饲养管理工作,构建良好的养殖环境,减少和预防该重疾病的传播流行。

参考文献

[1]袁匀.一起鸭巴氏杆菌病的诊疗及体会[J].福建畜牧兽医,2017(6):52.

[2]郭贤聪.一例麻鸭巴氏杆菌病的诊治[J].福建畜牧兽医,2017(4):51.

[3]李进军.鸭巴氏杆菌病的诊治[J].湖北畜牧兽医,2004(3):45-46.

作者简介:姚清明(1966-),男,汉族,江苏南京人,专科,助理兽医师,研究方向:基层动物疫病防治。

猜你喜欢

流行诊治
浅谈袖子在服装潮流中的创新设计
“流行”的历史衍变
黑白色视觉特点及其在服装设计中应用探析
网络语言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诊治新进展
研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效果
16例妊娠期合并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
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症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