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兼职教师“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019-09-10史庆滨
史庆滨
摘要: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企业优秀兼职教师进课堂教学,运用“互联网+”理念和技术,带入前沿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和企业平台资源,结合“教师选聘、教学研发、情境创设.学情评测”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可有效提高人才培养效果,为企业输送应用型、即用型人才。
关键词:电子商务;兼职教师;课堂教学模式
引言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快速发展,对实用、适用、即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不断提高,对相关教学工作提出新的挑战。正是由于电子商务行业高速发展特性,就业市场要求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与之高度契合,紧跟行业发展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更迭速度,培养与岗位相匹配的应用型人才。要求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堂教学内容要理论与实践并重,贴近企业工作内容,知识体系不断更新,达到毕业即可就业的“即用型”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兼职教师带着企业一线实践经验和先进理论知识进入课堂,可以为专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然而,传统“讲练一体”的兼职教师课堂教学模式,面临着诸多不足与现实困境,亟待改革。
1、背景分析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兼职教师进课堂,要求其不仅要把行业一线操作技能带进课堂,还要将行业发展过程中的新理念、新思维引入课堂,引领学生同步思考,拓展学习领域、创新学习方法;不仅将单一的课程知识作为教学全部内容,还要将工作情境中知识融合的应用方法进行剖析和传授;不仅采用传统“讲练一体”教学方法,还要创新多媒体融合教学形式。要变单纯传授知识技能为在传授知识技能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变教师中心单向知识传授为学生为主体双向互动教学;变纯课堂单对多普适性面授为运用新媒体平台多对多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因而,需要将兼职教师个体知识、能力与围绕其的资源进行综合发掘、整合,构建课堂教学融合模式。
兼职教师课堂教学,既要遵循“行业应用技能分解、课堂教学内容重组、教学模式构建”的自顶而下流程,充分发挥兼职教师行业贴近特性,建设课堂教学理论体系,又要认清兼职教师“脱产教学时间不自由、教学过程规范不严谨、教学内容体系不够强”等现实问题,因而,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要结合专业特性,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对兼职教师课堂教学进行深层次改革,转变思路,创设“专兼职教师配合、远近程教学融合、演学练过程结合、学评测深度契合”的教学体系,探索兼职教师、专职教师、学生三方均可获益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2、面临问题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不仅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还要紧跟行业企业技术更新与发展。引入企业优秀一线工作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对深化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意义重大。但在兼职教师从选聘到教学乃至最后到对学生的评测各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针对性的模式创建予以解决。目前主要面临以下三个问题:
(1)企业优秀兼职教师进课堂难的问题。
企业优秀兼职教师一般情况下也是企业的一线骨干人员,其生产任务繁重,在企业工作与课堂教学同步开展过程中无论是从时间还是从精力方面都会产生一些冲突;同时,企业教师进课堂要带来企业的实践性具体工作内容,有些会涉及企业的机密,是否能够在课堂上面演示或者直接用于学生演练,有待进一步商榷。因而,企业优秀兼职教师进课堂面临着与企业协调师资时间分配、企业资源利用等问题,教师进课堂的方式方法也要有相应的具体解决方案,达到既符合课堂教学周期性重复的规律,又要符合企业员工不能随时脱岗的现实问题。
(2)兼职教师自组织课堂教学规范性差的问题。
一般而言,企业兼职教师大多未接受过教学相关规范的学习,对课堂秩序的组织、课堂教学规律的认知相对较为薄弱,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应对的能力稍显不足,连续教学内容分解、设计的持续性不够,容易出现课堂教学组织混乱,教学内容掌控不准,要么过少要么过多,掌握不好教、学、练的“度”等问题,容易造成课堂教学过程混乱、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兼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学生学习积极性,容易形成教学效果差、教学测评低等连锁反应,需要有针对性的方案去解决。
(3)兼职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评测难的问题。
兼职教师的教学内容带有大量的实践探索性,尤其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性课程操作内容,尚无完备、确定的理论体系可遵循,一切都在变化中,而操作技能也不是简单的通过一两个问题的解决就能体现出学生学习综合情况,因而不能一张考卷,或者一套操作试题就给出最终的學情评价。这就需要兼职教师通过合适的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性、定量测量,对其先进理念、知识、经验的掌握情况进行过程性评定,综合、客观、全面、持续性的评测体系构建是需要解决的另一重要问题。
3、模式设计
企业优秀兼职教师进课堂要遵循“合规、合用、合适”的原则,合规是指兼职教师进课堂要征得企业同意,一方面是时间上短时脱产的同意,另一方面是将企业一定资源带入课堂的同意,做到这样的合规,才能既引进教师自身的知识、经验与能力,又能带入企业先进的生产实践环境与理念;合用是指兼职教师的引入要符合高校教学规律,其知识能力和技能技巧与课堂融合度好,与生产实际乃至发展趋势相适应,能够给予专职教师教学内容以补充;合适指其教学方式方法不能独立于人才培养体系与模式之外,要能够与课堂教学、实践体系相契合、相适配。最终,通过教学改革,形成“兼职教师选聘、教学内容研发、教学情境创设、评测体系构建”环环相扣、相互融合的具体可操作方案(如图1所示),从而构筑电子商务专业兼职教师课堂教学一体化新模式。
(1)电子商务专业优秀兼职教师选聘。
兼职教师的选聘要根据教育教学相关政策,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同阶段执行需要,将不同类型的优秀电子商务企业一线操作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候选对象,经过与企业协商,征得企业同意后,将其聘为兼职教师,同时征得企业同意,将企业的资源和平台作为兼职教师授课的支持资源一并引入课堂,以达到教师技能、企业资源、行业趋势同步引入教学环节,促进专业发展的目的。
(2)专兼职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联合研发。
兼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以往独立讲授一门课程或者指导一门实践课程的满学期教学惯例,转为由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共同研发教学内容,对相应课程以课题形式进行分解,将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与行业衍进性理论、新型操作技巧相剥离,形成若干个教学单元,将适合或者切实需要行业优秀兼职教师教授的内容交于兼职教师进行教授,而不是整门课程全部交由兼职教师教授,可有效避免兼职教师教学规范不足、教学体系不严谨、教学内容不充分所导致的前后关联性差、教学过程控制不严格、无内容可讲等弊端出现,又可以发挥其行业技能熟练的优势,提升教学吸引力与专注度,挖掘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3)专兼职教师融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兼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专任教师要组合成类似戏剧的AB角互补模式,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的互补,是基础知识与专有知识的互补、基本技能与特殊技巧的互补,一方面是远程近程教学时间的互补。在同一门课不同教学阶段,采用专兼职教师轮流授课、互为补充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一堂课教学过程中,兼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环节的设计,采用到课堂直接授课,或者不到课堂,采用互联网的连接技术,用网络直播等远程教学方式远程进行课堂内容讲授,而专职教师到课堂近程辅助兼职教师完成维持课堂教学秩序、解读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实践等工作,实现专兼职教师同时在课堂,远近程相融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发挥电子商务专业运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教学的学、用融合优势,创新兼职教师进课堂的教学方式。该模式可有效的解决兼职教师生产与教学并重,不能轻易离岗的现实情况,为兼职教师课堂授课模式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该教学形式是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远程互动方式易于实现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兼职教师进课堂的新理念,不仅可以节约兼职教师的往返课堂时间,而且可以突破兼职教师的空间限制,将兼职教师的聘请地域扩大到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之内,能有效的形成电子商务专业全面、完备的兼职教师队伍,将更完善的知识、技能引进课堂,提升专业整体知识传授能力。
(4)运用网络平台设置学情评测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根据专业特点,一般可以采用基于网络的开放式平台进行,其演练的知识体系、技能技巧等内容也是紧跟行业发展潮流和趋势同步衍进,因而,同兼职教师一起引进的企业实际生产资源作为学生的实践与考核平台具有全真环境特性,其实践效果作为学情评测的重要依据,一方面可以考核学生的过程性操作,重点考核其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对操作结果进行考核,通过实际生产效果,重点考察其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一考核方式,一是体现在定量的生产结果,一是凭借兼职教师的经验,因而,可以围绕平台和兼职教师构建起完善、客观、公平的学情评测体系。
综合而言,企业优秀兼职教师进课堂的核心思想在于遵循现实实际,以学生为核心,以兼职教师为主导,以企业资源为平台,将教学内容模块化,采用课堂教学远近程互补方式,构建基于网络平台实际生产的综合评测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4、小結
正确设计电子商务专业优秀企业兼职教师进课堂教学模式,对其进课堂过程进行全面扶持、管理、监测、评估,既可以促使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更贴近岗位实际,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对学生在择业、就业,在职业规划方面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帮助,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就业初岗企业对学生能力的综合评价,提升院校教学水平,有效增强电子商务专业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B
参考文献:
[1]武俊梅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窘境与解决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3(11):83-85.
[2]刘晓宁.高职院校企业兼职教师考核与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6)72-77.
[3]刘培琴.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教学质量提高方法与途径[J].职业技术教,2011(11):66-69.
[4]邵建东.高职院校“企业引进教师”:问题表征及破解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5(9):65-6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