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爱生学校”评估运行机制,以评促建合力发展
2019-09-10陈乐宁张倩
陈乐宁 张倩
几年来,济南市天桥区在实施“爱生学校”评估过程中,按照“标准引领、评价分析、科学改进、渐次提升”的实施路径,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天桥教育实际、推进评估体制改革、合力促进天桥教育良性发展的评估运行机制。
“爱生学校”评价体系涵盖“全纳与平等、有效的教与学、安全健康与保护、参与与和谐”四个维度。2011年,天桥区结合区域实际,对《中国爱生学校国家标准》进行了本土化的修订和完善,做到尊重原创本意,调整修改与区情不符的内容;提高指标标准,跟进我区教育发展形势需求;创新指标内容,努力显现天桥教育特色,使《爱生学校天桥标准》成为天桥区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总纲。随后,根据辖区学校多类型、多层次的实际,经多方征求意见、反复论证,制定了“爱生学校”项目学前、小学、初中、特教、职教等5套区域评估标准,引领各类学校关注教育过程的有效改善,关注教育细节的逐步完善。
2014年起,天桥区打破以往评价机制的束缚,依据爱生学校评估标准开展爱生学校示范校和规范校的评选,强化教体局相关科室对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服务和过程管理,淡化大量的材料检查。每年年底,通过过程管理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各科室依据标准,在过程性评价基础上,通过访谈、问卷、实地查看等途径对各单位进行据实评定,做到扣分有理,得分有据。根据区域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学校发展需求,还适时调整总校、分校占比,由2014年总校、分校比例为7:3,2015年、2016年为6:4,到2017年、2018年为5:5进行折算计算总体考核成绩,总校占比不断下降,分校占比不断提高,促进黄河北学校“自我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评价方式的改进,促使各类学校结合每年度全局重点工作的推进,兼顾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更加注重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发展、教育质量,全区达到爱生学校规范校标准以上的学校数量逐年增加。2018年21个单位被评为爱生学校示范校(爱童乐园示范园),比2017年增加了2个单位,占各级各类学校的30.9%;2014年爱生学校规范校(爱童乐园规范园)数量占比为55.74%,2017年起提升至100%。
在不断夯实区域评价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天桥区在条件成熟的爱生学校示范校中探索实施“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主评价”的新模式评价之路。目前已确定“四自主一外评” 具体实施程序,即:年度考核连续三年及以上获得爱生学校(爱童乐园)示范校(园)的单位进行自主申报、确定资格;自评单位结合学校(幼儿园)发展理念、办学目标和自身优势进行自我诊断,形成适合本单位自主发展路径的评价要素;根据基本评价要素、彰显生长点的特色评价要素各自占比拟制自评标准,促进优质发展;对年度进展情况开展自主评估,形成评估报告;第三方评估机构入校评估,结合达成度及可信度认定等级。五所学校(幼儿园)成为天桥区首批参与自主评价的学校。
为做好指导、服务工作,调动学校发挥评估主体责任,天桥区邀请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入校进行调研指导,对学校形成的自评标准进行具体分析,就学校自评推进方案进行座谈交流,对全区探索实施的学校自主评价新模式进行指导引领。依托教育专家在理论和实践领域对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管理与评价方面的指导引领,促進自评学校及时解决自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索形成有各自特色的自评范式,引领形成适合区域教育发展的学校自主评价新模式,以更高标准提升爱生学校品质。
随着评估引领教育发展步伐的加快,天桥区积极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根据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学校评估的需求,邀请国家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15位专家分3组,抽取黄河南北各3所小学进行调研。专家组实地观察学校面貌,选取语文、数学和艺体类各1门随机入班听课,进行校长访谈,组织4场座谈会,并开展学生、家长和教师问卷调查。通过实地进校诊断和反馈分析,指导全区不断改进学校评价体系,转变评价观念,充分发挥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等功能,合力构建“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新格局,推动天桥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内涵发展、品质提升。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教育和体育局)
责任编辑:苏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