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腹泻防治措施

2019-09-10王芬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治疗防治

摘要:仔猪出生后,由于各个脏器器官还没有发育成熟,抵抗能力不强,一旦受到外界多种应激因素影响,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传染性疾病。该文分析引发仔猪腹泻的原因,然后论述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仔猪腹泻;治疗;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17.031

0引言

仔猪腹泻疾病是生猪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后,如果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针对性处理,很容易导致仔猪病情加重,严重的引发死亡。临床上由于引发仔猪腹泻的疾病多种多样,通常不是单一致病因素引发,多数情况下是多种致病原共同制约引起,因此在具体诊断治疗中,应采取对症措施进行治疗。

1发病原因

引发仔猪腹泻的原因十分复杂,临床上主要包括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其中传染性因素是引发仔猪腹泻疾病的主要因素。在仔猪饲养管理中,如果周围环境存在多种应激因素,饲养密度较大,卫生环境不良,猪舍防寒保温性能较差,出生后没有及时吃上初乳,导致猪群身体抵抗能力下降,也会加重致病原的传播流行,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

1.1传染性腹泻

引发仔猪腹泻的传染性因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病毒性腹泻,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主要是由猪传染性肠胃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轮状病毒感染引发,细菌性腹泻主要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感染引发的腹泻。

1.1.1病毒性腹泻

常见的病毒感染引发的仔猪腹泻主要包括猪传染性肠胃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轮状病毒。其中猪传染性肠胃炎病毒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由于临床症状十分相似,2种疾病通常在一起进行疫苗免疫接种,可将其看作一种病毒性疾病进行处理。通常2种疾病对哺乳仔猪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发病急,发病过程短,造成的死亡率高。发病后典型的临床症状就是呕吐腹泻,患病猪先是出现呕吐症状,然后在短时间内出现腹泻,排出水样腹泻物,在腹泻物中存在大量未消化的凝乳块。育成猪、成年猪感染该种病毒后,表现的临床症状较轻,通常不会造成严重的死亡率,强化护理5~7d后能恢复健康。临床上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肠胃炎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常发生于冬春季节。冬春季节是仔猪出生的高峰期,很容易加重病情的传播,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轮状病毒主要危害1~7周龄的仔猪,同样会引发猪出现呕吐腹泻症状,但造成的死亡率较低,常呈现良性发病经过。慢性感染猪瘟的猪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腹泻症状,急性期的患病猪会表现出严重腹泻,同时体温升高,呼吸急促,在体表皮肤毛少区域会出现出血斑块,用手按压血块不消失。

1.1.2细菌性腹泻

常见的细菌感染引发的仔猪腹泻,主要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大肠杆菌会引发仔猪出现黄痢和白痢。大肠杆菌感染1~7日龄的哺乳仔猪被称为猪黄痢,其中对1~3日龄的哺乳仔猪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死亡率高达70%以上,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发病过程短,常呈整窝群体发病。养殖场发病率升高后,病情会向其他猪群传播蔓延,造成的死亡率较高。仔猪感染大肠杆菌后,会表现为突然腹泻,排出的粪便呈现黄色粥样,随后粪便逐渐变稀,呈现水样,在粪便中夹杂很多肠粘膜和凝乳块。感染大肠杆菌后,哺乳仔猪身体逐渐消瘦,严重脱水,并在很短时间内死亡。7日龄以上的仔猪感染大肠杆菌被称为猪白痢,临床上患病猪会排出白色的粥样稀便,随后粪便逐渐变稀。通常随着猪日龄的升高大肠杆菌病对猪造成的危害逐渐减小,死亡率逐渐下降。沙门氏菌感染引发的仔猪腹泻又被称为猪副伤寒。发病后患病猪体温升高到40℃以上,精神状态逐渐变差,拥挤在一起,全身肌肉震颤,在胸前、腹部等毛少区域会出现紫红色的出血斑块,采食欲望下降,排出黄绿色的稀便,恶臭难闻。部分患病猪的尾尖发紫,患病时间为2~3周。发病猪身体逐渐消瘦,最终衰竭而死。魏氏梭菌感染仔猪引发的腹泻被称为仔猪红痢,它是一种急性坏死性肠炎类疾病,对1~3日龄的哺乳指数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死亡率高达1 00%,7日龄以上的仔猪很难发病,临床上仔猪会排出带有血液的粪便,发病快致死率高。

1.2非传染性腹泻

1.2.1仔猪生理性腹泻

新生仔猪出生后,由于胃肠道功能不健全,身体抵抗能力较差,各个消化器官还没有充分发育,消化功能不完善,很容易因为消化道感染而引发腹泻。仔猪出生后,如果不能第一时间吃足初乳,不能从母乳中获得一定的抗体。再加上仔猪自我温度调节能力较差,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一旦猪舍内温度下降,会产生严重的冷应激反应,使胃肠道的蠕动能力增加,影响乳汁的正常消化吸收,最后随着粪便排出体外。通常新生仔猪猪舍温度控制为25℃左右,这一温度环境下能保护仔猪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不容易引发消化不良。

1.2.2饲养管理性腹泻

在仔猪养殖中,通常会向哺乳母猪投喂大量的优质饲料,这样有利于母猪获得足够的母乳,但如果饲料投喂过多,导致乳汁过于浓稠,引发哺乳仔猪出现消化不良引起腹泻,如果饲料受到污染,仔猪接触饲料也会引发致病原感染,引发消化性腹泻。

2防治措施

2.1科学预防

选择使用三联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提高猪群抗体,降低发病率。新生仔猪一定要保证圈舍良好的温度,保证圈舍干燥卫生,通风良好。在饲喂中可提前做好补料工作。通常仔猪在出生7日龄后逐渐训练其采食饲料,这样能锻炼仔猪的消化道系统,提前熟悉植物饲料,增强消化能力,减少食物刺激。在仔猪断奶中,一定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避免造成应激反应。断奶前1周应逐渐减少乳汁投喂次数,增加饲料投喂量。

2.2药物治疗

通常非传染性因素引发的仔猪腹泻,应做好养殖场的饲养管理工作,强化仔猪护理,通常猪群能恢復健康。对于某些致病原感染引发的仔猪腹泻,一定要在明确具体致病原的基础上,选择对症措施进行治疗。病毒感染引发的仔猪腹泻,应明确是哪一类疾病,对于一类动物疫病如猪瘟引发的仔猪腹泻,应该立即将疫情上报,采取措施进行封锁、隔离、扑杀、严格的无害化处理。而对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轮状病毒、猪传染性肠胃炎病毒感染引发的腹泻,可选择相应的抗病毒药物如盐酸吗啉胍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等进行针对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仔猪腹泻主要结合细菌的种类,选择高敏抗生素进行治疗。在用药中应该保证首次用药加倍,使猪体内有较高浓度的抗生素,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周期。

3结束语

作为养殖场的饲养管理人员和畜牧兽医人员应充分认识引发仔猪腹泻疾病的常见发病原因,疾病发生后,应立即将患病猪单独隔离,并将病情上报,由专业兽医人员进行诊治,明确具体的致病原因和致病原,然后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和治疗方案,保证治疗的针对性和合理性,这样才能提高仔猪腹泻疾病治疗的效果,提高养殖效益。

参考文献

[1]贾廉侩.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 (6):106.

[2]冯春梅,王自祥,史春芳,仔猪腹泻的治疗与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8( 21):111.

[3]许定云.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治[J].今日畜牧兽医,2018,34 (8):70.

作者简介:王芬(1977-),女,大专,助理兽医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猜你喜欢

治疗防治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