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探究
2019-09-10郑奥霜
摘要:成语言简意赅、内涵丰富且高频使用,学习成语是留学生提高汉语交际水平的重要途径。但成语鲜明的民族性特点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也使其成为留学生的汉语学习难点。本文基于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和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成语使用偏误来探究中高级阶段的成语教学方法。
关键词:对外汉语;成语教学;偏误分析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9-0000-00
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意义完整、结构稳固、形式简洁、整体应用的定型词组。源于历史寓言、神话传说、诗歌散文等。演变过程中,保留了古汉语的语言成分。其风格庄重典雅,表义凝练生动,荟萃中华文化精华,对于来自异文化的留学生而言难免困难。成语始终是词汇教学的重难点。
当前教材对成语编排与注释科学性不足,复现率低,练习匮乏。成语词典少有对附加义的详细注解。部分教师成语研究单薄,判断偏误不够敏感,教学水平亟待提高。留学生普遍采取回避策略。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考察法观察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现状并进行偏误分析,望为中高级阶段成语教学贡献价值。
1 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现状调查
笔者从教与学两个维度出发设置10道题目检视留学生的成语学习现状,共发放29份有效问卷。受试者中英国、越南各3人,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各4人,荷兰、巴西、泰国、印尼、希腊、塞尔维亚、埃及各1人。受试者学习汉语的时长分别为:1年以下和1-2年的各5人,2-3年的8人,3年以上的11人。
1.1 课堂教学情况
就教師讲解成语的频率而言,仅有38%的学生表示经常讲解并注重复现。
对教学效果的调查表明76%的学生听得懂教师讲解的大部分成语,56%的学生对教材中的成语编排及释义基本满意。
学生的诉求则在于实现教材对成语的分级标记,根据使用频率由浅入深,由易至难。希望教师通过场景化或故事化的方式解读成语蕴含的历史文化,全面介绍成语的语法语义语用让学生活学活用。
1.2 学生学习情况
留学生对成语的学习态度和兴趣程度整体上较为积极,很喜欢学习成语与对其比较感兴趣的占66%,认为成语学习很重要或有必要知晓一点的占45%。
调查显示,学生学习成语的路径单一。68%的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借助纸媒、新媒体、社交活动习得成语的学生皆不超过10%。
就使用频率而言,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使用成语的频率很低。仅10%的学生频繁使用,甚至有17%的人从不主动使用。这启示教师引导学生多同汉语母语者交流并联想成语的使用场景。
在难度认知方面,79%的学生认为成语难学难用,21%的学生持一般态度,无人认为成语简单。笔者于问卷中列出了语音语形、寓意典故、语法特征和语境语用四方面难点。34%的学生将语境语用列为最大难点。难度次之为语法特征和寓意典故,各有24%的学生选择。将读音书写列为难点的人最少,仅占17%。
笔者以“不言而喻”、“釜底抽薪”、“含沙射影”、“四面楚歌”为代表,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相较于语法特征,学生对语义语用的掌握程度略微逊色。尤其对带有神话和历史色彩的“含沙射影”和“四面楚歌”掌握较差。
2 留学生成语使用偏误分析
偏误是因目的语掌握不到位而产生的规律性错误。通过偏误分析,教师能了解学生对目的语的掌握情况,学生也可检验对所学语言规则的假设。常见的成语偏误类型如下:
2.1书写偏误
成语的结构格式不可随意更改。留学生使用成语时常出现错音、多字、漏字、易序和形似混淆等偏误。
(1)多字。
例1:每天过以泪水洗面(应为:以泪洗面)的日子。
(2)漏字。
例2:在遇到困难时,只会唉声(应为:唉声叹气)不是最佳的解决办法,应该有乐观的精神,把困难当成经验。
(3)易序。
例3:带着问题看书,你就会收到事倍功半(应为:事半功倍,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效)的效果。
(4)形似混淆。
例4:不能说世界上所有的人想享受生命,例如得了一种不治之病(应为:不治之症)的人。
2.2 语法偏误
(1)句法功能偏误。
例5:他们无法感同身受受病魔摧残的苦痛。
“感同身受”是与心理感觉有关的不及物成语,其后不能接宾语。应改为“他们对我受病魔摧残的苦痛无法感同身受”。
(2)搭配失当。
例6:人生不可能一路顺风,不遇见困难或挫折。
“一路顺风”多用于对人们踏上旅途的祝福,祝对方顺利平安。此处则形容事情进展,应搭配“一帆风顺”。
2.3 语义偏误
成语在发展过程中保留了古汉语的语素和语法结构,其意义并非单个语素义的简单相加。学习者常受目的语过度泛化的影响,把有限的成语储备套用到新成语的学习使用上,造成语义偏误。
(1)典故误解。
例7:祖父患上了恶性肿瘤,去年年中与世隔绝。
“与世隔绝”出自冯梦龙的《喻世明言》,本义为与人们中断往来而隐居避世,非天人永隔之意。原句欲表达祖父逝世这一事实,应改为“与世长辞”。
(2)轻重失当。
例8:有的人指责丈夫犯了杀人罪,有的认为因为他的妻子让他这样做,他是无可非议的。
“无可非议”表示做的对,没有什么可指摘的。此句意在表明承认丈夫有错,但可以理解,不必过分责备,应改为“无可厚非”,语义程度弱于前者。
(3)比喻失当。
例9:在一个如沐春风的早上,姐姐把我从睡梦中唤醒。
就字面理解,“如沐春风”易与景致联系起来,实则比喻受到他人的良好教化。应改为“风和日丽”。
(4)重复赘余。
例10:听了这番话,身为一个海外华侨的我非常痛心疾首。
“痛心疾首”指悲痛到极点,本身带有程度义,与程度副词“非常”连用造成语义复叠,应删去“非常”。
2.4 语用偏误
(1)色彩不辨。
例11:给个人健康带来不良影响的就是举世闻名的癌症。
“舉世闻名”,褒义,形容声名显赫且传播地很远。此处应改为理性意义近似、但感情色彩偏中性的“众所周知”。
(2)谦敬错位。
例12:我的答辩内容请老师洗耳恭听。
“洗耳恭听”是请对方讲话时的谦词,表达自己对对方发言内容的恭敬态度。在中国文化中,若晚辈提出请长辈“洗耳恭听”的要求则不够礼貌。
3 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方法
3.1 巩固形、音、义教学
首先,成语形体结构是留学生学习成语的易错点和难点。教师应多正音并引导学生勤练习,要定期听写反馈。
其次,成语语义教学应重点把握:
(1)语素教学。
对于遗留古汉语语素义的成语,语素讲解应先行。如讲解“不言而喻”时需先强调“言”、“喻”两个语素,“言”意为“解释”,“喻”表示“明白”,成语的整体义便一目了然了,即:道理不用说就能明白,比喻浅显易懂。
(2)固定格式教学。
格式近似的成语常表达相似的情状,若能总结一些格式类型并予以分类讲解,如AABC式、ABCC式、A言B语式、不A不B式等,引导举一反三,学习者便会掌握这种理性归纳、认知的方法。
(3)概念义教学。
成语渊源深厚,教学时建议引经据典地抛史实、讲故事来品味其概念义,如“刻舟求剑”、“狐假虎威”,帮助学生窥探深层文化涵义,激发想象力。
(4)附加义教学。
成语的实际义和字面义大多不完全相同,尤其是蕴含人文典故的成语往往带有比喻义、引申义。如“釜底抽薪”字面上易理解为“从锅底抽掉柴来止沸”,但实则比喻要解决事物的主要矛盾就应落实根本。
此外,某些成语本身含有程度义,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教师应加以总结以帮助学生规避重复赘余的偏误。
3.2 强化语法教学
成语的结构关系纷繁复杂,我们应重视句法功能讲解,合理择取例句来厘清使用限制与搭配习惯,以精讲多练为原则。如讲解“妙趣横生”时可以先创造语境:
展馆的美术作品真是妙趣横生。
妈妈带我看了一场妙趣横生的话剧。
校长讲得妙趣横生,他的人格魅力很强大。
进而总结“妙趣横生”属褒义,常做谓语、定语或补语,形容作品或语言美妙有趣。再引导学生模仿造句,如有问题及时纠错。
搭配规则的讲解也不可忽视。留学生往往对成语的固定搭配含混不清。如讲解“安居乐业”时须强调其主体应为人民,而非“生活”等抽象概念。
3.3 深化语用教学
教师需告知学生所授成语的使用场合并引导其感知下文语境。如讲解“三人成虎”时可创设这样的语境:“明明毫无根据的事,人多嘴杂就成了谣言,还让不知道的人以为是真的,真是三人成虎。”学生便可悟出该成语含贬义色彩,并非表达字面上的团结。
4 结语
本文旨在探讨行之有效的成语教学方法。教师既需洞察留学生的学习心理,消除其畏难情绪,鼓励学以致用并注意成语复现,还要时常分析偏误,有的放矢地对症下药。成语的形音义、语法、语用等维度是教与学的突破方向,争取早日编撰一部面向留学生的成语词典。
参考文献
[1] 倪宝元、姚鹏慈.成语九章[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9.
[2]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191.
[3] 马国凡.成语[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8:9.
[4] 洪波.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探论[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2):297-300.
作者简介:郑奥霜(1995—),女,黑龙江鹤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文化海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