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综合类高校书法选修课教学改革的建议

2019-09-10李文国

锦绣·上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汉字文化改革思路教学方法

李文国

摘要: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学好书法要了解汉字形态的流变,对汉字美学进行剖析,从技术层面熟悉工具与方法、并将其与现代汉字的字库,及各类视觉传达设计相结合,以提高学习者的人文修养为学习目标。本文重在分析书法教学中的突出性问题,提出改革的建议与具体措施,用“笔墨当随时代”的观念抛砖引玉,以期学习书法的师生参与讨论,希望在我国提出文化自信的当代,将书法教学提上新高度。

关键词:书法演变;汉字文化;教学方法;改革思路

汉字的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传承着我们的文明,其不仅有实用意义,更由于历代文人的不断创新,对汉字的表象不断创造,形成“真草隶篆”等众多各具特色的书体,形成了“艺术中的艺术”,书法体现中华文明的审美习惯,纵观我们的历史,其在我们衣食住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其身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书法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可见其具有国际地位。伴随着国家文化自信战略的提出,书法进高校,并且推陈出新具有现实意义与长远意义。

我国高校分为:综合类、准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专业类五种。综合类大学的学科齐全,很多综合类高校开设书法选修课程,这表明书法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地位不断加强。书法类的课程作为人文社科选修课,从艺术专业中脱颖而出,成为比较受欢迎的全校专业选修课,本文讨论的是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书法类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建设与发展问题。在高等院校开设书法选修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文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同时作为技能课,可以使其参与到各类美学设计当中。中国文化事业欣欣向荣的发展,艺术门类中的书法逐步得到重视并作为课程,在很多高校开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蕴含着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师生方面出现的问题

1.书法教学师资缺乏,水平参差不齐。书法是最近几年引起重视的课程,现在全国培养书法专业人才的只有艺术院校和文科类高校,招生少,人才储量不足。现在教学一线的书法教师,很多是半路出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教师自身水平存在问题。有的教师擅长某一书体书法实践教学,但却不善于上升到理论化,示范性不佳,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2.中青年书法教师缺乏。由于书法需要多年实践,导致教师年龄偏大,与学生沟通有障碍,不利于书法教学。这些情况不同程度地阻碍着高校书法教学的推广,教学质量更难以保证。教师是教学的关键,增加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推动书法教学发展和完善的当务之急。

3.学生艺术修养不高,美学基础薄弱。大学缺乏书法欣赏水平,这是社会与家庭对艺术教育的缺失造成的。中国的艺术的发展经历了政治需求与经济投资等重要时期,但普通家庭对于艺术是远离的,使得很多学生从小没有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同时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虽然每个城市都有艺术展览馆,但群众的参与性不高,而主流媒体的宣传也是顺应观众以歌舞影视明星为重点,相关的节目丰富,但难觅艺术作品的踪影。

4.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得文化课侵占艺术教育课程。中国的高考制度将考生分为文科、理科、艺术类、体育类等,除了艺术类考生外,其他类别的考生,为了通过高考,节约所谓的学习时间,在高中,甚至初中就放弃了艺术学习,审美基础薄弱,甚至连基本的艺术鉴赏能力都没有。

5.高校扩招使得高校生源水平受到影响。高校产业化扩大化使得高校招生规模扩大,数量上升,但由于计划生育政策使得生源减少,录取分数降低,部分高校教学质量有所下降,教师感叹学生整体素质下滑。传统的“精英教学”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学的要求。而美学修养作为学生整体素质的一部分,也由于生源素质的下滑受到影响。

二、教学投入的问题

1、没有专业的书法教室。综合类高校开设书法专业,一般没有配套的相关教学场所,大部分情况下,是几十个学生在普通教室上课,座椅较小,不能形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另外不能储存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每次要将工具带带去,另外不能方便的换水与清洗,影响教学效果。

2、硬件投入不足。教学设施、科教设备、普遍不达标,书法教学要借助影像、实物投影,拷贝桌等设备,借助现代化设备提高教学效果,需要加大教学硬件方面的投入。

3、学习资料不足。书法教学需要大量第一手资料,特别是书法名家的真迹,相关图书、杂志资料,的投入明显不足。书法专业有其学习资料的特殊性,除理论书籍外,还需要文物形式的作品資料,书法拓片、即便是印刷资料,也要接近于原作的高清印刷效果,这些资料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而且是短期内难见成效的投入,这些学习资料高校相对匮乏,需要加大投入。

三、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

1、教学方法欠佳。“书法教学的效果好坏,教学方法是个关键问题。”现在很多高校的书法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描红、临帖等教学手段,而忽视了充分运用电脑多媒体、幻灯机、投影仪的教学功能及效果。书法具有极强的实践特性,目前高校的书法课,大多停留在泛泛而谈的理论知识宣讲,缺少对学生的实践和实训教学。

2、课程设置不合理。高校的书法教育应利用自身的院系与教学设备与师资优势发展其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通过优秀课程的设置发展与完善学生美学修养,完善人格,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更让有志于此的同学找到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

3、对非艺术专业学生定位区分不明显。由于大部分此类课程教师都是艺术类专业出生,也主要是教艺术类专业学生,而艺术类专业学生已经具有了书法基本功,因而手头表达力较好,但是作为选了校选课的非艺术类学生,其大多没有基础,所以很多教师抱怨学生基础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上应该尽量书写难度,进行区分教学,更多的是以培养鉴赏力与创造力为主。

4、教学体制不合理,形式不够丰富。教师过分重视课堂教学,学校的管理体制过死,以定点定时上课以及学生的出勤率为考核手段,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甚至于连看展览都要审批,影响了教学的丰富性,另外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过于教条,没有以实践教学为主,教学互动与讨论不足。真正的高校书法教育要针对课程特色制定教学形式,动静结合,多看、多听、多想,而不是以单纯的书法作品作为评判的标准。

5、注重技巧而没有培养创造性。艺术教育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概念,表达了思考的重要性,但现实教学中教师太过重视学生的书写技巧,忽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只重视技巧培养的书法教育是片面的,特别是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显然是错误的。

6、书法教学考核评价方式不科学。书法考核相同于其他科目教学考核评价模式,采用非笔试“考试…考勤”及“作业”作为考核学生的主要考评方式,这种考评方式只能对学生某些字体书写水平进行评价,但无法评价其综合素质、审美能力、思考能力。这种常规性的考核评价模式,不能真实反映教学情况,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鉴于以上情况的存在,作者对于改进中国综合性高校书法教育课程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教学师资与硬件方面的投入。学校主管领导要重视软硬件投入的重要性,教师要提出改善环境的要求,创造优良的学习条件,最好成立传统文化工作室,固定教学地点,高校教务部门按照教学计划采购相关设备与资料;加大改善教学设施配备和教学活动场地的力度,通过资料的掌握,让学生更直观地欣赏到名家的优秀书法作品,提高学习兴趣。

2、教学模式要创新。可以成立书画社,让爱好书法的同学可以在老师的指导性下相互学习,通过综合性的书法教学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教学内容要广泛,包括汉字的流变、书法的历史演变、书法技能的掌握、鉴赏力的提高、创作能力的培养等。在教学过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让基础不好的学生有适应的过程。

3、教学评价模式要有专业精神。书法教学成绩评价模式是书法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通过客观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通过科学的考核,发现问题、学会思考、学会鉴赏、敢于创作、培养书法学习的主体意识,使得学生更加热爱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

4、开展书法教学研究。通过教学示范课、撰写书法学术论文等形式提高教学质量。要聘请专业书法家开展书法讲座。加强书法教师的再学习,提高业务水平。鼓励教师参加书画比赛,对获奖教师给予表彰,组织教师到开设书法课程的高校参观学习,交流教学经验,扩大学术氛围。

5、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与学生特点制定培养目标。由于传统书法要求掌握娴熟的技法,所以培养了很多重技巧轻创造力的艺术工作者,这样的艺术工作者教书所坚持的理念与高校素质教育,能力教育不相符。综合类高校书法教育并不一定要使学生都成为书法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力与创造力,开拓视野,懂得美,欣赏美,创造美,能够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6、对传统教学体制进行调整,开设各具特色的书法课程。课程永远是教学强有力的手段,开设学生们喜闻乐见、符合时代的书法课程,才是提高书法修养的关键,互联网时代使我们可以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所以传统的,注重技法的书法作品的影响力日益减弱。摄影、摄像、动态三维作品、虚拟技术使得人们视觉更加绚丽,因此,综合高校书法课程与现代科技与发展相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7、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我们要在书法类选修课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社会实践成绩作为检验学生对知识是否灵活掌握的考核方式,对学生有一定的号召力。

8、借鑒汉字文化圈国家与地区的经验。借鉴港台地区、亚洲日韩、新加坡等汉字文化圈高校先进的理念思想与实践案例。特别是日本的书道,其教育模式值得借鉴,我国的台湾地区由于通用繁体字,对传统文化的保存较好,可以增加海峡两岸的交流。

9、现代的影视作品与动漫作品中,有水墨和中国风的体现,很多学生喜欢汉服,还有COSPLAY,利用服装、饰品、道具扮演角色人物,可以在此环节上提高书法的表演,增加青年学生的兴趣。书法教育要结合相关艺术行业与高科技。书法教育要与音乐、影视、戏剧、舞蹈等相关学科相结合,整体提高学生素养,同时提高人文方面的综合水平。

10、同时将现代电脑字库中编辑字体方式引入教学,在日本的植字公司每年有新的字体开发。我国的方正、华康、汉仪、华文等公司,以及美国的微软公司,都有书法类字体的开发,在电脑字库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对书写内容进行编辑,比如要写篆书,就可以先打出书写内容,然后“选择篆书,就会有粗方篆、粗角篆、粗印篆、细方篆、细角篆、细印篆”六种给我们选择。同时手机中可以安装很多书法APP,直接输入内容,可以选择多种字体。书法的表现形式应该不仅限于笔墨,可以和电脑绘图软件相结合,例如PS软件、以及现代美术制作工艺的教学,如高科技制作器械的应用,如印刷、雕刻、3D打印的技术引入教学,与时俱进,让科学与艺术充分结合。

11、将国画和篆刻相关艺术引入教学,书画同源,传统文化强调综合修养,琴棋书画是美学形式上的分类,但是原理相通,国画的用笔和书法相同,我们说“画竹”为“写竹”,就是指竹叶的用笔是用“中锋”,和写字一样。篆刻的设计与章法与书法相连,一副书法作品,落款要有印章,通过印章入门的教学,可以书印结合,提高作品总体水平。

12、书法教育要将“文创”概念引入教学。文化创意产业是欧美现代发达国家以及日韩等国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我国的港澳台地区也有很多相关的地区与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台湾的文创产业成为现代经济的驱动引擎。我国的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乃至二三线城市都有相当规模的文创园,国家政策也积极鼓励大学生以文创为利刃,创新创业,我们的书法教育要顺应潮流,例如创意器物的设计与制作等,在书法教育中增加应用性的概念,将文化创意产业带入书法课堂。

综述,中国的综合类高校在书法教育中要打破不同专业的壁垒,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应该将学生应该具备的审美修养以更高层次的教育手段进行完善,利用高校充分地人力物力资源,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具有本地当代的特色书法教育。我们要学习世界范围内的不同高校的书法教育经验,发挥综合性高校的教学与科研优势,发挥现代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的资讯发达优势,启发学生们的书法兴趣,因势利导,让书法教育从传统的书写练习上升为精神追求与创新手段,进行笔墨当随时代的改革,通过以上全方位、多角度、切实可行的书法教育改革,使我们当代的高校书法教育真正为全民族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汉字文化改革思路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遵循识字教学规律,实现“互动识字”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
指向核心素养,词串识字教学的应然追求
中学语文课堂的汉字基本教学策略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与改革思路
试论戏曲的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