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指导策略
2019-09-10王敏
王敏
摘 要:“写作”是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中具有积极作用,而小学阶段又是学生接受系统写作练习的起始阶段,对未来学生写作能力的成长具有影响作用。因此,在当前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渗透多元素材积累方式、引导学生实现读写结合,以及创建多元参与评改等形式,不断创新写作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素材积累;读写结合;评改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听说读”是学生进行写作的基础,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那么在当前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如何有效地优化写作教学策略,实现高效写作课堂的构建呢?
一、渗透多元素材积累方式
素材的积累是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的基础,一定的语言输出量,必定对应着等量甚至更多量的语言输入量,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素材积累方式的渗透。但是,在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让学生进行素材积累的方式主要是“阅读”,单一化的素材积累方式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也会限制学生进行素材积累的界限。同时,相对抽象的文本内容,也不利于学生真情实感的产生,从而降低了学生进行素材积累的意义。而让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聆听的形式,则能有效提高学生进行素材积累的效果。
例如,在对学生教学“成长”“培育”等话题的写作课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基于自己的喜好栽培一株植物,并对其进行悉心培养,将自己栽培植物的过程,以文字的形式进行记录,形成素材。之后,教师再让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写作练习时,学生能够以自身的经历为素材,丰富文章的内容。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将自己在培养植物过程中,所产生的心得进行记录,并融入在写作之中,促进文章中真情实感的体现,提高文章的水平。
显而易见,在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生活观察、记录的形式,促进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为之后更好地继续写作练习奠定基础。
二、引导学生实现读写结合
“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两大主要教学内容,两者之间不是完全独立的存在,而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的,因此,在写作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也应当借助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汲取养分,逐步提高写作的能力。而将“阅读”与“写作”进行结合的形式主要有“读后感写作”“文本的扩写”“文章结尾的续写”等方式,无论是上述哪种形式,都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实现能力的提升,在思考中,深化对原文本的认知。
例如,在《带刺的朋友》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文本续写的方式,促进“读写结合”。从教材中的内容安排来看,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刺猬投枣的过程,并且展现了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在课堂中,教师先对学生讲解本节课的生字词,以及文章的结构等内容,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初步认识。随后,教师将文章的最后一段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文章的续写,促进学生在续写中,逐步实现自身思维的发展,落实写作能力的提升。
不难看出,在开展小学语文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阅读文本为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续写等,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创建多元参与评改形式
评改环节是写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学生能够通过评改环节了解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改进,为之后更好地进行写作奠定基础。但是,在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是对学生进行写作评改的主体,学生的文章只接受教师一人的评判,难免显现主观性。而在当前新课改下开展写作教学,教师可以创建多元参与的评改形式,让学生的文章能够接受同伴、教师等对方的批改意见,从而在相对客观、全面的意见中,明确自身可以精进的方向,逐步提高写作的能力。
例如,在学生写作后,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文章的互评,让学生可以从同伴的期待性评改意见中,认知到自己在文章结构安排,文章中语言应用上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改进实现能力的提升。具体而言,教师先基于日常教学的经验,将学生按照写作能力的差异,进行层级的划分。随后,按照同组学生相异性质、异组之间相似性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人员的安排,使得每个小组当中既有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也有写作能力一般和较差的学生。紧接着,教师设计“字形”“文章结构”“文章逻辑”“语言”等多个栏目,为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写作批改奠定基础。之后,教师让学生以之前分好的小组形式,共同进行文章的修改,并让小组之中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对组内其他学生的文章给出指导性的意见,促进能力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在这些修改意见中,能够认知到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自己的问题进行逐步修改,提高写作的能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也可以对优秀的文章进行赏读,在评析中认知到优秀文章的语言表达和结构安排中的特点,从而在不断学习中,逐步完成积累,实现写作水平的提升。
之后,教师再以“字形”“文章结构”“文章逻辑”“语言”等多个栏目,对学生的文章进行批改,并给出专业性的指导意见,促进学生在修改中,能够进一步掌握写作的技巧,提高写作的水平。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反思,在反思中进一步认知到自己在写作中还存在的问题,从而在自主改进中,逐步提升写作的能力。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以多元参与的形式,促进学生进行写作修改,能够让学生在接受多元意见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的问题,不断改进自己的方式,逐步提高写作的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优化写作课程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却不是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而过程。因此,在之后开展小学语文写作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继续分析写作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对习作的认知程度,不断创新写作教学的方法,并在实践教学中进行应用,促进课堂教学经验的积累,从而构建完整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的教学体系,提高寫作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永娟.浅谈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及其改进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102+108.
[2]田玉玲.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