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技巧的教学策略
2019-09-10王琳
王琳
摘 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部越来越重视教师对学生解决问题技巧方面的培养。特别是对小学数学来说,从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众所周知,数学的学习主要是掌握解题思路和其中的运算逻辑,只有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技巧,学生才能够在考试中如鱼得水,以不变应万变。因此,对于数学教师来说,应该从各个方面积极探索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技巧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技巧;提问技巧;夯实基础;多样化
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技巧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逻辑,以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學生而言,他们还不懂什么叫数学逻辑与数学思想,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与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夯实基础知识,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笔者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根据自己多年经验,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教师往往是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习惯于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注重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比较弱。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营造一种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课堂氛围,因为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激励,互相学习,从而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以讲解“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为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1厘米的概念以及掌握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师在正式讲授内容之前,可以先请两位学生分别用直尺测量数学课本与铅笔的长度,然后让学生把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其中一位学生说书本是16厘米,另一位学生说铅笔是14厘米,这时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厘米代表什么意思以及1厘米有多长,进而引出厘米的概念。接着教师可以把1厘米的长度用直尺展示给大家看,让学生对1厘米的实际长度有具体的概念。教师把厘米的有关知识点讲完过后,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老师想测量一根粉笔的长度,但是我的尺子坏掉了,没有了0刻度,同学们有什么解决办法来帮助老师?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学生思考过后,请学生举手回答,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分析。总之,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兴趣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夯实知识基础,降低失误率
基础知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学生掌握再多的数学思想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这就告诫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把基础知识学好,只有把基础知识扎牢,才能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的粗心和马虎造成答案错误的情况也挺多的,因此,教师就应该告诫学生要认真审题,仔细做题。总之,学生想要提高自身解决数学问题的技巧,夯实基础知识和减少失误率是两大基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讲解“除法的初步认识”为例,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什么叫做除法以及“平均分”的意义。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除,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除法知识打下基础。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发东西来认识除法的实际意义和平均分的概念,如小明要把自己的6个苹果分给3个朋友,他有几种分发?哪一种分发最为公平?然后教师进行课堂训练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三位数加法”的学习也是同样道理,如果学生不会三位数的加法运算,那就更解答不出来有关三位数的应用题方面的题目。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把基础知识学扎实以减少失误的发生。
三、提高教师课堂提问的技巧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与指导,这是整个过程的关键环节,所以教师在课堂问题的导入环节、提问环节、小组讨论环节以及课堂练习环节都要重视问题的提问技巧。这就需要教师找到合适的方法提问学生,进而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运算逻辑,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极大的耐心与责任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慢慢的学习中逐渐掌握数学问题的技巧,进而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以讲解“三位数的减法”为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是三位数的减法运算以及利用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以提问题的形式引出课堂内容,如教师在PPT上展示了一张表格,上面统计了从2012年到2018年国产动画片的部数以及每年优秀动画片的部数,然后请学生仔细观察表格,计算出2013年优秀动画片的数量比2018年少了多少?这个问题设计到两位数的运算,学生很轻易的就答出了52-39=13,然后教师接着提问2013年动画片的总数比2018年少了多少?针对这个问题,很多学生说让两者相减,笔者提问具体是多少时,又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此时,教师可以把637-423的运算步骤在黑板上进行板出,带领学生一起从个位数减去个位数进行运算,同时告诉学生三位数减法的运算要和两位数是如出一辙的,这样课堂内容就很自然的引出了。通过带领学生一起去思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动脑能力,因此,教师应该要注意课堂提问技巧。
四、组织拓展训练,鼓励学生运用多样化方法解决问题
要想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做大量的拓展训练。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教师讲授了再多解决数学问题的技巧,学生不去做题实践,这很难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教师在讲述解题思路后,组织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在做题过程中,鼓励学生会运用多样化方法解决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和运算逻辑,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以讲解“有余数的除法”为例,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余数的形成过程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教师就余数的基本知识讲述过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几道拓展式练习题让学生解答,以检验学生学习的整体情况,如用11根火柴最多能摆几个三角形和正方形?各剩余几根?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思考后分享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进行分析总结。最后,为了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课下教师可以再布置一道开放式题目,如想一想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8,余数有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6,除数有可能是什么数?总之,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拓展式训练,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能促进学生解题技巧的提高,一举两得。
总之,教师如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技巧方面的进步,就要从各个层面积极探索高效的教学策略,在不断实践中进行反思,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钱勇.追求技巧还是发展能力—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价值思考[J].成才之路,2009(01).
[2]郝爱玲.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