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艺术类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

2019-09-10谭爽

高教学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微时代

谭爽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璀璨的优秀传统文化瑰宝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源头之一。文章以实证调研为基础,调查分析了艺术类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现状,并结合时代因素,着力探讨微时代背景下提升艺术类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有效路径,为培养有深厚家国情怀的文艺工作者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微时代;艺术类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8-0055-03

Abstract: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said that we must work hard on developing patriotism feeling to train socialist constructers and successors in national education meeting. Bright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reasure of Chinese nation in 5000 year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ources of college students' patriotism feeling. This paper is based on solid evidences and survey, and investigat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ttainment of art college students, and combined with age factor, concentrates on discussing effective way to enhance traditional culture attainment of art college students in micro-era background, and to make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raining art workers with deep national feelings.

Keywords: micro-era; art college students; traditional culture attainment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段话彰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璀璨的优秀传统文化瑰宝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源头之一。作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大学,通过提升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来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责任不可推卸。然而,悄然到来的“微时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笔者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艺术院校的教师,希望通过了解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现状,有针对性的探讨微时代背景下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效果的有效路径,为培养有深厚家国情怀的文艺工作者奠定坚实基础。

一、艺术类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现状分析

(一)调查目的、对象和方法

了解当今艺术类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现状是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本研究以实证调研为基础,选取江苏省内的五所大学的艺术类大学生为调研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898份。调研对象为大一至大四本科学生,专业涵盖美术设计类、音乐舞蹈类、戏剧影视传媒类,其中学生党员占比5%,学生干部占比12%。从覆盖的层次来看,在艺术类大学生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艺术类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现状

笔者根据调查问卷,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学习途径、评价态度三方面剖析艺术类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现状,通过分析,总结艺术生的傳统文化素养现状如下:

第一、通过对传统文化基础知识的抽查、学校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情况和效果三方面去调查了高校艺术生的传统文化认知状况。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艺术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一般,对于问卷中关于“四书五经”这样的基础知识的调查,有8%的同学答错。95%的学生选修了校内开设的传统文化课程,但对传统文化课程开设效果的调查结果令人担忧,仅有21%的学生认为老师讲课精彩,有助于了解传统文化。分析数据从一定程度上表明,进入大学后,高校对传统文化的教育相对于基础教育有所弱化,而事实上艺术生文化基础本来就相对较弱,没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自学来从古典文学知识中汲取智慧与历史的沉淀相对是比较困难的。

第二、通过传统文化书籍的阅读情况、艺术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点和了解渠道三方面调查了高校艺术生的传统文化的学习途径。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对传统文化书籍的阅读情况不尽如人意,一年内仅有20%的同学看过2本以上有关传统文化的书籍,14%的同学表示1本没有看过。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都充满兴趣,诗歌词赋、歌舞琴乐、国画书法、传统戏剧、民风民俗、中国建筑都有超过50%的学生感兴趣。而在“你通过什么途径了解传统文化”(多选)这道调查题目中,传统媒体的作用明显弱化,仅有23%的学生选择报纸杂志,超过95%的学生都选择了网络、微信、微博这些新媒体渠道。分析数据显示高校艺术生对传统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且了解途径更趋向于新媒体。

第三、通过艺术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对传统节日和西洋节日的认可度、未来的志向三方面调查了高校艺术生的传统文化的评价态度。艺术类大学生普遍对传统文化饱有兴趣,51%的学生认为愿意了解传统文化,因为传统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了解更多,48%的学生认为愿意了解传统文化,因为可以提高个人素质,仅有1%的学生表示不愿意了解传统文化,认为有时间不如花在专业学习上。有60%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社会很重要,有40%的学生认为有一定作用,没有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可有可无或起消极作用。有87%的学生认为对待传统文化,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选择性地学习发扬传统文化,13%的学生认为需要加以变通,使传统文化适应现代社会。热衷于过西方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的学生比例出乎意料的低,甚至不到5%,而对于农历新年、中秋节、端午节和元宵节受调查学生普通相当重视,有90%以上的学生选择以上中国传统节日会和家人共度。在调查今后学生在基于弘扬传统文化方面的志向上,结果让人回味,39%的学生表示有兴趣也在付诸实践,33%的学生表示有想法但苦于知识结构所限,无能为力,27%的学生表示随缘,有好的灵感会去尝试,不到1%的学生选择了不愿意,这些燃不起我的激情。调查结果体现了高校艺术生对于传统文化积极向上的态度,同时也反映出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还显得认识不足,身体力行的去为之做贡献的信念、能力和信心还有待提升。

综上,笔者总结,艺术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普遍有着正确的认识和浓厚的兴趣,但是通过传统媒介(书籍、报刊杂志等)获取这方面知识的能力不足,从而导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致力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的信心不足,动力不强。而在利用新兴媒介来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这一领域有非常广阔的作为空间。

二、微时代效应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影响

(一)微时代的特点

麦克卢汉曾指出,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和运用都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随着微信、微博、微视等传播媒介的兴起,我们迎来了“微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①“微时代”的到来对现代社会人的思想、行为、情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世界已然发生了改变。微时代的信息传播呈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碎片化。微时代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传播交流信息仅通过百余字,或是几分钟的视频就可以实现,而受众每天能够接触到的信息,数量之大非以往能想象,随之而来消化信息的时间也大大缩短。大量信息按受众群体的不同被切割成诸多零块输送到大众的眼前,看似包罗万象的信息让人第一眼印象深刻,但由于缺乏在脑海中系统性的印刻,很容易过眼就忘,不仅忘了内容,甚至忘了出处。再想复习回味,信息已淹没于茫茫网海。

第二、大数据。“微时代”的基础之一便是“大数据”的应用,有“大”才有“微”,积“微”便为“大”。互联网时代每天都会产生海量的数据,这些看似不相关的数据,通过复杂的算法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更精准的预测天气、更准确的判断病情及制定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工业系统和商业系统中则能更高效的管理人员、库存、流通等环节甚至可以告诉你风轮机可以建在哪里。②而对于高校艺术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消费、娱乐等行为均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分析和引导,很多互联网公司收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因为这些大数据蕴藏着强烈的利益驱动力,比如基于用户消费习惯的智能广告推送便是我们常见的形式之一。(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9-13.)

第三、即时性。相比于言辞严谨,架构完整的传统媒体文风,微时代的文风趋向于简单、高效、直接,加上有照片、视频、直播等数字媒体手段,一个信息的发布已经完全可以做到即时上传、滚动更新、传播无限,做到时间同步,全球同步。2019年央视猪年春晚,魔术师刘谦的“莫扎尔壶”魔术表演过后仅仅数小时,表演现场的“换壶”画面便被传到网络上,掀起了网友们的一片讨论热潮。

第四、互动性。微时代的媒介更注重互动性,微信更侧重于小圈层的交流,微博、微视侧重于媒体与传播。这就是一个双向的传播平台,每个人都可以基于一个事件、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各类转发,形成几何级的病毒式复制结果。互动可以是双向的,也可能是多点交叉的。

(二)微时代對艺术类大学生教育带来新机遇

第一、微时代改变了高校艺术生的思维方式。

微时代获取知识如此便捷,大量无筛选的全球化的信息像永不退潮的大海不断涌向人群,让高校艺术生随时可以获得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客观上逼着年轻人必须不断更新和充实知识,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不断学习成为常态。微媒介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强烈影响着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学生关注、研究的领域和课题都悄然发生了改变。

第二、微时代改变了高校艺术生的交流方式。

高校艺术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个性鲜明、执着单纯、感性冲动的特点,微时代让他们除了可以在艺术中宣泄情感、表达想法,也可以在微信、微博等平台自由交流,参与艺术,还有自己感兴趣的各种话题的讨论,通过良性的互动,进而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三、微时代改变了高校艺术生的创作方式。

高校艺术生的创作方式也正悄然向“微时代”迈进,微电影、微舞台剧、快闪等的兴起让创作空间更加广阔,更多的去关注小人物、小命运、小细节,构思新颖,结构精妙,影响力不逊色于大制作,往往能在短时间戳中观众泪点,引起观众共鸣。特别是对还在学习中的大学生,制作精良的微创作往往成本不高但出奇制胜,不失为很好的练手平台。

三、微时代背景下高校艺术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路径

(一)通过打造集思想性、即时性、交融性为一体的微媒体,提升传统文化素养教育的渗透力

顺应微时代的发展,充分把握微媒介的规律,发挥微媒介的优势,是提升高校艺术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有效方法。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整合艺术类大学生的兴趣点,通过学校和二级学院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打造系列性的专题推送,从中国建筑、歌舞琴乐、国画书法、传统戏剧、民风民俗等入手,让高校艺术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激发他们更多去了解中國传统文化的兴趣。如笔者所在单位微信公众号推出过“歌自故乡来”系列推文,以歌为切入点,介绍中国各地的文化传统、音乐和风土人情,辅之以歌曲链接和图片,在学生中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二)通过打造集历史性、系统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微课堂,提升传统文化素养教育的原动力

无论在任何时代,课堂教学都是大学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必须坚守的阵地。但在微时代,在立足传统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进军新媒体平台。针对高校艺术生重专业、轻文化的特点,拓宽思路,创新形式,不要将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只局限在思政教育的课堂,要运用微视、网课等形式,把培养融入到专业教学、日常的团课党课、教育讲座、班会、团支部会中,从而加强学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

(三)通过打造集人民性、独创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微创作,提升传统文化素养教育的感召力

引导学生创作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可以让学生在严苛艰辛的创作中深入、系统了解传统文化。微视、微博、微信这些微媒介让微剧本、微电影、微设计、微展演的创作成为可能,这些创作成本相对低,用时相对少,耗费资源相对小,适合大学生群体。但构思巧妙、短小精悍的小作品同样有强大的感召力,还不会让人觉得冗长。学生在创作中能够获得主动汲取知识的动力和能力,同时作为受众,也能从心底深处激发出他们强烈地爱国主义情怀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块瑰宝的探索热情。

(四)通过打造集积极性、互动性、针对性为一体的微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素养教育的内聚力

无处不在的校园微文化可以营造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如充满中国味道的路灯、布告栏、道路标志,每天中午定时响起的温暖的校园广播,快闪、墙壁涂鸦等,不需要太多的作品,可以常换常新,保持新鲜感和持久力,各类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小型社团,如汉服社、诗社、红学社等,定期开展的各类活动,都可以让高校艺术生时时徜徉于中国经典文化的美好图景中,潜移默化的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深的热爱。

存在即合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微时代不可阻挡的到来让人们意识到,它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共生存在。我们只有充分理解和把握微时代的特点和运行规律,才能为高校艺术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开辟了新的天地和巨大的创新空间。针对这些现实性的挑战和消极影响,有效发掘微时代的内在力量,以之为通道和动力,融合于高校传统文化素养教育的各个环节,必定能够走出一条微时代背景下高校艺术生传统文化素养有效提升的康庄大道。

注释:

①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19日)[N].人民日报,2016-04-26(02).

②丹麦风轮机制造商Vestas.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分析地形、气压、温湿度、降水等条件,将原来需要几周才能确定的风轮机(风力发电)部署和电力预测缩短到了几小时内,工作效率提升90%以上。笔者注。

参考文献:

[1][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0.

[2]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19日)[N].人民日报,2016-04-26(02).

[3]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9月10日)[N].人民日报,2018-09-11(01).

[4]舒坤尧.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研究[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8-03-01.

猜你喜欢

艺术类大学生微时代
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特点分析与对策研究
浅谈艺术类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微美学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辅导员视角下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关于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