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就业对策研究
2019-09-10辛蕾蕾
摘要:互联网金融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推广而形成的一种创新型的金融体系,与传统的金融体系相比既有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本文将通过分析当前互联网金融人才的需求状况,探讨互联网金融对高职金融专业人才所提出的新要求,进而研究在当前背景下应当如何实现高职金融专业人才的充分就业。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背景;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就业对策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传统金融与互联网之间相互结合形成的创新型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当前金融业发展的新方向,而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其培养的金融专业人才是否能够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顺利就业,这就对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顺应当前的时代背景展开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提升高职金融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提升就业率。
二、当前互联网金融人才的需求状况
目前,互联网金融在国内已经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伴随着其逐步发展,政府先后提出了多项指引政策以及关于实现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意见,逐渐规范了整个行业的发展,鼓励互联网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积极进行创新,使其能够服务于我国的实体经济。
但互联网金融的高度发展,却造成了互联网金融人才的短缺,其根本原因是互联网金融作为一门新兴产业,缺乏对其专业人才的培养,并且随着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其人才缺口还将逐渐扩大。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前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储备不足,大部分的高校都没有开设过关于互联网金融的专业以及相关课程。同时,互联网金融人才对专业人员的技能需求不仅仅是金融知识,还同需要具备有其他方向的专业知识技能,需要能够将互联网知识、金融知识进行充分统合并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互联网金融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很高、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高职金融管理类人才可以通过对自身能力的强化,来弥补自身在学历上的缺陷;再者互联网金融专业在对人才进行吸收的过程中,也注重人才的从业经验,高职金融专业人才也应加大自身对行业实践的从业经验累积。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对当前高职金融专业的新要求
(一)转变人才培养方向
转变人才培养的方向,能够使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在毕业之后快速适应当前的互联网金融背景。在金融专业教学过程中,人才培养的成效是由其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其过程所决定的,传统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的输送方向主要是证券公司、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传统金融结构。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对人才素质的传统培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互联网金融市场人才的需求,为此高职院校必须改变自身对金融专业人才的传统培养方向,将对人才的培养方向设立在对互联网金融企业输送人才的基础上,使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得到转变。
(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不仅要求金融专业人才能够掌握营销、市场、专业、技术、产品的开发与推广,还要其能够通过互联网资源来实现对金融专业的发展。因此需要高职院校在对金融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及时转变其教学手段以及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构建起新的课程体系来适应人才培养发展的需要。
四、实现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就业的对策
(一)培养人才的互联网金融能力
使金融专业人才的互联网金融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并使其满足在互联网企业中进行就业的条件,需要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构建专业培养方案
构建一个完全面向于互联网金融的培养方案,是推动金融专业人才成功地在互联网金融的大环境下就业的基础条件。为此,在对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制定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能够把握住当前整体互联网环境对人才需要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其对人才的重点要求,然后以企业对人才的市场需求为导向,来构建起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且根据当前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变化,及时地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与改进,兼顾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方针,时刻对人才的培养方式进行修订和补充。
2.优化现有课程体系
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能够使金融专业人才加深对互联网金融技能的掌握程度。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专业教师经常会依赖教学大纲以及课本来对金融专业人才进行技能与知识的传授,但互联网金融市场瞬息万变,因此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有效地将课堂讲解与技能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便会导致人才的核心素养达不到当前互联网金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导致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为此在对互联网课程进行构建的过程中,需要能够从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两个方面出发,来对整体的课程体系进行构建。
理论是一切金融活动的基础,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理论知识的把控,就会导致互联网金融课程无法为人才提供有效的知识,而在对理论知识进行传授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论知识能紧随当前的互联网金融环境,及时增加当前金融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专业名词同步讲解的课程知识.使理论知识能够紧随时代的发展。而实践则使金融专业人才能够了解其自身当前对金融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有效地将其通过理论学习的而掌握的金融技能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使其进一步巩固自身所掌握的技能,创新能力、工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培养与提高,使金融专业人才在实践工作的过程中,不断的检验并磨炼提升自身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能力。
3.提升教学课程内涵
采取此种措施,可以实现课程教学与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无缝对接,而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对课堂软环境的塑造,积极的引导金融专业人才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教师在对金融课程和互联网金融课程的进行讲授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对相关内容进行讲解,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互联网金融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在课堂学习之余,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相应的互联网金融知识。此外,通过邀请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专家、学者以及行业精英来与人才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探讨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热点问题,也是实现对课程内涵提升的有效方法。
(二)强化高职院校与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的合作
高职院校与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是幫助高职金融专业的人才实现顺利就业的有效途径。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因各种条件的限制而导致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人才缺乏对金融知识的实际应用机会,缺乏实践学习的机会。若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高职院校能够积极地强化与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的合作,来帮助金融专业人才对其专业技能进行实践应用。在互联网金融企业中的学习与实践,能够帮助金融专业人才累积一定的从业经验.使其在毕业后可以很轻松地融入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工作之中。同时,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还能够及时帮助教师了解当前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状况,熟悉当前市场变化的动态,使其能够发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缺陷,及时矫正,提升教学质量。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设立相应的实习基地,定期的输送金融专业的人才在企业中锻炼,企业则可以在人才进行实习的过程中,将符合自身人才需求条件的优质人才录人到自身企业当中,通过优秀的人才来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与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人才之间实现共赢互利,而金融专业人才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意愿选择是否留在实习企业之中,或者选择更符合自身期望的企业,实现自身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要实现高职金融专业人才的顺利就业,不仅需要充分了解当前互联网金融人才的需求情况,同时也需要在创新的背景下对高职金融专业提出新的要求,及时转变人才培养方向,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提升课程内涵,强化高职院校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通过一系列对策予以调整实现。
参考文献:
[1]李晨晖.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产业创新研究,2019(5):54-55.
[2]陈宏娇.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高专金融人才的培养与金融课程的改革[J].经贸实践,2018(16):344+346.
作者简介:
辛蕾蕾,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