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城》文学作品欣赏体会

2019-09-10张学文杨亚伟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2期
关键词:方鸿渐性格特点围城

张学文 杨亚伟

摘 要:《围城》历来被称为“新儒林外史”,钱钟书的这篇长篇小说一出生便引起广泛关注。作为一部特色鲜明的讽刺小说,《围城》无论是在结构布局、遣词造句还是人物形象刻画上都别具一格,有十分高的研究价值。本文是在详细、深入阅读作品的基礎上,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关键词:《围城》;作品欣赏

《围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长篇讽刺小说,于1947年出版,一经出版,便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这部作品以诙谐幽默而又极具讽刺意味的语言为读者缓缓引出“方鸿渐”的一生,并通过方鸿渐的一生为读者展示了中国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可以说,《围城》以小见大,于小格局中孕育出了大智慧,大见解,也为当时社会以及后人带来了无穷启示【1】。详细分析如下。

《围城》之内容结构赏析

以时间为线索分析作品内容结构,可以看出整部作品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青少年时期的主人公留学回国并陷入爱情;第二部分,恋爱受挫投入工作;第三部分,辞去工作步入婚姻坟墓并参与报社工作。在本书中,方鸿渐是主要人物,贯穿整个故事的始终,方鸿渐分别在回国船上、湘西道上以及三闾大学这三个重要地点所发生的故事构成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成为方鸿渐分别围绕求学、恋爱、工作、婚姻展开的一生【2】。俗话说,每个故事的开始都有原因、有背景,而每位英雄的出场都要有舞台。正如《作家之旅--源自神话的写作要义》这本书中所说,英雄的冒险之旅需要由两个世界“正常世界”以及“非正常世界”两部分组成。在《围城》这部作品中,回国轮船成为导出故事以及后期画面的重要舞台,也充当着主人公开启冒险之旅之前的“正常世界”。在这个场景中,人物依次出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也有所显现,如他为给家人一个交代而购买假的学位证书等;同时,方鸿渐的思想、心路历程也在不断变化。可以说,作者以回国旅途作为故事的开篇,这样的设置十分巧妙,既交代出了故事的社会背景,显现了战争初期知识分子的常态;也让读者对主人公有所了解,同时也为其他人物的出场埋下了伏笔,十分有技巧性。

《围城》之语言赏析

语言是《围城》的一大亮点,钱钟书有着非常厉害的玩文字游戏的能力,并将其这一能力在这部书中毫无保留地展示给了读者。《围城》无论是在遣词造句还是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都十分出色,那些或诙谐幽默或尖酸刻薄的语句、那些精美如诗的长句让整个故事有血有肉,也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

《围城》一书中有许多机智幽默的语言,如在描写唐小姐量出场时,作者写道:“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气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得嘴馋,仿佛是好水果”。在阅读这样的文字时,唐小姐那娇艳欲滴的脸庞、 那如水果般让人忘记口渴又觉得嘴馋的模样直接涌入读者的脑海,刻在读者的心理,让读者也跟着唐小姐的出场而欣慰地嘴角上扬,不愿抽离目光。除这些细腻的描写外,作者也十分擅长运用比喻、拟人等,灵活运用这些手法变抽象为具体,以虚写实,既美化了句子,又暗示了思想情感,可谓一举两得。具体如,作者在写雨时,将雨赋予人的思想、行为,说雨“越下越老成”,这样一来,不仅可让读者看到连日来阴雨不断的景象,也让常规叙事变得幽默、让干巴巴的句子变得多彩。 再如,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这样写道“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加。”这样的描写新鲜奇特却又恰到好处,将那孩子的外貌特点写的活灵活现,在阅读时仿佛看到真人似的。

《围城》之人物形象赏析

《围城》中的百样人物、百态人生在一定程度上组成了一个小型社会,那些人物以及人物经历让我们瞥见笼罩在轻纱下面的社会的本质构成。如优柔寡断、意志不坚定、无能被动、平庸的方鸿渐或许有一副迷人的外表,让众多女人都倾心相许;或许有还说得过去的外部条件,可以乘上外出留学这条大船,但他的平庸注定了他的失败。同时作者通过对主人公性格的刻画以及其人生走向的描写,展示出了现代社会人性异化的必然结果。再如工于心计又自持清高的苏文纨,她伪洁又易染的性格特点注定她所追求的女性新生活是媚俗的【3】。总之,多样化的性格特点、立体饱满的人物形象构成了整个故事,让读者看到了不同的人性特点,同时作者也通过对这些知识分析外在生活形象与内在性格特点的刻画,让读者看到了战争初期中国知识分子的群相,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

结语

综上所述,《围城》是一部经典著作,其中所闪烁的思想的光辉与布局、用词的巧妙,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与研究。

参考文献

[1]田丹.《围城》中关于“人”的概念隐喻认知分析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40(08):104-108.

[2]刘秀丽.学院知识分子的精神荒芜与道德坚守——从《围城》到《应物兄》[J].当代文坛,2019(04):90-95.

[3]陈立珍.从钱钟书的“化境论”看《围城》英译本[J].国际公关,2019(06):254-255+258.

猜你喜欢

方鸿渐性格特点围城
追忆黄蜀芹:敢拍《围城》,尽情绽放
你熟悉“成长经典”吗
社交电商的“围城”
浅谈《围城》中方鸿渐的围城人生
围城之外
打破无形的围城
你想认识我吗?
方鸿渐与贾宝玉的围城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