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视野下如何加强小学语文德育教育
2019-09-10汤晓雯
汤晓雯
摘 要:新课改视野下,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和国学文化熏陶方面要比之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有更多着墨。教书育人,对于一名语文老师来说,不仅要教给学生识字写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语文课堂就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阵地。
关键词:德育教育;语文教学;情感教学
引言:
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人,培养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信念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新课改背景下,教育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每一堂语文教学课都应当渗透对学生德育教学的内容。作为一名老师,必须意识到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必须对学生进行规范的语文基本功训练,使每一名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语句组织能力,这些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但是,与此同时,作为语文老师,必须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学情操和文化素养。语文教师应当建立起鲜明的教学风格,努力增强学生热爱语文、热爱文字、热爱写作的好习惯,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曾公开表示,语言是重要的,因为它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它对学生产生了终生的影响,而且往往是难以察觉的。语文教学中思想道德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正确选择和运用正确的方法,正确地引导,那些闪烁的话语和闪现的思想就会在语言教学中深入到学生的心中。
一、适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因此,语文教师有激情地创造适当的情感教学,使学生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的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只有学生快乐、专注,师生才能有效开展智力活动和情感交流。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及时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创造良好的情感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情境,优化教学效果。
二、深入品析文本,引导学生体味情感
(一)关键字词,让学生获得美
在文章中找到了表达情感的关键词,如“快乐”“哭泣”“快乐”“悲伤”“跳跃”和“快乐地哭泣”,引导学生用心感受这些情感,并在文章中输入情感,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情感。
(二)品味佳句,使学生感受美
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介绍了西沙群岛美的特点,重点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使学生们能想象自己仿佛置身于西沙群岛之上,细致入微地感受西沙群岛的美。
(三)从文到图,让学生表达美
图片生动、直观、有趣,学生可以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体会美
朗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才,而且能使学生表达美和体验美。教师应引导学生朗读,帮助学生正确使用语调,掌握停顿点,有效培养学生的信任感、自信感、团体感和知识感,使学生真正领略到美。
三、拓展延伸阅读,加深体验情感
用中文教科书中的文章来陶冶学生的感情,这还远远不够,只是表面功夫而已。因此,在学生掌握了教材后,语文教师应该在教材外多介绍一些文章供学生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时间,增加知识量,丰富学生的情感,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交流应该在情感上进行。学生可以利用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适当的情感态度进入学习,既能愉快地完成学习,又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达到优化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四、积极引导,思想、文字双锤炼
作文是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既反映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又体现了学生的语文基础和智力水平。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和阅读教学同样重要。
(一)引导学生更多地练笔,学会观察,学会思考。
教育改革者魏书生要求学生每天都有日记,并称之为道德长跑,也就是说,它充分发挥写作的作用,巧妙地将教学与育人结合起来。
生活是写作的不竭源泉。学生的写作必须观察生活,捕捉图像。写作指导过程是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马列主义基本观点,进行美育的过程。它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社会和生活的过程。
(二)透过习作窥探学生心灵,发挥讲评的育人作用
学生习题是学生思想、情感、性格和意志的反映,是学生自身生活和环境条件的一部分。言语是心灵的声音。通过练习,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内心,感受到他们思想深处的脉搏。教师要善于观察习题所反映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条件,及时进行分析和引导,引导学生辨别是非,辨别美与丑,赞美善恶,努力进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意义。
结束语:
語文教学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只要我们教师努力寻找,善于挖掘,将道德教育在课堂中自然渗透,就能实现教学与教育的有机统一。我们的语文教学要积极走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相融合的道路,这是新课改的要求,更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题中之义。
愿我们能在新形势的“大语文教学”背景下谱写学校德育教育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梁箫.润物细无声——语文课堂渗透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4(05):48-49.
[2]毛玉彪.新时代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