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电教媒体
2019-09-10胡静秋
胡静秋
摘 要:语文学科运用现代化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教改的需要。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信息化如和风细雨般滋润着农村中小学的每一个角落。就语文课堂教学来说,电教多媒体给原来就蕴含了情感的语文教学内容增添了无限的活力,在课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语文教学质量。如何根据教学需要恰到好处地运用电教媒体呢?在这里我就结合平时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教;语文教学;创设情境
一、运用电教,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却兴趣不浓。因而,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可运用电脑制作这样一段活动画面:①茫茫的宇宙群星璀璨。(配上优美的音乐);②旋转着的地球出来了,慢慢缩小,最后成了宇宙中的一页扁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是渺小的);③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出現晶莹透亮的球体;④伴随着音乐出现了转动着的、蔚蓝色的地球(体现地球的美丽壮观,可亲可爱)。如此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运用电教,突破重点、难点
教学中,我们常常觉得教学内容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利用常规教学手段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时,我们可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利用电教手段形、色、声、动感的优势,对其进行有效的突破。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先打出小兴安岭全貌的投影片,采用反复移动片子的方法,让学生直观看到小兴安岭幅员辽阔、树茂林密、一片葱葱茏茏的壮丽景象,学生从中领会到了文章中为什么要把小兴安岭比喻为绿色的海洋。在教学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各不相同的景色时,则采用固定投影片的方式,让学生观察每个季节的静态画面,体会作者对各个不同季节哪些特点的具体描写。学生通过投影,可直接从画面找出来,再结合课文具体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加深理解,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
三、运用电教,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对环境进行选择加工,创设所需的教育情境,让他们在声像的环境中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如,在教学《瀑布》一文时,由于大多数学生从未见过瀑布,无法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意境,可利用录音朗读加配乐,把远听瀑布似浪涛、似松涛的感觉表现出来,利用瀑布录像片的精彩画面,使学生感知了近看瀑布“像一条白带悬挂在千丈青山”的气派,以及瀑布脚下水珠飞泻的情景。再让学生在优美的乐声中反复吟诵这优美的诗文。同学们仿佛沐浴在千丈瀑布激起的“如烟、如雾、如尘”的水气中。学生既体会到了诗文的语言美,又感到了瀑布的景色美,一种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油然而生。电教手段的使用,促进了学生与作者、教者的情感交流,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电教,训练说写
乔姆斯基理论认为:人的大脑独具一种“语言获得装置”,这种装置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成为具体的语法,说出具体的语言。语文教学中巧用电教手段,导视启思,有目的地进行口语训练,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训练的具体环境。如教学《尊师爱生》时,事先制作好投影片,教学时先放映一个小女孩背着书包冒雨向学校跑去的画面,问:“什么时间,谁在干什么?”、“天气怎么样?”、“没带雨具的小同学会怎样做?”接着放映女教师把自己的雨衣披在小同学身上的画面,问:“谁看见了,怎么做的?”、“他们会说些什么?、小同学会怎样想?”再放映一个男同学把自己的雨伞举到教师头上的画面,问:“高年级大哥哥看到后怎样做的?”、“教师会怎样做?”最后放映综合图。这样,把单幅画面分解后综合,由静态变为动态,用连贯的活动投影指导学生观察,化难为易,寓说话、写话练习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中,融观察、思维、想象、表达于一体。说话、写话既有顺序又有重点。由眼观——脑思——口说——手写,多种感官并用,不但进行了一次生动有趣的说写训练,而且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尊师爱生、助人为乐的教育,进一步融洽了师生感情。
五、运用电教,发展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贯穿于语言训练之中。但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现象。使用电教媒体的刺激引导,会开启学生思维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如,《翠鸟》一文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学生会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的关键句子。此时使用电教,演示翠鸟叼鱼的情景,学生如同置身于美妙的境界之中,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教师顺势提问:“‘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翠鸟到哪里去了?”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这里电教手段独特优势使学生在接受信息过程中,由眼、耳、脑、口等多种感官协同进行思维加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录像、投影、录音、音乐等电教媒体,以其直观形象、动态性等特点,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使学生为之动情、愉快、振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只有不断创新,采取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语文的海洋里不断求知,勇于探索,才能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所赐予我们的教育资源,并利用好这些教育资源,让语文生活化伴随学生的积极参与,自主体验,智慧生成自己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张淆单.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J].农家参谋,2019(17):272.
[2]车桂霞.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情境体验的有效运用[J].才智,2019(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