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落实高中历史学科素养

2019-09-10田馨铭李媛媛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9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翻转课堂核心素养

田馨铭 李媛媛

摘要:翻转课堂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利用网络教学形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时空。本文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案例——“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来探索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以此提升高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翻转课堂 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

一、利用翻转课堂,落实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目标,是历史课堂教学的根本所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翻转课堂与时代紧密结合,借助视频、网络课堂等多种形式给学生传授知识,符合当代高中生的心理需求,给学生新的视野,极大地改善了学生的心理品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耐心。经过一段时间,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得到提高,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因此,利用翻转课堂能更好地落实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原则

首先,转变师生角色。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仍然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主要力量,是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而不是传统的“满堂灌”式的传授者和管理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堂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多了。与之对应,传统的教学过程 “忽略了教学对象的差异,漠视学生的个性需求,学生课堂自主活动整体缺失,压制了学生质疑批判探索创造能力的发展”。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动研究者,课前学习形成对知识的梳理和疑问,课堂上主动和老师、同学交流,从而达到知识的内化。

其次,调整学习时间。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要求师生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尤其是有效地利用课外的时间。教师根据课前学生看完视频、做习题的反馈信息组织课堂教学内容。课堂上指导学生梳理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内容,对错误率高、理解不透的难题给予重点关注,对学困生及时提供拐杖以帮助他们达到知识内化。由于翻转课堂将学生学习时间安排在课下,很多学生不习惯,学习效率不高,不少学生把课前学习当成作业敷衍塞责。如何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课前学习,激发学生课下学习斗志,需要教师不断思考和实践。课上不需要“满堂灌”,而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问题,这需要创造性劳动——教学设计。

最后,改变教学策略。传统教学模式强调讲授式教学法,而翻转课堂则强调讨论法、合作探究法。传统教学立足于赫尔巴特传授←→接受教学法,其过程是: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和技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立足于杜威的问题探究教学法,侧重于问题的探究。翻转课堂不利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因为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够好,很容易产生学习效率低的问题。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并不比传统教学模式下轻松多少,有更多的问题要处理,在更短的教学时间里需要完成更为重要的任务。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符合预期,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将是一生。这种主动而有效的探究正是教育的真谛所在。

三、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实践——《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1.创建教学视频。分析《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专题,整理形成课件,制作一个微课视频,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给学生观看。微视频设计思路如下:

(1)浪漫主义的基本内涵及背景(时间2分钟)

材料一 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潮年代的产物,是资本主义上升阶段的一种意识形态。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浪漫主义是一种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思潮。

材料二 “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

材料三 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想王国”的失望,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满和对资产阶级革命中“自由、平等、博爱”的幻灭……滋生了欧洲浪漫主义思潮。

(2)浪漫主义文学(时间2分钟)

材料一 诗人雪莱《西风颂》的诗文欣赏。

材料二 作家雨果《巴黎圣母院》作品摘选,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3)浪漫主义美术(时间2分钟)

作品名称:自由引导人民(如图1所示)。

例谈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落实高中历史学科素养真实的历史事件,如火如荼的革命场景。颇为集中的浪漫主义代表——自由女神,她长着古希腊雕塑般的轮廓,露着上身,穿着朴素古典的衣服,走在革命隊伍的前面,右手高举三色旗。与周围身穿现代服装的男士们相比,她更像一个抽象的人,代表着最高的精神与意义——“半人半神气质的一个理想化人物”。它面向人群,健康,有力,坚决,美丽朴素,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号召人们革命到底。作品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最为核心的政治主题——自由与民主。

探究思考:浪漫主义美术有什么特点?

(4)浪漫主义音乐(时间2分钟)

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在欧洲兴起。它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到19世纪中叶,浪漫主义音乐走向鼎盛时期。代表人物:音乐家贝多芬、小约翰·施特劳斯。浪漫主义音乐欣赏:蓝色的多瑙河。

(5)自学练习检测:5道选择题(2分钟),习题如下:

①在法国波旁王朝复辟年代(1815—1830年),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内心十分苦闷,他们不安于现状,但又看不到出路,往往把希望与理想寄托于未来或遥远的异国。此时兴盛的绘画风格是(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②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总之,他们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材料中“他们”的代表作是( )

A.《自由引导人民》

B.《泉》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格尔尼卡》

③“卡門有强烈的个性,独特的道德标准,她邪恶堕落,却又独立自由,宁肯付出生命,也要坚持个性自由和忠于自己。”这是观众对歌剧《卡门》的评价,这部歌剧的创作风格属于( )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④浪漫主义音乐全盛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

A.贝多芬B.舒曼

C.舒伯特D.德彪西

⑤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这就是英国诗人拜伦笔下的英雄。这些“拜伦式英雄”反映了( )

A.光荣革命时代的理性之光

B.启蒙运动时代的浪漫之声

C.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D.蒸汽时代社会的黑暗现实

2.教师编制导学案。编制导学案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有效地课前学习,是配合微视频学习使用的,使学生对课本中的主干知识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1)学习目标

掌握浪漫主义艺术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总结浪漫主义艺术的主要特征。

分析浪漫主义艺术产生的背景,理解艺术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2)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19世纪以来世界浪漫主义艺术的主要成就、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难点:了解浪漫主义艺术产生的背景和影响,分析浪漫主义艺术的主要特点。

(3)学习内容

①浪漫主义的基本内涵以及背景。

②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品和主要特点。

③浪漫主义美术作品欣赏及特点总结。

④浪漫主义音乐的产生、作品欣赏及风格特色。

(4)学习问题

学生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并就学习中有疑惑的内容提出问题。

3.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视频制作完毕后,教师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平台下载播放视频资料,督促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务必完成对视频和导学案的学习,对课前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学生自主学习时,如有疑问,可通过交流工具,与教师或同伴进行在线沟通,并把疑问记录到问题单中。教师收集整理问题单,结合其他反馈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形成具体的课堂教学任务。课堂上重点解决学生自学中出现的问题,尽量采用小组合作方式,提升学生交互能力,进而完成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

4.整理学生问题单。问题引领是翻转课堂的一大特点,它要求围绕学生所提问题展开课题教学。课前教师必须全面了解收集来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进行筛选,挑出与课文主题相贴切的教学问题。课堂上逐一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根本来不及,教师需要下一番功夫,对问题取舍、整合,使得对问题的探讨更为有效。针对教学内容,整理出6个探究问题:(1)浪漫主义艺术产生的背景; (2)浪漫主义文学作品鉴赏体会; (3)浪漫主义美术作品欣赏感悟; (4)浪漫主义音乐的产生及音乐风格 ;(5)浪漫主义艺术产生怎样的社会影响;(6)浪漫主义艺术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二)课堂设计

1.答疑解惑。学生在课前视频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疑惑,为此,课堂上教师就要帮助学生解决这些疑惑。解惑环节用时10分钟左右。

2.合作学习。引导和组织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适当帮助,解答疑惑。然后交流评价,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讨论环节用时10分钟左右。

3.课堂检测。在课堂上学生完成教师设计的练习,教师巡视、有选择性地一对一指导,进而总结和评价。最终对本课教学活动进行综合性评价,引导学生课后完成对所学内容的巩固提升。检测环节用时10分钟左右。

(三)课后反思

要实现翻转课堂与高中历史课堂的结合,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更新教学思想,推进翻转课堂

时代在发展,更新教学思想势在必行。翻转课堂并不否定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督促学生的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对知识体系进行建构;不仅需要整理分析学习成果,还要掌握引导学生“会学”的方法和技巧;不仅需要批改作业,还要编制导学案和微视频。很难想象一个表达不清、讲授不畅、重难点不明的教师能够在“翻转课堂”上有什么建树!为此,教师必须练好扎实的基本功,进而有所突破,把课堂发挥到极致,在较短的时间内发挥更大的作用!

2.如何指导学生课前学习

传统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师是主导者;而翻转课堂,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教师是引导者。这要求改变教和学的方式,如何培养学生课前学习就显得格外重要。清晰、准确、有趣的微视频吸引学生眼球;富有问题情境的导学案带领学生走进知识殿堂。课堂上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或整节课的内容进行主动思考,避免直问直答。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记录课前学习时间,检查和督促学生的课前学习,将时间严格控制在指定范围内。“学生的课前学习所要达到的最低效果是对某一问题有较深刻的认识,并能就课上问题进行探究;或者是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提出自己的学习问题。”

3.重视学生课下对知识的巩固与提高

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课上表现,选定作业内容,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提升,同时开始学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翻转课堂是当下教学模式的更新。理解并认识翻转课堂及其产生和发展,重新定义师生关系至关重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重新分配课堂时间与时代合拍。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科特点,实践翻转课堂,改进时下教学。可以断言:翻转课堂将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缪有光.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策略[J].中学时代,2014(23).

[2]胡继云.浅析“翻转课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综合版),2015(10).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翻转课堂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