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对特殊家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2019-09-10温小李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9期
关键词:感恩教育学生

温小李

【摘要】  解决初中特殊家庭教育问题是缓解教育危机、提高这类家庭子女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我国初中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以及现代西方功利文化的入侵,以科学文化知识为核心的价值体系逐渐形成。而忽视了感恩教育,特别是特殊家庭学生的感恩教育方面。因此,作为班主任和德治教师,解决特殊家庭学生的感恩教育问题迫在眉睫。

【关键词】  特殊家庭 学生 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6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9-166-01

一、特殊家庭学生感恩教育重要性

感恩是人们应该拥有的最起码的情感和成就。感恩教育有助于完善人格。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是每个特殊家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学生道德素质水平是衡量特殊家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信念,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离不开感恩教育。当代特殊家庭学生的道德素质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自身,而且关系到党的事业、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兴衰。

二、特殊家庭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社会是影响特殊家庭学生感恩教育的宏观因素。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为了以最小的投入实现利润最大化。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特殊家庭的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他们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受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一些学生扭曲了人生观和价值观,漠视人际感情,追求享乐、奢侈浪费,导致忧患意识和感恩意识的弱化。整个社会氛围对感恩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颓废思想深刻影响着感恩教育。

(二)学校因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学校开始追求经济和社会利益。学校一开始以录取率为目标,片面追求学生文化课程成绩的提高,忽视人文教育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受此影响,开展了一些感恩教育活动。但是由于学校开展感恩教育,缺乏感恩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合作,阻碍了教育的发展。

(三)家庭因素

感恩之心不是所有人与生俱来的,父母是特殊家庭学生最开始的老师。由于特殊家庭的特殊性,造成了家长觉得自己亏欠孩子,特殊家庭的学生受到了过分的溺爱。他们的存在就像一个小皇帝,他们只知道无穷无尽的索取,不懂感恩,更别说心疼父母了。另一方面,家长素质低下也影响了感恩教育的实施,加之特殊家庭的家长与学生之间存在代沟,没有良好的沟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交流,影响了感恩教育的实施。

(四)学生自身因素

特殊家庭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叛逆的特殊时期,心理水平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状态。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扩张,追求個人主义和享乐主义。认为所有一些的物质都是应该的。当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们会抱怨不公平。相反,他们缺乏对自己思想的反思,从不考虑自己应该和能够对父母、社会做些什么。总之,特殊家庭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一个非常脆弱的时期。如果他们不小心,就会失去平衡。而且,由于青少年的个性特点,大多数学生不愿意接受说教式的情感教育,感恩教育也难以对他们产生影响。

三、拓展感恩教育途径

(一)发展社会导向作用

学校与教师可以让特殊家庭学生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孤儿院、养老院等社会机构,让学生了解关爱社会遗弃的老人或孤儿所处的优越家庭环境,引导学生学会付出、懂得付出,让他们了解需求是什么。不是唯一的办法,只有不断的付出,你才能从父母或老师那里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让他们懂得感恩。

(二)通过社会实践进行感恩教育

教师鼓励学生感受和体验社会实践活动,要理论联系实际。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活动中的认知敏感性和道德判断能力,从而构建感恩认知、感恩情感和感恩行为的体系。举办慈善活动感谢社会。如义务献血、义务劳动等。根据需要,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利用社会上的英雄事迹、身边的好人好事、古今中外关于感恩的典故,作为感恩教育的积极资源,引导学生反省自己,最终产生感恩的思想和信念。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学科感恩教育的隐性因素,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与各学科相结合,发挥学校感恩教育的主体作用。

(三)发挥榜样的力量

教师在感恩教育过程中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以身作则非常重要。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素质和道德品质,营造高质量的氛围。其次,教师的言行是学生的榜样,良好的言行更容易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最重要的是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有人情,要有理性,要有情感,要把灌输教育与示范有效结合起来。教师在学校的感恩教育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宣传优秀的中国人,还要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不应忽视或放弃教化教育,不应把教化教育变成枯燥的说教。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丰富感恩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这样,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帮助特殊家庭的学生纠正人生方向,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四)家校合作,形成社会合力

学生在特殊家庭中的成长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但又与家庭、学校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家庭与学校的合作与沟通更有利于特殊家庭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要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学校和家庭特殊家庭学生的情况,制定有效的教育方法,及时对特殊家庭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两人的共同努力,可以更好地让特殊家庭的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成长。根据感恩教育的特点,感恩教育应遵循指导原则。家庭指导对于加强亲子互动,增强孩子对父母的理解,激发特殊家庭学生对父母的孝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要加强学校道德教育。尊重学生的差异,彰显学生的个人价值和尊严,需要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学校要定期组织家长举办“家校交流会”等。

猜你喜欢

感恩教育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浅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特意和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