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研究

2019-09-10黄让辉

兰台内外 2019年19期
关键词:共建共享数字化

摘 要:在数字化、网络化时代,信息资源日益丰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经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的趋势。本文从信息资源、便捷服务以及效益倍增等方面分析了数字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优势所在,并从版权、资金及入藏及管理等方面剖析了数字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短板,最后共建共享的框架构建及其实现机制的建立等,充分讨论了数字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具体策略,为广大市民提供免费信息资源服务,真正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关键词: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数字化

在数字化、网络化时代,信息资源日益丰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经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的趋势。近年来,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理论研究已经逐步向实践及应用领域发展。广东、上海、青海等地数字图书馆资源纷纷开启了共建共享模式,为广大市民提供免费信息资源服务,真正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一、数字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优势分析

1.信息资源优势

与传统的相对独立的图书馆资源管理模式相比,数字图书馆在信息资源方面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是能够借助“云存储”技术,使图书馆信息资源大量积累,并通过“云端”管理和访问服务,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安全、高效存储。二是图书馆中拥有大量珍贵历史文献,有的还是“孤本”“绝版”,十分珍贵,这类图书文献资料拥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但其实体历史文献已经不能像传统图书资料那样的流通和传阅,只有将其信息资料借助数字技术实现网络化信息录入、演示和实时信息共享,从而让“沉睡”着的珍贵文献资料脱离实物载体限制,焕发出强大的流通功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2 .便捷服务优势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主要与读者面对面完成,由于读者文化差异、信息资源需求差异等,单纯的依靠实体图书为基础的面对面服务已经难以满足读者图书信息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基于数字信息网络技术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可以借助先进的数字技术,通过搭建图书馆网络客户端,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实现馆际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能够满足市民信息资源的多元化需求,数字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下载速度达到625kb/s,读者可以借助智能手机、PC终端设备等随时随地点阅数字图书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享受的服务体验感是传统图书馆难以媲美。

3.效益倍增优势

数字图书馆资源本着公益性原则,将馆藏资源进行共建共享,一方面能够显著降低单一图书馆管理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另一方面也有效提升共建共享获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倍增明显。如,从各个图书馆核心资源及其能力来看,通过优势互补,实现馆藏图书资源的优化整合、优势集合,馆藏数字图书资源成倍增长;发挥联机编目,科学调配图书采购及图书资源建设,节省图书采购成本;借助数字图书资源的共建共享,降低数字图书馆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成本。

二、数字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主要问题

数字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是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信息时代赋予数字图书馆新的管理模式。但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也不得不面对新情况、新问题。

1.版权争议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共建共享早已解决了技术上的问题。但不得不面对的是版权归属问题。由于数字图书馆中的馆藏资源来源广泛,既有购买,也有赠予,还有历史文献资料,此外,各个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出版机构众多,文献资源的相似程度,各个地方版权规定,以及文献作者态度及出版部门协议等,甚至每一篇的文字版权归属在不同出版机构,这些都是难以协调解决的问题。

2.资金短缺

资金缺口一直是制约数字图书馆共建共享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图书馆规模的大小,以及财政支持力度等各不相同。数字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程,也是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若政府公共资金投入不能满足连续性,共建共享中的许多项目发展将成为“烂尾”工程。

3.入藏及管理存在短板

数字图书资源共建共享对文献信息的数字化、自动化管理要求較高。但目前各地文献资源尚未实现数字化。如柳州市下辖6个县,图书馆文献资源主要以手工登记管理为主,查询服务依赖传统纸质文献,无论是地方文献资源入藏还是现代化管理等均存在较大短板。

三、数字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框架构建

1.总体结构

根据区域(省或市)图书馆现状,结合区域内各数字图书馆对于共建共享的需求,由文化部门统一牵头领导,组建以区域公共图书馆为依托的全省、全市数字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专业管理机构。搭建以该机构所在区域内的读者为中心网络服务平台(后期可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实现数字图书资源共享服务)、技术服务中心、书目数据中心以及相关的业务培训中心等,并拟定统一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标准,实现区域内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相互补充,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各方权利及义务等。

2.管理模式

区域数字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管理模式可由领导层、业务管理层、技术层和应用层构成。(1)领导层主要是由分管图书馆业务的文化部门、科技部门、教育部门、出版部门等共同组成数字图书馆领导共建共享领导小组。(2)业务管理层包括组织协调机制及决策机制,负责数字图书馆共建共享过程中的运行及管理相关制度及规范的制定。(3)技术层。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及专业集群等技术,把数字图书馆共建共享集群与其组成的图书馆之间组建成区域性虚拟图书馆群,并提供全面的共建共享技术支持。(4)应用层。基于虚拟图书馆群为广大市民提供丰富多样的图书信息资源服务。

3.技术平台

区域数字图书馆共建共享离不开技术平台的建设及应用,即虚拟图书馆群的门户网站建设。该技术平台的功能主要包括:统一认证及单点登陆、数字图书导航、联合编目、参考咨询、文献传递、跨库检索、数字图书资源检索以及“一站式”全文获取、发布及一体化服务等。

四、数字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

建立良好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框架结构,要使其发挥应有功能还需要一套完善的体制机制作为保障。

1.数字图书馆资源共建机制

共建机制包括共建的内容、方式、原则及实现。具体来说,(1)共建内容是基础和核心,一方面应将各个图书馆传统的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提升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保有量;另一方面根据现实需要,建立若干个图书资源专题库,然后,将参与共建的图书馆资源进行网上整合。(2)共建的方式包括自建、合建、购买和委托建设等四种。(3)共建原则应遵循标准化、规划化、信息资源利用可持续性、经费优化配置以及共建共享等。采用“共享工程”发布的《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标准规范》《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为依据。(4)共建实现。一方面要提升数字图书馆共建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馆际间的协作,以及各个馆员之间的沟通协调,提升合作共建的向心力和认同感。此外,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

2.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机制

共建是基础,共享则是目的。要实现不同数字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共享,应在统一的技术平台的应用下,实现所有館藏数字图书文献传递、学科导航以及开放存取等共享服务功能。为此,一方面要共建联合目录,实现图书馆间的数字资源共享。如在柳州市图书馆内设立“文化共享工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大力发展地方文献数据库,如柳州市图书馆与各馆联合开发独具特色或典型事件专题文献。另一方面联合开发数据库实现馆藏数字图书资源的信息共享,提高数据库的使用率;此外,还要加快图书资源的开放共享力度,跨学科、跨区域、跨系统资源库,丰富数字资源共享成果。如,利用CDI-CM软件将柳州市图书馆资源加工发布在“共享工程元数据检索平台”,县乡图书馆、文化站利用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此外,要建立数字图书馆借还信用系统建设,为数字图书资源的共享建立必要的惩戒机制。

3.数字图书馆资源安全机制

数字图书管资源的共建共享增添了不安全的因素,因此,还需要加快数字图书馆资源安全机制建设。具体来说,(1)软件系统安全建设。采用严格措施确保数字图书馆共建共享服务器、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的安全。(2)日常运行安全。确保不同数字图书馆资源联接时的状态稳定且兼容,满足数字信息资源共享需要。(3)系统物理安全。即,数字图书馆群建立的中心机房、各种计算机及其他应用设备的安全、数据载体(如光盘、磁盘等)安全等。为此,一方面要定期对上述系统及软硬件进行安全测试和评估,从源头最大限度地堵塞系统安全漏洞,确保数字图书馆系统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始终坚持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借助网络隔离技术、防火墙技术以及病毒防护软件等,确保系统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显燕.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制的构建[J]  图书馆研究,2014(2):35-38

[2]刘 霞.青海省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构建模式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34-39

[3]王雅睿.数字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4):15-17

[4]陈 远.数字时代图书馆资源共享研究——以广东省数字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为例[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11(4):10-12

作者简介:黄让辉(1972-),男,汉族,硕士学位,副研究馆员, 研究方向:图书馆智能化建设、数字图书馆、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阅读推广、文献资源建设等。

猜你喜欢

共建共享数字化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中国民族语言的标准与数字化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对行业影响难言“颠覆”
驻地网光纤到户共建共享有效策略探究
高校动画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构想
Interlib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应用初探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