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课”的“导讲评研”教学模式及在《高等代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09-10刘熠钟纯真许雷

高教学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高等代数微课教学模式

刘熠 钟纯真 许雷

摘  要:首先,分析了“导讲评研”的教学模式和“微课”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微课”的“导讲评研”的教学模式;其次,将基于“微课”的“导讲评研”教学模式应用于《高等代数》课程教学中,给出了具体实践过程;最后,分析了该教学模式在《高等代数》课程教学中的优点。

关键词: “导讲评研”;教学模式;微课;高等代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9-0097-03

Abstract: Firstl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teaching mode of "instruction, explain,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course", and puts forward the new teaching mode of  "instruction, explain,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based on "micro-course"; Secondly, the teaching mode of "instruction, explain,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based on "micro-course" is applied to the teaching of "Higher Algebra" and he concrete practice process is also given. Finally, the advantages of the teaching mode in the teaching of "High Algebra" are analyzed.

Keywords: "instruction; explain;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teaching model; "micro-course"; Higher Algebra

引言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教师的角色经历了由长者即教师,学者即教师,教师即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最后向教师即促进者的角色嬗变;学生也从知识的旁观者与接受者逐渐转变为知识的参与者与创造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已成为主导性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学生发展的成效,为此,美国学者提出了高绩效教育模型(HPE)——赋权于学生;更新知识;给予反馈和鼓励;培养服务精神;成为典范。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王新民教授等提出了“导讲评研”教学模式[1],以改变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中“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的单一说教的教学模式,解决学生被动学习与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导讲评研”教学模式已经在内江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部分课程,如:初等代数研究、数学建模等课程中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导讲评研”的教学模式也正与内江师范学院的“教学做统一”的育人模式一致[2]。

学案[2,4]是20世纪90年代末,在我国课堂教学这块热土上生长出的,打上中国教学文化胎记的“教学生物”,是指“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把学习的内容、目标、方法以及教师指导等要素有机地融入到学习过程之中而编写的一种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知识、主动发展的方案”。学案开发了一种新的教學工具,它改变了教师的课程观、教材观、知识观,改变了课堂学习的活动方式,也改变了学习的价值观与评价观;它让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学案正在引领着一场自下而上的教学改革运动。目前,学案已经成功应用于中学各科的教学之中,在高校教学中,学案的使用也在初等代数研究等课程中得以实践。

一、“导讲评研”的教学模式的内涵

对话教学[5]自20世纪以来受到各国教育家的重视与推崇。巴西著名教育家弗莱雷教授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应是对话式的,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交流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方式,人类生来就需要进行相互间的交流。德国著名教育家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之中,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日本教育哲学学会会员池野正晴指出:“就学校教育而言,‘讲授’必须是对话式的,它也是走向人际和谐的教育。”由此国际教学界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教学的本质是倾听和对话——“教是倾听;学是告诉”。

关于讲解,学术界研究的重心在教师教学的讲解,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杜和戎的《讲授学》[6]。学科教学中的讲解,是把它与教师教学的教学语言结合进行研究,注重的是教师的讲解艺术,如,毕恩材的《数学教学艺术论》[7]。讲解是一种有声语言,是内部语言的外显和表达,是人类交流思想、传播知识的重要形式。维果斯基对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研究表明,讲解表达思维,是内在思维的外在表征,同时,讲解又促进思维的发展。在“导学讲评式教学”的研究中发现,学生讲理可使知识意义的生成经历了三个递进的理解阶段——从工具性理解到关系性理解,最好达到价值性理解。

评价一直以来就是教育教学中的一项有着独特价值和作用的重要内容。在“导学讲评式教学”中,将学习评价分为三种类型:对学习的评价、为学习的评价与学习内评价。对学习的评价就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活动。为学习的评价是指为了支持与改进学生的学习而进行的评价,发挥的是评价的激励功能与发展功能。学习内评价是学习活动所固有的,具有认知功能的评价方式,其目的是认识学习及其学习对象的价值。

二、《高等代数》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等代數》是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既是中学初等代数的发展,也是后继课程学习的基础,在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中起着重要作用。高等代数内容严谨,逻辑严密,抽象性较高,而现各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高等代数课程现行的教学模式,大多数仍以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为主,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播。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学生能够较快地、系统地学到该学科的理论知识,能够直接从老师身上学习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但缺点是教师一言堂,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为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高等代数的教学方法的改变很有必要。

高等代数课程概念众多,理论性较强。仅仅采用“导学讲研教学方式”来进行高等代数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1. 学生不能深入理解相关概念与理论;2. 教学计划有可能不能完成。而微课却具有教学时间短、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等优点,也方便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时使用,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尽管基于微课的高等代数课程教学模式[8]能有效管理课堂,但缺少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针对高等代数的这种课程特点以及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把这些较难的问题进行录制微课,供学生在准备时使用。这能有效地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也为学生的课后反思提供了帮助。

三、基于“微课”的“导讲评研”教学模式及在《高等代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高等代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整合“导讲评研”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微课的”特点,我们扩展“导讲评研”的教学模式至基于“微课”的“导讲评研”的教学模式,并将教学模式应用于《高等代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一)基于“微课”的“导讲评研”教学模式的目标

基于“微课”的“导讲评研”教学模式,结合《高等代数》的具体特点,本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拟达到如下目标:

1. 在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以“学案”为载体,构建以“学案导学、对话性讲解、质疑评价、反思研究”为主要学习环节的“导讲评研”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高等代数的课程特点,引入“微课”以辅助。改变建立在“授受关系”上的“教师总是讲授;学生总是顺从听讲”的单向传授的教学模式。

2. 用“高等代数学案”代替“高等代数教案”,以改变教学中教师拥有教学方案而学生没有学习方案的局面,为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研究提供有效的素材与工具。

3. 将“微课”融入高等代数的教学中,与“学案”相辅相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

4. 通过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把问题留给学生,以激发与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研究意识与创新意识,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创新。

(二)实施过程

1. 《高等代数》学案的编写。用“高等代数学案”代替“高等代数教案”。教案是“教知识”的工具,主要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学案是“学方法”的工具,主要解决“怎么学”的问题。以学案代替教案成为教学活动的载体和脚本,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课程观、教材观、知识观和评价观。对于《高等代数》学案,应该包括这样一些要素在里面: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过程(本过程包括学习准备、学习探究、学习评价等过程)、反思拓展等方面。

2. 《高等代数》微课的录制。由于高等代数的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将主要定理的证明、重难点分析、重点例题等相关内容可以以录制微课。让学习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后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碎片化学习,从而达到自主、灵活等方式学习相关内容。

3. 课堂展现。在《高等代数》课堂上,需要将学生分成如果组,让小组内课前讨论、课堂展现某一探究活动,组内同学共同完成探究活动。在课堂展现环节中,全体同学可以以任意方式提问,共同讨论,老师给予展现环节的点评并控制课堂节奏。在课堂展现环节中,学习评价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这一环节一般从以下三方面开展:(1)在本节课学习中,你学到哪些知识与方法;(2)你从谁的观点中获得了启发或收益?自己与他人的观点之间有什么关联与异同;(3)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清楚。

4. 反思拓展。在这环节中,主要抛出一些与本节课有关的一些内容的延伸,让学生学会查阅文献、研读文献。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

(三)基于“微课”的“导讲评研”教学模式的优点

将基于“微课”的“导讲评研”教学模式应用于《高等代数》课程的教学中,主要有如下优点:

1. 成功地将“学案”引入到《高等代数》的教学之中,使学生由知识的旁观者与接受者变为知识的参与者与创造者,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2. 结合高等代数的课程特点,将微课引入高等代数的教学中,并与“学案”相辅相成。

3. 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构建“导讲评研”教学模式,改变大学生被动学习、学习方式单一的局面,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高等代数》是数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构建了基于“微课”的“导讲评研”的教学模式,并在《高等代数》课程教学中得以实践。用“高等代数学案”代替“高等代数教案”。教案是“教知识”的工具,主要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学案是“学方法”的工具,主要解决“怎么学”的问题。以学案代替教案成为教学活动的载体和脚本,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课程观、教材观、知识观和评价观。用对话性讲解代替传授式讲解。在“导讲评研”教学中,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把问题留给学生,学生由原来的“听讲”变为“主讲”,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构建并实践基于“微课”的“导讲评研”教学模式。结合高等代数的课程特点,将“微课”与“导讲评研”教学模式相结合,使学生自主学习更有效。

但是该模式的使用还应该解决问题:

1. 高等代数教学中教与学相分离、主体与主导相对立的问题。

2. 学生在高等代数学习中,被动学习与学习方式单一性的问题。

3. “微课”的选取与录制,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筛选出一些“微课”内容,并录制优秀的微课。

参考文献:

[1]王新民.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导讲评研”教学模式的建构[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30(10):1-9.

[2]曾良,马元方,谢峰.“以发展为中心,教、学、做统一”育人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12(8):149-154.

[3]王新民,王富英.学案:一种新的教学文化脚本[J].基础教育课程,2012(5):34-36.

[4]王新民,王富英.高效数学教学构成要素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2,21(3):20-25.

[5]张俊超.推进从“教”到“学”的本科教育教学变革——“院校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变革”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2012年年会综述[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8):104-109.

[6]杜和戎.让人变得更聪明:讲授学[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

[7]毕恩材.数学教学艺术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8]李本星,王中华,王利广.基于微课的《高等代数》教学模式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4(1):122-128.

猜你喜欢

高等代数微课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同构概念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探索《高等代数》教学范式改革
反证法在高等代数解题中的应用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