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核心素养 聚焦高效课堂

2019-09-10张海光

校园英语·月末 2019年2期
关键词:语篇课程标准新课标

近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在认真学习和研究《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这次学习给我们的思想带来了新的冲击,让我们重新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与新课标相符,也让我们对自己的工作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目标,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开放的心态,以学无止境的态度来学习成长,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和反思。下面我们就三个方面简要谈一下学习新课标的收获。

一、促进教学理念更新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一直认为高中阶段就是单纯抓学生成绩的,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而抓学生成绩的关键就是词汇量和做题量。在这种应试观念的引导下,我们的教学重心也放到了词汇检查讲解、知识填充、语言点灌输和高强度的试题训练上。这样做的结果,虽然表面上学生的成绩有了大幅提高,作为老师,自我感觉成就感还挺强。具体来说,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没有有意识地培养他们那种跨文化认知、坚定文化自信的文化意识和具有很强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的思维品质,更没有培养他们良好的自我们管理、自主学习的学习能力。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着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并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推动教学方式改进

1.新课标要求我们们的教学要循序渐进。新课标规定,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必修课程为6学分,是全体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为了构建英语核心素养的共同基础,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高中毕业的要求,即能通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必修课程为8学分,是供有学习兴趣和升学考试需求的学生选修,与第一阶段的必修形成递进关系;学生在完成选择性必修课程的8学分以后才能参加高考。而选修课程为为6个学分,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包括国家设置的提高类、基础类、实用类、拓展类、第二外国语类等课程和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这类课程是为有意愿继续提升英语能力的学生选修。这个分层式结构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时要因材施教,因时施教,不拿同一把尺子衡量要求每一个学生,不进行跨越时间节点的,不符合学生当时认知水平的教学,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做好我们的日常教学。

2.新课标要求我们的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含六个因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这六个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具体而言,所有的语言学习都应该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进行,即学生围绕围绕某一具体的主题语境,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深化对语言的理解,重视对语篇的赏析,比较和探究文化内涵,汲取文化精华;同时,尝试运用所学语言创造性地表达个人意图、观点和态度,并通过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提高和理解表达的效果,由此構成六要素整合、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再反过头来看我们的教学,很多时候只重视了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其他要素。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更加认真研读和分析语篇,在引导学生挖掘主题意义的活动中,整合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意识形成和学习策略运用,落实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三、促使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优化

新课程标准强调,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应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为目标,围绕主题语境,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层层递进的语言、思维、文化相融合的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语言知识,运用语言技能、阐释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评析语篇意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情感态度,进而尝试在新的语境中运用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表达个人观点、情感和态度。反思我们的教学设计,很多时候就是单纯地为理解文章而随意设计一些问题,没有考虑问题的思维含量和这些问题的层次递进性。一个好的课堂设计活动应该是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得,每一个设计出来的问题都是为下一个环节做铺垫和准备的,一环环往前推进,整个课堂所有设计的问题都是为最后一步的应用实践类或迁移创新类活动服务和做准备的。这样的课堂才是一个完整的课堂,也才是精彩的课堂。还有,对于教学目标的制定方面,新课程标准也有相关要求:尽量做到具体,可操作、可评价、可量化。以往很多时候,我们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时候,总会写“进一步掌握……”“提高总结主旨大意的能力”等模糊不清的话语。而新课程标准提供了一些比较规范的制定教学目标的范本,切实可行,值得借鉴学习。例如,在讲授旅游日志“A Trip on the True North”这篇文章时,教学目标就可以这样表述:本课结束时,学生能够:1.获取、梳理、描述有关加拿大之旅的事实性信息(旅游路线、风景特征、气候特点、旅行者感受);2.比较描述和阐释加拿大和中国的地理位置、旅游路线、人文景观等相同点和不同点;3.通过小组合作、同伴讨论、个人思考,分享对加拿大的整体认知和感受,并尝试为加拿大的朋友也设计一条中国旅行路线,体现跨文化意识和本土文化特色。此外,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还应注意以下问题:1.情境创设要尽量真实,注意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联系。2.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工具和手段,如思维导图和信息结构图,引导学生通过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对信息的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内化与运用。3. 要启发学生积极参与针对语篇内容和形式的讨论和反思,鼓励学生围绕有争议的话题有理有据地表达个人的情感和观点。

总之,通过研读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对照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也坚定了以后继续落实新课标,关注学科素养的想法,永远行进在追求高效课堂,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大路上。

【作者简介】张海光,济南历城二中。

猜你喜欢

语篇课程标准新课标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