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四要”

2019-09-10王兴茂

湖北教育·科学课 2019年4期
关键词:暗箱四要不倒翁

王兴茂

科学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准确表述是课堂教学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选取的依据和标准,是教与学的起点和终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基于此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进度,以有效地达到目标。因而,恰当适切的教学目标是一节高质量科学课的前提和保障。

课堂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虽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中,科学教师们是否花费了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每节课教学目标,并准确地将之表述出来呢?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观察和交流发现,很多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往往把它当作摆设,只在教学设计的环节上走走过场;有些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求大求全、面面俱到,最后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有些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华而不实,笼统而宽泛,没有明确的指向;有些则模糊不清、边界不明,常常只重视知识教学,割裂了三维目标。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制订课堂教学目标务必做到“四要”,即要“简”,要“准”,要“活”,要“统筹协调”。

教学目标要“简”

这里的“简”不是指简单,而是要简明,是指教学目标要科学、适合、可检测。一节课真正解决一两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起浮光掠影、贪大求全、面面俱到的教学要有效得多。

針对《有趣的不倒翁》一课,某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为:能在玩不倒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运用解暗箱的方法研究不倒翁的秘密,经历解暗箱探究活动,认识到解暗箱是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能够制作不倒翁,培养动手能力;由各种不容易倒的物品,意识到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启迪学生审美情趣;通过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知道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知道从外观上无法找到问题的答案时可以通过“解暗箱”的方法来解决。

可以看出,此教学目标过于繁杂,重点不突出,导致教学设计面过宽,一节课难以完成。通过归类调整,简化目标,笔者把核心的目标“通过解暗箱发现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倾倒的道理”凸显出来,让学生充分享受探究的快乐和发现的乐趣。

笔者重新设定的教学目标为:知道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了解解暗箱的含义,认识到解暗箱是一种科学方法;经历运用解暗箱的方法研究不倒翁秘密的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意识到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活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调整后的教学目标字数缩减了,目标简明了,教学方向清晰了,使得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教学目标要“活”

科学教学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不同的学情决定了教学目标的调整要灵活。对于学生已经有的知识经验,教师没有必要一讲再讲,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则要着重体现在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中。

针对《给文具分类》一课,笔者初定的教学目标是:能用不同标准对文具进行分类,能把探究过程中学到的分类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知道给事物分类要根据一定的标准。一节课上下来,笔者发现教学效果并不好,反思后发现,学生对于分类这种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有很深刻的生活感知体会,这意味着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分类时容易出现的模糊地方——两个标准。例如,学生会很自然地把橡皮放一起,尺子放一起,削笔刀放一起,但到了给笔分类时,他们却开始细分钢笔、铅笔、自动笔。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不是要强调标准的唯一,而是应该先让学生分笔——把各种笔放一起分类,这一阶段结束后,再让学生把笔看成整体与其他的文具进行分类。

在实践教学中,有学生根据颜色将文具分类,出现了红铅笔、红彩笔和红书包分为一类,黑笔和黑橡皮分为一类的情况,更多的学生发现这种分类反倒把本身清清楚楚的物品弄乱了。学生只有体验了不同的分法,并比较不同分法的利弊后,才能明白分类的真正目的,而不是为分类而分类。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把教学目标调整为:知道给事物分类要根据一定的标准;能用不同的标准对文具进行分类,并说出不同分类方法有何优点和缺点;用分类的眼光去审视我们周围的事物是否井井有条;同学之间愿意合作与交流。第三条修改的原因是:我们的生活处处有分类,学生以前只是有一个笼统的感知,当学了如何分类以后,能用分类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分类所带来的好处。同时也会在整理自己的生活学习用品时自觉地用上分类的方法。

笔者运用新的教学目标再次上课,发现学生对于分类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

教学目标要“准”

“准”即精准,教学目标要精准,要聚焦,要抓住最核心的目标,这样才能在短短的一节课中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水面的秘密》一课中,初定的教学目标为:能针对水面现象提出问题,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并作出合理解释;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善于思考,并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在进一步的备课中,笔者发现学生很难理解水的表面张力这一概念,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从现象到实验都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个核心概念,只有把焦点定位到科学概念上,这节课才有了灵魂。因此,笔者把科学知识目标调整为认识水的表面张力,了解概念,让概念意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扎下根来。

相应地,笔者把这一部分的教学目标调整为:认识水的表面张力,了解概念,了解生活中张力的现象及应用。

教学目标要“统筹协调”

所谓的“统筹协调”, 是指全册的课堂教学目标要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设计,不能“各自为政”,不能有的方法、科学思维等反复训练,有的却蜻蜓点水。

三年级上册《教师用书》中的教学目标提到,体验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乐趣,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可否认,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但如此高频率地放入教学目标中,不但会让学生失去新鲜感,久而久之还会让学生疲于应付,达不到预设的效果。学期初,笔者研究全册教学内容后,专门拿出像《水温的变化》《有趣的不倒翁》《水往高处走》这类有典型代表的课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训练,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常常遇到的分工问题、配合不默契、结论不一致等典型问题进行集中解决,并形成小组合作的规则,如服从组长安排,关注实验全部而不是只关注自己分工的一小部分,过程中互相提醒,发生分歧积极协商,解决不了的向老师汇报等。通过这几次训练,一说到小组合作,小组长就和组员迅速分工,互相关注,及时提醒,认真总结,互相补充。

除了合作学习方面的目标统筹外,笔者还把观察、调查、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在不同的课堂教学目标中重点做了调整。例如,《我们周围的动植物》一课要求学生能用各种感官观察感知动植物的外部特征,在《怎样认识物体》一课中也要求学生会用感官对物体进行观察,培养其观察能力。这样笔者就把两课的教学目标做了统筹协调,在讲《怎样认识物体》时要求学生回忆《我们周围的动植物》一课中老师对观察的要求。

通过统筹协调后拟定的课堂教学目标,提高了课堂效率,让整个学期的教学脉络更加清晰,提升了学生能力,让学生学起来更加自主。

猜你喜欢

暗箱四要不倒翁
王加华
笨笨熊“说”不倒翁
可爱的不倒翁
探索管理层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契合的“暗箱”
摄影走过的那些岁月
略论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四要”
离子反应学习中的“四要”
初中英语课堂要做到“四要”
创设有效情境体验之“四要”
为什么不倒翁不会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