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六个关键点

2019-09-10王思锦

湖北教育·科学课 2019年4期
关键词:课标课程标准概念

王思锦

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最高纲领,是教材编写、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直接依据。每一位科学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课标,读懂课标。要想读懂小学科学课标,必须把握六个关键点。

了解课标研制和修订的背景

充分了解课标研制和修订的背景,有利于我们深入理解课标,看懂课标背后承载的教育教学理念。

1.为什么要更改课程名称

科学课程曾经用过“自然”“自然常识”“理科”“博物”“格致”等名称,学习内容主要是认识动物、植物、人、矿物等自然物,定位于科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基本停留在简单罗列若干科学事实的水平,缺少更上位的概念框架,这样的知识很难迁移运用,很难转化为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课程更名为“科学”,意味着课程目标的扩充和课程内容的结构性调整。

2.国际科学课程改革的趋势对课标修订带来的影响

近二十年来,国际上关于科学课程建设有两个趋势,一个是围绕核心概念组织课程内容,另一个是基于学习进阶确定学段分布。这两个趋势直接影响了课程标准。

核心概念是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居于学科中心,能展现学科的逻辑结构,能有效组织大量事实和其他概念,是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概念、原理或方法。相关文献中还有大概念、主要概念等用法,我国课标中采用了“主要概念”这种用法。

课程标准给出了18个主要概念,并分解为75个学习内容,这些学习内容再被分解为207个学习目标。反过来讲,学生将通过207个学习目标完成75个内容的学习,以此建构起18个主要概念(如表1)。

关于学习进阶,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将其界定为“对孩子们在一个较大时间跨度内学习和研究某一主题时,所遵循的连贯的、逐渐深入的思维路径的描述”。这一学习理论促进了科学课程向少而精、连贯一致的方向发展。基于核心概念的学习进阶分段设计课程目标和内容,是国际科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体现在我国课标中,就是出现了“学段目标”的表述形式,大体规划出各个内容领域课程目标分阶段实现的路径。

3.国家对教育的总体要求对课标修订的影响

教育部启动“立德树人工程”,首要任务是深入研究如何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宏观目标和“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具体化,以更好地指导课程改革、教材编写、教学改革、评价改革、教师发展等工作。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提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的18个基本要点。这成为引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也是我们理解课程标准的依据。

读懂课程设置调整背后的信息

为了读懂课程设置调整背后的信息,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历程。

1956年颁布《小学自然教学大纲(草案)》,1963年颁布《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大纲(草案)》,1978年颁布《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自然常识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其间,科学学科经历了一段曲折,先是结合在初小语文中,继而在低年级被取消。1988年实施义务教育,小学1~6年级的自然学科作为单独科目设置,重新确定了小学阶段科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地位。2001年7月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小学科学被缩减为3~6年级。到课程标准颁布,又恢复了小学6年的科学教育。

课程设置的年限、课时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门课程受重视的程度。从上述科学课程变革可以看出,科学课程在小学阶段一直存在,并且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越来越受到重视。

读懂课程性质

1.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基础性表明科学课程的地位非常重要,同语文、数学一样,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肩负着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重任。

2.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实践性表明科学课程的学习方式具有实践性特点。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学生从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发现、提出并尝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科学问题,在实践中体验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提高科学能力,培养科學态度,学习与同伴的交流、交往与合作。

3.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综合性表明科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具有综合性特点,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综合呈现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强调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发挥不同领域的教育功能和思维培养功能,用综合性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性也强调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语文、数学等课程相互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读懂课程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不分地区、民族、经济和文化背景、性别、个性等差异,要为全体学生提供科学教育,还意味着强调提供适合的、公平的科学教育,满足差异性发展需求,因材施教,努力提升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未来参与社会生活和科学决策奠定良好的基础。

2.倡导探究式学习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学习”。也就是说,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探究式学习只是其中一种比较重要的方式。小学科学课程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这是在纠正过去十几年过于强调探究,甚至否定或抛弃其他学习方式所带来的偏差。

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科学家有一种只在孩子身上才具备的特质,那就是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科学学习的内在动力,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找准教学的起点、有效引发认知冲突、适当地发起师生或生生互动、批判、质疑等,是激发和保持学生科学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有效策略。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程标准提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表明在过去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还不够突出。学生是自身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是他们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调节自身的学习,能够独立和合作学习,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成为一个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

读懂课程目标

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开宗明义地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课程目标的具体表述上,课程标准有以下三个重要变化:

1.课程目标从三个维度增加到四个维度

课程标准增加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维度,另外,前三个维度的顺序也有所变化,依次为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维度的增加反映了小学科学课程开始重视科学技术与个人、社会的关联。顺序的调整体现了重视科学知识的态度,强调科学知识在科学素养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基础地位,而探究只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是提升科学素养的方法和手段。

2.科学知识目标从三个领域增加到四个领域

除了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三个领域,课程标准增加了技术与工程领域,首次将技术教育融入科学教育之中,拓展了科学教育的内容,扩充了科学教育的价值,强调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技术素养。

3.分学段表述不同维度和内容领域的目标

课程标准基于学习进阶理论,对课程目标的四个维度和科学知识的四个领域给出了具体的学段目标,为在不同学段任教的科学教师提供了重要依据。

表2列举了课程标准科学态度中“探究兴趣”的学段目标。对低年级学生的要求是对事物外在的特征、表面的现象感兴趣,对中年级学生的要求是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有兴趣,对高年级学生的要求则是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有科学探究的兴趣。可以看出,对兴趣的要求也是有水平差异的,这对科学教师制定科学态度目标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表3列举了课程标准科学知识中“生命科学”领域的学段目标。从中可以看出,低年级的学段目标主要是认识具体事物的外部特征,这符合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特点;中年级的学段目标主要是知道性能、作用、分类、条件、原因、规律等,这符合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特点;高年级的学段目标主要是了解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和相互关系等,这符合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的特点。

讀懂课程内容

课程标准从学科内涵、育人价值、主要概念、知识结构图、学习目标和活动建议六个部分,对四个领域的课程内容进行了具体描述。

学科内涵是对学科内容的高度概括,一般包括研究对象、对象特点和研究方法等信息。例如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学科内涵表述为三句话:“地球是目前人们认识到的宇宙中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说的是研究对象;“地球与宇宙中的有关现象、事物和规律,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复杂性”,说的是对象特点;“需要对它们运用实地观察、长期观测、建构模型、模拟实验、逻辑推理等方法进行研究”,说的是研究方法。

育人价值一般从科学态度、科学能力、科学观念等角度进行表述。不同内容领域要培养的科学态度和能力是相近的,但科学观念各有侧重。如物质科学领域要帮助学生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观点,生命科学领域要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要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和自然观,以及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这些观点是对18个主要概念的凝练和升华。科学教师只有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让每节课的教学为这个宏观、远景目标服务。

主要概念、知识结构图、学习目标三部分内容联系紧密。每个内容领域有多个主要概念,知识结构图表现出本领域主要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习目标是对概念建构的过程性描述。每个主要概念被分解为若干个学习内容,每个学习内容又确定了分布在不同学段的若干个学习目标,体现了学习进阶的思想。

活动建议对教学活动设计给出了具体建议,对教材的编写和教师教学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以上六个方面对深入学习和正确理解课程标准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标准是教师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活动最重要的依据,每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正确理解课标的内容及其包含的教育教学理念,在科学教学工作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课标课程标准概念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