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策略
2019-09-10李俊敏
李俊敏
摘 要: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本核心学科,也是学生日常交流最为重要的工具。如果语文知识的学习有问题,影响的不只是学生的语文成绩,还会给学生的社交互动制造巨大的障碍,甚至还会影响到他们的自我学习提升能力。而且,语文所蕴含的素养大致可以分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互相联系,密不可分。任何一个方面的缺陷,都会造成能力上的巨大短板,阻碍其他素养的成长进步。本文即以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为切入点,从充分阅读、小组阅读、课外阅读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践中却存在很多问题。有的教师没有意识到阅读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意义,对阅读的要求仅仅是能够顺畅的读下来就好,其他的诸如中心思想、语句分析等,完全在教师的主导下完成,忽视了让学生从阅读中自行领悟和成长。这就造成了学生的一种惰性,阅读能力长期在较低的水平徘徊,无法获得主动提升。而且这种方式也让阅读变得比较枯燥、无趣,学生的身心投入程度比较低。因此,想要提升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效果,必须从观念和方法上同时着手。
一、充分阅读,沉浸阅读情境
阅读的速度够不够快,是不是流利,与阅读是否充分之间其实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虽然以成人的视角来看是浅显易懂的,但对学生来说必然有着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去领悟理解然后消化吸收,否则无法达到促进学生成长的目的。但正如上文所说,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越俎代庖,只是让学生“读”,而忽视了让学生“悟”,学生看似能够流利地阅读课文,心里却根本没有产生相应的感受,没有进入到课文所营造的情境中去,这种做法与阅读教学的真正意义背道而驰。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内容其实非常丰富,描述了一个很多小学生都没有见过的学校场景,新鲜有趣。只有“读”进去,学生才能领悟其中的妙处,感受到课文中那所学校独特的美。所以,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让他们能够细细品味。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等教具,让学生欣赏图片配合阅读,用心去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学生沉浸进去之后所获得的感受,是简单阅读所远远不能相比的。
二、小组阅读,深入理解课文
有句话叫做“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读者在阅读时会因为个人性格、经验等因素,产生不同的视角和感受。很多文学作品之所以优秀,就是因为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不论什么样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收获。虽然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会有太过深奥的文学作品,但不代表其意义就是唯一的,学生的理解也会出现彼此差异。教师不妨采用小組阅读的方式,给学生互相交流争论的机会,以拓展他们的视野,发散其思维,从而促进对课文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这篇课文的描写非常细腻,带有很浓郁的感情色彩,学生的感受会因为性格或经历上的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比如感情比较纤细的学生,会发自内心的感受到快乐;而对色彩敏感的学生,则会在头脑中描绘出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教师可以根据平时的观察结论,对这两类学生进行交叉分组,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彼此启发。
三、课外阅读,加强教师指导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知识储备。课外阅读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方向和接受程度,不能采取强制的手段,但也不能完全放弃教师的指导责任。课外阅读的对象往往是整本书,其内容深度比课文更高,学生会遇到更多的困惑。教师指导的意义,就在于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困惑,让他们的课外阅读能够比较顺畅的进行下去,不会因为太过困难半途而废。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把课外阅读与小组阅读等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尽可能提升课外阅读的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童话、科普等不同类型的儿童读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同时规定,每过一段时间学生要交一篇读书体会,内容包括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但是不用对字数做出硬性规定。或者抽出一些时间,组织阅读分享会,把学生根据阅读对象分成小组,让大家互相交流阅读心得。在学生发生争论的时候,教师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帮他们分析,实现阅读成果的升华。
综上所述,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看起来是个很简单的事情,只要让学生诵读课文就可以了,实际上这种方式完全没有发挥出阅读教学应有的效果。等到发现学生因为阅读能力不过关而读不懂文字、只能人云亦云的时候,为时已晚,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来补足基础。希望广大同仁能够从为学生未来健康成长负责的角度出发,扭转教学理念,创新策略方法,努力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昱.解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68.
[2]李晶.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2):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