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数学学习的本质特征,轻松学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2019-09-10谌德新
谌德新
摘 要:分数乘除法的应用题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它经常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数量之间的关系。由于理解困难,学生往往依靠记忆题型来解决,只是简单的模仿和记忆,解决这类问题囫囵吞枣,半知半解,这样就失去了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作用。在最近的一次课堂教学中,我从一位学生的发言中得到启示,那就是还原数学学习的本质特征,画好图形,变抽象为形象;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能力,就能轻松学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关键词:分数乘除法;学习兴趣;思维
小学生以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主,但数学知识却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这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数学学科有一个特点——抽象性。但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思维是以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主的。因此,如果要想小学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学好,那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则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才能使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呢?教师就可以灵活运用图形,把数学的抽象教学转移到图形的形象教学上来,这样,学习数学知识就不再是雾里看花了。
一、利用直观的图形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的难度。
兴趣,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欲望和意向,是形成创新动力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只有对学习感兴趣后,學生才能自觉地、自主地、去观察、研究和探索。抽象的东西我们让它形象化、生动化,不妨让他们动笔来画一画,在看似不经意地涂画中,却能很快地学好知识。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混合运算(二)时,学生读完题,个个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会急忙替学生画出线段图,帮助他们分析数量关系。俗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别人做一千次,不如自己试着做一次。我说:“你们可不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笔和尺把这道题的数量关系画下来,然后认真观察,利用以前学习的知识,你们一定会有所发现的”。学生再次读题,经过认真思考后开始画图了,老师稍稍点拨,学生的数量关系图就成功完成了,并尝试找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学生露出了喜悦的神情。利用形象的图形来教学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可以直观地揭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快速地找到问题的答案和问题的实质。
二、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学会找准旧知,寻找新知,找到沟通新旧知识的桥梁,这是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做到在联系当中教,引导学生在联系当中学。学生又是如何学习、掌握新知识的呢?每涉及到新的知识,学生总会首先把它和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进行对比,连接,在旧东西上生发出新的知识。如果原来头脑中有类似的东西(知识),则容易连接上,如果没有相关的东西,则不容易连接上。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地补充相关的知识作为铺垫,在新旧知识间搭起一座桥梁,使学生思维“列车”顺利通过,到达新的目的地。同时,由于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可以使学生新学的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也不容易遗忘。
还是以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混合运算(二)教学为例来说吧。我说:“大家很不错,利用我们手中的学具,把这么难理解的数量关系都画出来了。请大家认真看线段图,用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的方法,联系你以前学习的知识,你一定能有很多很多惊喜的发现”。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后,大部分学生有了很多很多惊喜的发现。一些发现简直令人惊叹。有的说,把第一天的成交量65辆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5份,这样就可以求出每一份是65÷5=13(辆),第二天的成交量就可以看成是6份,第二天的成交量就可以用13×6=78(辆);有的说,我通过观察,发现第二天的成交量是第一天成交量的(1+ 1\5) )倍,第二天的成交量就可以这样计算,65×(1﹢ 1\5) )=78(辆)。这样,借助一个简单的线段图,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在学生轻松愉悦的探究之中迎刃而解了。我们不得不惊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枯燥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我们利用四年级学习的乘除法的意义和分数的意义就迎刃而解了。数学教学时,我们应该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能力,化难为易,凸现数学学习的本质特征,学生的学习就会兴趣昂然,充满生机。还原数学学习的本质特征,巧妙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鼓励学生积极探究,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数学教学就不再是枯燥的,不再是抽象的,数学教学之路将会越来越平坦。
参考文献:
[1]林善颖.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1):136.
[2]朱大海.浅谈小学分数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方法[J].内蒙古教育,2015(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