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索与创新

2019-09-10师慧

锦绣·上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高校创新

师慧

摘要:高效率的、科学的、合理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营造和谐校园文化,培养全面型高校学生,为国家输出高素质型人才的保证。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大型工程,需要得到高校的支持,也需要得到管理者自身的重视,遇到的新问题还需要不断地完善、探索与创新,以用来顺应新时期的教育政策改革实施。本文将深入探析新时代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以期提高学生管理水平,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创新

1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1.1学生管理模式单调

现在,社会上很多的高校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太单调,没有丰富形式,这既没有妥善的结合现在大学生的成长要求和个性特点,在实际开展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时候,又会被现在的应试思想所影响,产生一些不合适的规定规范。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时代不断进步,社会上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于人才的要求。所以,如果高校不能引起对管理模式的重视,不能针对这种情况进行合理的创新,那么就会对人才的培养造成影响。

1.2面对网络环境下的很多挑战

现在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这让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许多的挑战。从学生的层面看,通过互联网可以丰富大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课余时间,变得多姿多彩,拓宽大学生的眼界视野,影响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但是,网络是具有隐秘性的,这种特点会让一些素质低下的人在网络中散播不良的信息,对学生造成影响,进而阻碍了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

1.3学校只重视学生的成绩

在很多的高校,有一些学生可能考试成绩并不理想,但是在实践操作上能力很高,社交能力很好,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的教师都是依靠成绩去判定一个学生是否优秀,很容易偏爱学习成绩好的人,并不重视那些实践能力好成绩不是很理想的人。

2新时代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创新策略

2.1运用“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当前,“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民主意识、权力意识和竞争意识也逐渐增强,校园内部的整体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为了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校园形成更加有序的教育教学氛围,“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要整合资源、优化手段,以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解决学生的基本诉求为前提,增强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运用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帮助,例如:心理咨询、经济帮扶、就业指导、社会实践、假期兼职等等,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的全方位服务,让学生感受到身在学校的温暖,以便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奠定基础。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带给他们学习的动力。管理者要多以学生的角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根源,尽量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实事求是,注重实际效果。同时,更要尊重学生,认真对待和接纳学生的反馈,给他们施展自己才能的自由空间。教师必须放下“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和固有思想的“权威”,贴近学生、融入学生。要让趣味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的“对话方式”管理方式融入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在实际工作中,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工作锻炼的机会,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学习、工作方面自主发挥的空间,加强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教育。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认真找出问题根源。同时,学生工作管理者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促使他们树立信心,增强主人翁意识。

2.2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好的管理不仅仅是制度上的,更重要的是人文环境的熏陶,开展校园及班级活动是重要形式。适时开展演讲比赛、征文评比、文艺演出、体育項目等活动,通过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为他们将来在社会上成为复合型人才,以及真正进入社会接受社会实践检验作出铺垫和准备。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社团是重要组织发方式之一,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平台与机会,根据自身需要和兴趣爱好、发展目标进行选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可以发挥自我价值和创造性,使自身得到锻炼,提高自我发展的同时增强自信心。

并且,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迈向社会,用自己的身心去感知社会,为学生展现自己提供平台。例如组织开展“红色之旅”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勤工助学、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把他们对个人的自我追求升华到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与行动上来。

2.3做好互联网+的高校生管理辅助工作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时代的各领域都离不开互联网,高校的学生同样是互联网发展高潮中的受益者。网络通信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是非常直观的,利用互联网+的模式建立起高效率的、科学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矩阵,能够有效的节约人力成本,减轻管理岗位教师的负担,降低高校学生的心理压力。现阶段互联网+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方法的成功之处在于,建立起了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认识到互联网+的管理模式的积极作用。

2.4加强辅导员从业素质能力建设

辅导员是沟通学生与学院的重要桥梁,一方面,需要及时将学校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安排好课堂内外的生活;另一方面,也要将学生的需求反馈给学院,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因此,提高辅导员以及相关学生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建设时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必要前提。一方面,学校应当加强对辅导人员的基础知识教育,例如,对各个系部的辅导员定期开展培训,鼓励辅导员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互相了解其他人遇到的问题并为自己的工作开展提供建议。此外,学校也要为辅导员提供相应管理理论以及心理辅导知识的讲解,提高辅导员面对学生紧急突发情况时的应对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案例讲解、学生管理工作大赛等方式为辅导员的工作提供奖励。另一方面,学校应当提高辅导员从业人员的应聘门槛,通过专业、学历、实践活动、奖项等各大因素来确保辅导员具有相应的学生管理工作素质能力,同时加大优秀人才的引入力度,提升辅导人员团队的整体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与灵活性应当不断加强,跟上时代的步伐,创新管理模式,开展高效的学生指导与管理工作,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高校创新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