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陷时期天津百姓的“糟糠”岁月
2019-09-10刘小飞
刘小飞
摘要:1937年天津沦陷后,天津百姓流离失所,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日子,粮食管控是百姓出现口粮危机的主要原因,配给粮的数量少且质量差,使大多数百姓每天都挣扎在温饱线上与饥饿做斗争,天津百姓的生活质量降到前所未有的冰点期。在日军铁蹄的践踏之下,天津百姓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那段“糟糠”岁月给经历过这段岁月的人内心永远留下无法抹平的创伤。
关键词:抗日战争时期;天津百姓;口粮危机;艰难岁月
中圖分类号:K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2-0139-02
1937年7月30日,标志着天津市区全部沦陷,天津从此沦落在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之下,天津百姓开始了长达八年的亡国奴生活。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使沦陷区的天津顿时变成一座人间地狱。在伪政府统治下的天津百姓生活质量急剧下降,每天挣扎在死亡线上与饥饿做斗争,甚至路有“倒卧”(一片一片倒在马路上的死人,那时管这个叫倒卧)也不足为奇。日伪当局对粮食的配给进行了严格的管控,同时对配给粮食的类型也有比例的划分,主要以是否能吃大米作为分界点,到1943年之后,中国人被禁止吃稻米,日军设关卡阻拦,以搜查稻米为理由,对往来百姓进行搜刮,使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一、严苛的粮食政策影响百姓的基本生活
天津特别市公署在1939年10月8日就发布了关于物资取缔规则的布告,其中有两条规定是针对米、杂粮和面粉设定的,凡以上两类物资运出天津特别市,必须详注品类数量、运往地点及理由,呈请市政府批准后方可办理,如若违反则处以五十元以下罚金或行政拘留。1941年以后,稻米、小麦全部由平衡仓库掌握存储,杂粮由粮食采运社天津分社严格控制,实行配给制度。在《天津市民粮食配售实施办法草案》中一共制定47条规定,其中包括对配售粮食、配售范围、配售数量、接收与储运、户口调查、配给证、配售手续及配售期限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除此之外,对受统制的物资多次进行经济检查、怀疑搜查,他们经常突然把百姓集合起来,强令百姓喝一种药水或强迫他们打针,使其呕吐,如若发现呕吐物中包含米粒,立即放狼狗将其咬死。“北里八口村因百姓拾稻穗而被恶狗咬伤或被日军殴打致残者达二十多人。”由此可以看出伪公署对粮食的管控严苛至极简直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1941年11月开始实行粮食配给制,日军加大了对粮食的管控和掠夺。1942年12月25日,伪天津特别市公署宣布实行粮食配给制,在居民居住证后附加配售(购)证,并将其分为红、蓝两色,配给制度实行按户记粮,百姓凭粮食配售(购)证可以领到粮食。从配给大米的情况来看,配给大米斤数是配给票的整十倍,意味着一户最多能领到十斤大米,一家按三口人计算(实则不只三口),一人一个月只能吃三斤大米,这是当时普通百姓可以领到大米数量的最高标准,但实际上大多百姓都在此标准以下。“1944年6月6日,伪公署设立的食粮配给办事处规定,“无论大人、老人、小孩,每口每月一律配给面粉1市斤,高粱2斤7两,谷子1斤8两,绿豆3斤4两,黑豆1斤14两,计12斤13两。”按一天三餐计,每餐只能吃2.1两(100.02克)粮食,小孩都很难维持正常的生命所需,何况是大人,而且当时天津百姓根本买不到面粉。从配给粮食数量可以看出当时百姓生活的艰难程度。
1942年11月30日到12月6日,伪公署实行“代用食粮”提倡周,使各大饭庄减少对米面的供应,只能提供由高粱米(文化米)、小米、红粮面、豆面、玉米面,等混制的馒头或窝头,减少百姓对米面的消费。混制的馒头或窝头成分分为五类,第一类,黑豆面、玉米面混制;第二类,黄豆面、玉米面混制;第三类,黑豆面、红粮面混制;第四类,黄豆面、小米面混制;第五类,蒸马铃薯或煮马铃薯。
1941年,伪政府发布米谷收买统制要纲,对收买方法、收买价格、规格等级差别、手续费、检查制度、违反处罚等方面做了详细的界定,对于违反此条例的人可将其米谷全部没收。1943年8月20日,伪政府成立天津米谷统制会,主要负责米谷生产和统制收买。并且将每年的4月1日到翌年3月31日作为米谷统制会征收米谷的时间。日本侵略者为了掠夺更多的粮食进行了残暴的米谷统制,致使天津百姓口粮短缺,死亡率急速增长,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二、粮食配给制下的百姓主要生存食粮
(一)配给粮食种类
1.混合面(杂合面)
混合面又称杂合面,是指把各军仓库、平衡仓库、小麦协会多年积存霉烂腐坏的小麦,50多种霉坏的杂粮(麸子、玉米秸、橡树皮、橡子等)及不能供军马食用的军用饲料一起混合磨成面粉状,运送各大粮店进行出售,在出售的时候一些奸商还要往里面掺人沙土,随后以配给制的方式配给到各家各户。日伪政府将难以下咽的混合面做成了“丝糕”,美名曰为“兴亚糕”,并召开记者发布会,大谈它的营养成分,并提倡市民购买。但事实上这种由混合面蒸出来的窝头一拿就散,要用手捧着吃或用碗盛着吃,其味道和口感难以想象,吃后腹泻者或者中毒身亡者也是常有之事。“辛庄乡稻农蒋富贵一家,食用这种混合面中毒,全家腹泻不止,两儿一女丧命,剩下老俩口投河自尽。”在日伪统治时期天津百姓的生活质量下降到有史以来的最低点,基本口粮与牛马饲料无异。
2.杂粮
杂粮主要有黑豆面、玉米面(棒子面)、山芋干面、发霉的蚕豆面儿、炸过油的棉花籽面儿、带壳儿的高粱面(文化米)、带一半儿壳的小米等粮食组成。面粉状食物不需要进行二次加工,带壳儿的高粱面和小米需要进行二次加工,才可以勉强当作食物进行使用。山芋干面蒸熟后较柔软,颜色略黑,但由于混入过多的沙土,使人不敢用力咀嚼。带壳儿的高粱面蒸熟后颜色呈现出黑色而且质地很硬,使人吃完觉得异常干燥。发霉的蚕豆面儿面如其名,一股发霉的味道使人难以下咽。炸过油的棉花籽面儿,根本不是面粉状的,就是将成团的棉籽壳儿压碎,而且棉籽壳儿外表还有些腐烂的迹象。伪政府根本不管百姓的生活情况,反而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对日本侵略者奴颜婢膝到了极点。例如,汉奸市长温世珍为了讨好日本侵略者,在公共场合宣称道:“中国人最喜欢吃棒子面,现在正当伟大圣战时期,我代表天津市民表示,愿意同甘共苦,把稻米留给日本人吃,以便早日完成皇军圣战目的。”
(二)其他食物
由于配给粮食不够吃,老百姓就到市面上去买其他的食物充饥,在市面上可以买到的食物有花生饼(炸过油的渣片毫无油质,只是稍稍有些花生味儿,实际上有很浓的苦涩花生皮味儿),花生饼是不规则的小薄块,呈棕色,可以直接吃,味道略有土腥味,相对于前面其他食物,这已经是上等食物了。果仁饼(即用黄豆或花生仁榨去油,剩下带皮的渣滓准备作肥料用)。豆饼,每张饼的直径有一尺多厚,质地非常硬,买回家要先泡,泡一天之后用锅蒸或者用斧子凿成碎块,干啃着吃。“吃后大便拉不下来,就又试着用水将碎块泡开,然后加上葱、盐、菜、虾皮等炒着吃,就算改善生活了。”除了这些食物,有时老百姓还吃些喂牲口吃的豆腐渣和挖些野菜来充饥,生存条件一度下落到史上最低点,身心遭受的巨大苦楚也许只有生长在那个时代的人才能够真切地体会到。
以上几种“粮食”就是在天津沦陷时期底层百姓赖以生存的食粮,这些配给粮不仅质量差数量少,百姓根据分发的配给票半夜排队去抢购粮食,常常排队到天亮才能买到几斤的杂合面,根本不能承担一家人的口粮消费,大多数百姓不得不在粮市上高价购买粮食,高价粮食对天津百姓无异于雪上加霜。
三、日伪统治时期的天津百姓生存状况
天津沦陷后,天津百姓遭受着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蹂躏,每天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日子。天津百姓在日本侵略者的刺刀和铁蹄之下,备受欺凌,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让百姓将难以下咽的“混合面”作为主要生存食粮,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1942年12月23日成立了伪天津特别市食粮配给统制事务所。被粮食配给制支配下的天津百姓,可谓生活困苦不堪。由于伪政府发放的配给粮数量极少,如果晚去粮店一步,就会有全家挨饿的风险,所以普通百姓不得不半夜起来,到粮店排长队买配给粮,就算幸运的买到配给粮,配给粮的数量也是无法承担一家人的口粮消费,迫使百姓们不得不在粮市高价购买其他杂粮以便维持正常生命所需。
日本侵略者在天津成立米谷统制会后,“米谷统制会是日本侵略军掠取稻谷的专制机构。其以高压手段,残酷刑罚,严禁种稻人食米。”他们的残暴行径可谓是罄竹难书,咸水沽的王家场村,一刘氏妇女因病几天滴水未进,其女到地里拾稻穗,做成稀饭让其喝下,在去医院看病的路上,碰到米谷统制会的日本兵正在花店桥附近盘查,日军不分青红皂白地往刘的嘴里灌人生了蛆的稀屎,使其呕吐,日本兵看到呕吐物里有稻米颗粒,于是用刺刀穿过刘氏的胸膛,使其一命嗚呼。葛沽一农民吕某,为了赚取20块大洋,冒着生命危险约定每月往“振德王家”送两包稻米。在1942年7月的一天夜里,他驮着两袋稻米刚过茶棚哨卡,就被骑着摩托车的日本兵叫住检查,其中一个日本兵用刺刀直插麻袋底,看到底下袋子流出来的是稻米,当即用枪将吕打倒,用警绳套住吕的脖子将其拴在摩托车后,把吕活活拖死。
细数天津沦陷的八年岁月里,天津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饱尝沦为亡国奴的滋味,就像一位亲历过这段岁月的幸存者回忆道:“犹如丧家之犬,无处躲藏。”每天醒来都有丧命的危险,饿死或冻死都有可能。特别是在冬天,早晨起来很多人都被冻死在马路旁,其惨状简直不忍直视。综上所述,在日本侵略者长达八年的残暴统治下,天津百姓的物质生活条件降到历史最低点,口粮危机使人民生活困苦,难以下咽的配给粮使百姓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严苛的粮食政策是造成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李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