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加坡政党对华认知及原因分析

2019-09-10李阳

学理论·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李阳

摘要:中国共产党与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是中新两国的执政党,新加坡的反腐和管理经验也是中共学习的样板。而本文研究对象为新加坡工人党,通过访新的中国学者对工人党刘程强的访谈和工人党在议会中的对华问题的态度,可见工人党对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仍然存在警惕和担忧。随着新加坡工人党已经完成领导层更替,新一届的领导集体将追求多元和年轻化,这或许会吸引一些对华友好和希望与中国接触的人加入工人党,逐渐改变工人党的对华认知,进而有利于中新关系发展。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新加坡工人党;对华认知;领导层更替

中图分类号:D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2-0067-02

中国共产党与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党际交往一直是中新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部分,很多研究中新两国党际交往的文献也都是关注中共与人民行动党的交往。而新加坡最大反对党工人党对新加坡政治、新加坡政府对外决策也有一定影响力。在2013年有前往新加坡学习的中国学者与工人党前党首刘程强接触。虽然只是非正式的会面,也能对刘程强关于中国的认知有一个基本理解。本文以此为基点,探讨领导人更替前后新加坡工人党的发展情况和其未能与中国共产党展开接触的原因。

一、新加坡的政党机制与中新执政党交流

新加坡的政党机制可以被称为一党居优制,即在多党并存的情况下一个政党长期执政的政党制度。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自1965年新加坡独立以来一直是新加坡执政党,国家政体也是以内阁—议会为中心的议会选举制。议会是各政党汇聚的舞台,反对党有对执政党的政府工作进行监督的职能,但在国会中地位受限。在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一方面用手中掌握的行政资源把反对党排除在国家权力之外,同时也会给予反对党一定的发言权利,反映出执政党对不同声音的关注。

而现今中新政党交往的主流还是中国共产党与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之间来往,笔者从中联部官网搜集了从2000-2017年两国执政党之间的党际交往,一共19次,大概频次为每年一到两次,交往主题主要集中在执政经验交流、反腐问题、经济发展问题和人文交流等领域。

二、工人党基本介绍和对华问题认知

(一)工人党基本情况

新加坡工人党是新加坡中间偏左翼的政党,1957年由律师大卫·马绍尔创建,是现今议会中最大的反对党。以社会民主主义和自由民主主义为政治信仰,其基本目标是组织和维持一个政党执行独立、民主和社会主义的三重原则,其关注重点在新加坡工人团结、改善工人生活条件进而促进新加坡人民的政治、社会和经济解放。2015年新加坡大选,人民行动党大获全胜,工人党仅获得议会中的6个席位。

(二)工人党涉华问题态度及认知

新加坡工人党对华问题或许从刘程强本人对华认知中可以找到答案。2013年有中国学者对工人党秘书长刘程强进行访谈,访谈者周虎城是中国非官方智库察哈尔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时事评论员。刘程强在接受访谈中提到了两个关于中国的问题:一是(中国)新任领导人上任后是否会动摇改革开放路线;二是中国威胁论问题。第一个问题周虎城从习近平主席沿着当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路线重走了一遍表达了对改革开放大力支持进行了回答。第二个问题周虎城借用清华大学胡鞍钢教授的观点,认为中国当下决策程序的最重要特征就是“集体”二字。而且中国共产党经历改革开放会推动民主政治和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来减轻“中国威胁论”错误舆论的影响。从两人的部分对话可以反映出刘程强个人还是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了解不深,进而导致了对“中国威胁论”的关切。

随着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和海空军建设的不断推进,一直持南海争端中立立场的新加坡也对中国在南海的举动产生了忧虑,认为不断崛起的中国将使东南亚地区的国际秩序产生颠覆。工人党对中国认知多了一层警惕,例如在美国退出TPP后刘程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2017年在议会对新世界秩序中的外交政策上刘程强呼吁东盟团结来对抗中国。同时对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刘程强保持警惕,警惕新加坡成为东南亚各国博弈的棋子。

从与中国学者对话和刘程强议会发言看出工人党在警惕中国崛起,工人党保持新加坡外交独立自主与执政的人民行动党的立场是相近的,究其原因可以归结到国家利益这一点,“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是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东南亚国家一贯坚持的策略,当中国的实力逐步与领先的美国缩小差距时,东南亚国家对于失去美国的保护感到无所适从。

三、工人党的“变”与“不变”

(一)“变”:领导阶层、党章和团结反对党

2018年4月,工人党迎来了中央领导层的选举,41岁的毕丹星成为工人党的新一届秘书长,给工人党注入新活力,工人党进入“后刘程强时代”。相比较刘程强在国会的影响力,普通民众对毕丹星比较陌生,新加坡民众对于新一届的工人党领导集体也比较期待。普通民众还是希望刘程强能够继续在党内担任“导师”的角色来帮助工人党新生代成长。

第二个变化是工人党党章发生变化。干部年轻化是刘程强在任内时就在考虑的问题,前一代的工人党领导大多是在新加坡獨立前出生的,经历过新加坡建国以来的各种风雨。随着领导人更迭,持续几十年的党章亦有变化。新党章主要突出多元化目标,删除了在成立时“消除殖民剥削”“寻求新加坡工人团结”等字句,以及将党员年费从3元提高到10元等。多元化目标之一是希望更多女性加入工人党,目前在工人党领导层中只有林瑞莲(Sylvia Lim)和李丽莲(Lee Li Lin)两人,而前国民团结党党员佘雪玲(Nicole Rebecca Seah)以义工的形式加入工人党,2011年代表国民团结党征战马林百列集选区时收获较高的人气,之前的参选经验会帮助她更好地融入工人党,并且在未来发展中贡献出年轻一代政治青年的力量。

同时,毕丹星的当选也给了其他新加坡反对党以合作机会。刘程强时代的工人党曾经表示工人党要走自己的路。而毕丹星个人谦和的性格给了国人为先党秘书长陈如斯(Tan Jee Say)很深的印象,而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比尔维尔星(Bilveer Singh)认为,工人党新党魁得思考的关键课题之一,是工人党能否抛开差异,实质地与其他政党达成合作甚至联盟等,否则反对党的宿命可能就是一直处于政治边缘化。新加坡民主联盟、人民力量党等反对党也希望工人党能够和其他反对党合作,进一步团结反对党力量,能够对执政党产生冲击和挑战;而不是各自为战,一盘散沙。

(二)“不变”:地位作用不变

尽管工人党完成了领导人更替,但是“后刘程强”时代现在只是刚刚开始。毕丹星上台后还需要学习很多才能使得自己成熟起来,刘程强还要在幕后给年轻一代建议和帮助。新的党章要求多元化也将逐步进行,补充年轻一代的新鲜血液。工人党改革的步伐会一直进行,新加坡政党中最大的反对党,并在国会中占有小部分席位的局面在长时间内不会改变。

同样不变的还有工人党在国会中的作用。工人党前党首刘程强就曾提出把工人党建设成为“有建设性的反对党”,工人党作为最大的反对党能够发挥出最大作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刘程强及其他老一代领导人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许林珠(Gillian Koh)博士也表示,刘程强多年建立下的政治资本有目共睹,因而毕丹星在为大选备战时应该借助选民对于刘程强的支持。

四、工人党未能与中国共产党接触的原因

一方面是执政党的打压与制度围困,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长期处于执政党地位,国家机器掌握在自己手中。对于反对党的领袖以法律手段打压,只要违法,必定严惩。此外还在制度上采取如重划选区,打散反对党支持率高的地区,分散反对票;选区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按照行动党的得票率做先后安排;落选的行动党候选人会加入人民协会(基层组织顾问),通过人协控制基层资源,而当选的反对党议员反而靠边站等措施打压反对党。

另一方面反对党山头林立,无法撼动执政党地位。人民行动党以优异的执政成绩掌握了新加坡选民。使得反对党的生存土壤几乎不存在,人才无法招至麾下。反对党街头政治的策略也不符合新加坡主流社会,每当选举开战时,各反对党都是各自为战、争夺地盘、改旗易帜、自立山头。而最大反对党工人党虽有实力,但也只能自保,无法团结其他反对党的力量形成对执政党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实力被行动党打压,加上自身问题的存在,使得新加坡反对党无法与中国共产党展开交流与对话。

从中国共产党自身角度讲,我党一贯主张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交往原则,因而新加坡反对党无法以正式代表团的形式与中国接触。

五、前景展望

新加坡工人党已经完成了从刘程强到毕丹星的过渡,尽管毕丹星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刘程强关于涉华问题的影响。但是工人党完成了修改党章,确立了尋求多元化目标的新发展趋向,年轻势力开始进入工人党。他们成长于新加坡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对于中国的认识或许不同于刘程强一辈。毕丹星本人也会讲华语,“多元化”可能也会吸引一些希望与中国接触的人加入工人党。

新加坡工人党可通过非正式的方式或者是以个人名义前往中国进行考察和接触,进一步了解中国社会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在接触的过程中会逐步改变工人党对中国的片面看法,以更加客观的眼光看待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或许也能从中国共产党的身上学习到一些如何建设工人党的经验。

(责任编辑:姚丽)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静安区人大代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摄影作品选登
领航!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第四届架上连环画展
不忘初心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
曲青山:从三个维度看中国共产党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