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评价

2019-09-10向娇

人物画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学评价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向娇

摘 要: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评价要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着力于语文素养的培育、着落于评价体系的建构。如此,初中语文教学的评价才能真正的有效、有力、有为。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学评价

一、着眼于核心素养的发展

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ies)是一个舶来品。国外最早提出核心素养概念的是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启动的DeSeCo项目,该项目认为,核心素养是个人实现自我、终身发展、融入社会和充分就业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及态度的集合[3]。具体表现出来的核心素养是能互动地使用工具(如语言、技术)、能在异质社会团体中进行互动以及能自主地行动。[3]在借鉴国际上对核心素养的研究经验和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教育实际,我国也开启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研究组的内涵及定义,其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4]OECD的三类核心素养呈现的内在逻辑是人与工具、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5]。我国的核心素养强调的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品格和技能,实质上也是强调人与他者的关系。素养的评价,它是一种为人和人为的价值判断活动,它离不开人的过程参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评价是一种追求多元、开放和发展的人的评价活动[6]。例如,笔者在授课的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同组和异组的学习评价。以《孔乙己》为例,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抛出问题,请你谈谈你心目中的孔乙己。谈学生心中的孔乙己,实质是赏析单个人物的形象,通过人物形象的鉴赏进而去评价“孔乙己”类的群像。清代的人就是阿Q形状的像,光脑袋后掉一长辫。这样的学习评价活动就超越了简单的评价范式,完全把评价的主体由教师转向学生,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这与OECD所强调的“能自主地行动”和语文素养整体提高的要求是相对应的。依据上述简论,教师要清楚的是,教学评价要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着力于语文素养的培育

语文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和结果的价值判断,它主要是针对教学活动中学生语文素养培育进行的估价、反馈和评定[7]。评价、评定的目的是检测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否达成。要清楚学生语文素养是否达成,语文教学评价就至关重要。

然而,就目前的语文教学评价来说,存在“评价目的片面、评价范围狭窄、评价手段单一、评价主体局限”[8]等问题。要追寻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就是要改变如今的评价方式,如今的中小学主要采用的教学评价方式是—纸笔考试,学校的考试如此繁多,有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小考(小升初)、中考、高考等各级各类的考试。被评价的对象永远是“刻苦”于各类考试中。很明显,这样的评价方式它既不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标(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2011版)的要求也不符合“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期待。2017年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把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定位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9]。也就是说要极力关注如何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问题。换句话说,要把教学评价放到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进行。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学要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培育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目的。不仅学生的听、说、读、写、思(思维)等学习能力得以提高,而且还能实时进行语文教学活动的跟踪评价,这也体现了语文教师以培育学生语文素养为落脚点的评价导向意识。

三、着落于评价体系的建构

有效的教学评价既是作为语文课程本身的要求,又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足够重视教学评价的反拨作用,科学地把握教学评价的方法,努力为提高语文课堂质量而努力。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要注意把握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的协调性。

首先,评价主体。语文课标2011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评价方式的设计等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体现这种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必然引起评价方式的转变。以往的评价模式多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学生始终处于被评价的对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语文教学评价的主体要适当倾向由学生、教学专家、课程专家、教管人员等组成的评价主体,当然,在这些评价主体中,仍要遵循教师和学生为主的评价主体,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检查、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10]。同时也兼顾评价由主评到多评、互评到自评的路径转换,教会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不断改进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多维性进步和整体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顾之川.“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材、教学与评价[J].新课程评论,2019(1):7-14.

[2]师保国.核心素养的“教”与“评”—以创新素养为例[J].人民教育,2017(3):47.

[3]OECD.The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Executive Summary[R].2005:4-6.

[4]林崇德.21實际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3):29.

[5]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10.

[6]徐彬,刘志军.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评价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9(7):25.

[7][12]蒋光明.语文教学评价的内涵、功能、理念和特点[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0):72.

[8]倪文锦.语文教育评价改革,路在何方?[J].语文建设.2014(7):4-9.

[9][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44-47.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7.

重庆市万州上海中学,重庆 400000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