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文化意识不足的原因与培养对策

2019-09-10丘瑞娟

人物画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文化意识高中生策略

丘瑞娟

摘 要:在英语学习中,缺乏文化意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从而在考试中导致失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最终帮助学生在高考中提高阅读能力。本文通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先阐述了文化意识的重要性,继而对学生文化意识缺乏的原因进行探讨,最后提出了几点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文化意识;策略

一、培养高中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特别指出了英语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文化意识,说明了英语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统一的特点,同时表明了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文化意识的培养。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引路人,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汲取世界优秀文化,宣扬中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打下坚实的铺垫。

而从应试的角度看,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也是很有必要的。很多的高考真题除了考察高中生的阅读综合技能,也检测学生的文化素养,反映出了测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即教师平时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二、高中生缺乏文化意识的原因

高中生文化意识匮乏的原因应该是师生双向的。首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任务一般较重,内容充实,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讲述教材知识又兼顾中外文化意识的输入与比较,故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确实落实得不够到位。此外,不少英语老师文化知识有限,尚未加强学习,因而在课堂上避重就轻以掩盖自身的知识短板,缺乏大局意识,违背了课程标准的指引。

其次,高中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没有了解到文化意识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对英语背后的文化知识知之甚少,因为他们的视野仅限于课本和应试,甚至很多人认为自己连课本都读不懂,更不可能去学习不专门考查的文化知识。可见,课业压力是影响学生培养文化意识的拦路虎,很多学生认为他们是被迫学习文化知识的,反映出他们不当的学习动机。

然而,新课标明确指出,文化知识的教学应以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1]。因此,笔者也认同朱雪艳所说的,即“高中英语教学,在语言教学的同时,必须包含文化教学”[2]。

三、培养高中生文化意识的策略

(一)拓展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

新课标对高中阶段词汇的要求是3500词,即在义务教育阶段掌握1500-1600词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高中继续掌握2000-2100词。不少学生觉得词汇是单纯的记忆活,因此学得很吃力。笔者认为,教师在词汇课型中要引导学生一起去挖掘词汇的意义和内涵,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及其背后的文化知识更加印象深刻 。比如在学习必修三第3单元indeed这个词的时候,看似无趣的单词可以通过让学生猜测“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这句话的含义(患难见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我们还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中外友谊观的对比,肯定西方“患难见真情”的友谊观,还可以想到我们中国的友谊观“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等。相信学生不仅记住了这个词,并对其密切相关的谚语意义印象深刻。

(一)深挖教材中的文化资源

章兼中曾指出,“有效的阅读教学不是逐字逐句地解码,而是在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的参与下对信息进行重新加工或构建”[4]。人教版的教材体裁多样,主题包罗万象,囊括了历史地理、风土人情、饮食文化、环境保护、科普知识等,教师应该充分阅读并分析教材中的文本,挖掘篇章中蕴含的文化因素,增加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比如必修三第2单元Healthy Eating一课中,可以组织学生总结西方的饮食特点,还可让他们对中西方的饮食文化进行对比,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将语言材料和文化内容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度。

(三)利用多模态丰富文化学习资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响应新课标新增的语言技能--“看”,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善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社会文化情境能让学生彷如身临其境,更直观地掌握语言文化知识。比如在学习选修八第1单元A Land of Diversity一课中,课本的阅读材料只是体现了加利福尼亚的文化多样性,但是我们可以制作并播放“A Melting Pot”的视频,给学生对美国文化带来更直观的视觉冲击。再如讲解必修一第5单元Nelson Mandela时,可以先播放《光辉岁月》的英文版Glorious Days,让学生知道这个伟人的成就大到足以让人写歌传颂,适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主动去了解更多曼德拉的生平事迹,同时也涉猎到了南非的反种族隔离史,这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开设多元课外活动增强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培养的主要阵地除了课堂,更重要的还是课外,只有在课外星星之火才能“燎原”。英语的课堂一般只有40分钟,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对文化知识的传授是有限的,我们教师应尽力做到:“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去汲取更广的文化知识。比如,我们可以在课外举办英文书籍读书分享会,鼓励学生多看多吸收英语语言地道的表达,同时也可以了解更多相关文化知识,并通过分享的方式让更多人熟知;我们还可以举办英文诗歌创作比赛,让学生去比较中国诗歌和外国诗歌的异同,并根据英文诗的特点进行自由创作;在学习必修三第3单元Million Pound Banknote的时候,我们在课后进行了戏剧比赛,各小组学生热情高涨,还自备服装和道具,演绎得很生动!

总之,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但从其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一個重要方面以及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来看,培养高中生的文化意识势在必行,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2017年版) 》 [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34, 4).

[2]朱雪艳. 文化意识与英语教学[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7(3,36).

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广东惠州  516000

猜你喜欢

文化意识高中生策略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理工科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试评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人教版教科书中的渗透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