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先行,学评合一
2019-09-10杨璐怡
杨璐怡
从2017年开始,全国小学语文学科推行使用统编教材。全国小语会会长陈先云先生在多次统编教材培训中都提到,老师们要在实施统编教材的过程中加强六个意识,即“国家意识、目标意识、文体意识、读书意识、主体意识、科研意识。”在实际教学中,一线老师如何让这“六个意识”更好地“落地”,结合到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下面,笔者以二年级下册《枫树上的喜鹊》为例,重点着眼“目标意识”与“主体意识”,阐述如何进行这一课的教学设计。
一、深入解读,定准目标
有关教学目标的功能,皮连生在《学与教的心理学》一书中提到:“教学目标在教学和教学设计中的作用概括为导教、导学和测评三种功能。”由此可见,准确制定教学目标,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从单元整体入手寻找目标
《枫树上的喜鹊》所在的第四单元,围绕“想象”展开。这篇课文以儿童的口吻,讲述了自己对渡口旁枫树上的一窝喜鹊的喜爱之情。在文中,“我”喜欢枫树、喜欢枫树上的喜鹊窝,更喜欢里面的喜鹊一家,“我”每天都去看它们,都把它们当自己的阿姨和弟弟了,“我”还能“听懂”它们的话,可见,我是有多喜欢它们。文中对喜鹊一家生活场景的想象,是这篇文章最为精彩的部分,也是这篇课文学习的重难点。
本单元的另外几篇课文,有《彩色的梦》《沙滩上的童话》《我是一只小虫子》,都是围绕儿童生活,充满了丰富有趣的想象。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中的“写话”也是承接阅读教学的“想象”主题开展的。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读懂文中的想象,学习想象的方法,尝试大胆展开想象进行仿说及创作,将是本单元在语言学习上面的一个重要的目标。
(二)从习题入手确定目标
1.与单元主题结合的课后题
明确了单元的目标,教师还应该从课后题中找准每一课的目标。梳理本单元几篇课文的课后题,与单元主题“想象”有关的课后题如下:
《彩色的梦》第2题:你想用彩色铅笔画些什么?试着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把想到的内容用几句话写下来。
《枫树上的喜鹊》第2题:看到下面的情境,你会想到什么,试着写下来。
《沙滩上的童话》第2题:根据开头编故事,试着用上下面的词语。
《我是一只小蟲子》第1题:小虫子的生活有意思吗?和同学交流你感兴趣的部分。
可以发现,每篇课文在“想象”方面的训练是各有侧重的。《枫树上的喜鹊》一课,作者的想象是由一定的情境所生发的,他看到喜鹊妈妈“鹊鹊鹊”——喜鹊弟弟也跟着“鹊鹊鹊”,由此想象出喜鹊妈妈是在教喜鹊弟弟学拼音;他看到太阳从山岗上升上来,与此同时听到喜鹊们又在“鹊鹊鹊”,他想象到喜鹊一家也正在交流日出的美景。作者还通过不同的标点,既写出了喜鹊叫声的停顿、高低起伏,也把标点与情境相结合,是非常巧妙的想象。
综合以上的解读,便可以把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定为:根据特定的情境及不同的标点符号,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2.针对本课的课后题
除了“想象”这一紧扣单元主题的目标,课后的其它习题还从不同的能力训练点,提示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第一题:默读课文。文中反复说“我喜欢”,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
“默读课文”的阅读能力训练,是需要不断练习巩固的。因此,题目中的“默读课文”,既是手段,也是目标。“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要达到这个要求,学生首先要提取信息,找出文中带有“我喜欢”的句子,然后联系上下文,体会“我喜欢的到底是什么”。根据课后第一题,可以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找出“我喜欢”的是什么。
3.课后题之间的联系
每篇课文的课后题,看似独立,其实它们存在一定的逻辑联系,它能体现学生阅读能力的递进。
在本课中,学生要先有朗读、理解想象的基础,才能感受到文中丰富有趣的想象以及“我”对喜鹊一家的喜爱之情,这些都为自己能在新的情境中发挥想象说话作铺垫。因此,还可以设定目标为:“继续练习重音和语气的朗读,表达‘我’的喜爱之情。”
综上所述,除了常规的字词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可以定为以下几点:
1.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找出“我喜欢”的是什么。
2.继续练习重音和语气的朗读,表达‘我’的喜爱之情。
3.能读懂文中的想象,学习想象及表达的方法,尝试根据一定的情景想象喜鹊一家的对话,进行仿说及创作。
二、围绕教学目标,选择学习方式
皮连生认为:“一旦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学设计这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低年段学生仍然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在这篇课文中,从“找到喜欢的句子”到说出“我喜欢的是什么”,继而体会喜爱之情,再进一步去拓展仿说仿写。学生的思维必须经历“表层文字—意义内涵—思想情感—内化运用”这样不断上升的思维水平,是“形象—抽象”的逐层递进。因此,教学这篇课文,老师们可以采取“默读—画句”“默读—说句”“想象—读句”“体会—写句”这样的学习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走进课文的情境,走进作者的内心;再走到自己补充的情境,走进自己的内心,从而达成上文总结的三个目标。例如在精读想象的板块,教师可以通过激趣,师生共同进入对话的情境,老师当喜鹊妈妈,学生当喜鹊宝宝,反复诵读,边读边引导学生想象“刚刚,妈妈教你说的是什么?”从课文中的汉语拼音aoe,到数字123,还可以拓展到ABC,爸爸妈妈哥哥……等牙牙学语的情境想象中。学生既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又丰富了对话的情境,激发了想象,为学习第二次想象及自主创作的想象奠定基础。
三、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方式
“教—学—评”是教学的完整过程,“教学评一致性”更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因此,老师们在设计教学中,必须清晰每一个板块的目标是什么,以板块推进整体教学目标的达成。对应每一个板块,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例如在仿说仿写的板块,教师可以从“想象丰富有趣、语句通顺流利、标点使用正确”这三方面,先示范评价,再让学生同桌或小组互评。
总之,评价的方式可以多样,但其目的是为了检测学生在这一板块的学习是否达成了目标。
俗话说“一理通,百理明”,无论是哪篇课文的设计,老师们都要牢记“目标意识”,从单元整体入手,通过课后题及语文园地的线索制定目标,还要加强“主体意识”,从学生学习的角度选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努力做到“教学评一致性”,从而使教学更有效。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万松园小学(510000)